巴州區梁永鎮宏福村村史館:延伸「福」文化 貧困村成「洪福」村

2021-02-26 巴中文藝

5月15日,在細雨和薄霧籠罩下,巴州區梁永鎮宏福村猶在仙境中,更為宏福村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村史館外貌

宏福村村支書唐俊介紹,以前,宏福村一帶,包括附子山、銅鼓山和蓮花河岸森林茂盛,大樹參天,野獸出沒,糟蹋莊稼,傷及性命,尤其以兩隻紅色的老虎最為兇猛。村民難以防禦和驅趕,便從外地請來一名高大威猛的弓箭手,進行獵殺。弓箭手吃住在山裡,穿梭在林中,終於發現了兩隻紅虎的行蹤,張弓搭箭,一舉殲滅。村民為他勇敢除害,敲鑼打鼓,連歡數日。

為了紀念滅虎成功,當地村民在山上的觀音巖邊塑有一對紅色老虎和打虎英雄的雕像,氣勢雄壯、栩栩如生。後來,人們把紅虎諧音為宏福以此命名為村名,寓意宏偉願景、福滿村莊、洪福齊天。「由於年代久遠以及人為破壞,如今難覓雕塑蹤影。」唐俊說。

▲老物件

除紅虎傳說外,村裡還有「九姊妹九座墳」的故事流傳至今。在村裡的九節山梁(小地名)上,曾住著一大戶人家,家裡生養了九個女兒,貌美如花。由於家中富足,唯恐野獸傷人,對提親者提出兩個條件:忠厚老實和成為上門女婿。後來,九個女兒各自尋得如意郎君,死後都葬在九節梁上,墓葬大氣,勒石刻文。

「此外,還有張獻忠大戰銅鼓山等故事,也發生在此地。」唐俊說,這些傳說故事都說明宏福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子。

相關焦點

  • 丹鳳這38個村退出貧困村;丹鳳一酒店拖欠員工工資被....
    近日,丹鳳縣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2019年度貧困村退出名單的公告,按照
  • 每日一村 | 大塊地村
    大塊地,聽起來就是一塊地比較大的意思。其實,她是位於內鄉縣夏館鎮的一個行政村,距縣城100多公裡,因地處偏遠山區,僅有一塊28畝地大小的地方相對平坦,故得名大塊地村。農曆正月初一(2月5日),內鄉縣夏館鎮大塊地村舉辦了村裡有史以來的首場「春晚」。
  • 「敬惜字紙」|七夕魁星爺誕辰,南安福水村舉行焚化舊字紙活動
    南安康美鎮福鐵村福水自然村文化底蘊深厚,古往今來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有「書香門第」和福水人很「幼秀」之稱。因此,福水人對於書本和字紙都格外尊崇和珍惜。為了不把廢舊書本和字紙隨意丟棄,福水人建造「敬字亭」,以便焚燒舊字紙。
  • 吳志華:用創新和實幹讓貧困村摘帽
    今年39歲的市委黨校辦公室副主任吳志華,已經在九臺區上河灣鎮套子裡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兩年多時間。
  • 深橋鎮:航拍樹美村,給你震撼般的美!
    作為深橋鎮的貧困村和革命老區村,樹美村原是一個窮鄉僻壤的落後村。全村共有250戶114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53人,由於交通不便,無產業支撐,幾年前村裡大多數民居都是破舊不堪的土房子。這些年來,在上級部門的重視支持下,樹美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落後的貧困村脫貧摘帽並跨越提升為2017年富美鄉村、2018年富美鄉村精品村、2018年鄉村振興示範村。
  • 分宜:金雞送福的地方
    3月27日,金雞布村「金雞送福的地方」主題文化廣場一片熱鬧,大戲臺開工續建,建成後可容納5000名觀眾。近三年,村莊面貌全面改觀,全村民房清一色白牆紅瓦,組組通水泥路,局部鋪上瀝青。走平坦路、住舒適房是村民之福。
  • 【延伸報導】:廣福陵園乃福地
    廣福陵園乃福地        關於廣福陵園的文字已經寫了好幾篇了
  • 洲瑞鎮:「三清三拆三整治」進展快 鎮村「顏值」大增
    大家都很開心,所以無償拿出來,再說文化廣場建在自家門口,大家也方便也開心。】  劉文捷告訴記者,通過省定貧困村大坑村的示範效應,帶動全鎮9個行政村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  【洲瑞鎮下營村支部書記 劉加烈:我身後就是下營村拆的比較多的地方,村民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到現在拆的也是比較快的,一個村就拆了67處,2814平方米,大家十分熱情,自覺發動,自覺拆牛欄、豬舍、危舊房,老廁所,這個村要拆的己拆了八成。】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下營村村容的變化,除了政府主導也離不開村民的大力支持。
  • 市文化和旅遊局召開2019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大會
    一是建立「三位一體」管理機制,明確了市鄉村「監管、屬地、直接」三級責任主體,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網;二是開展第18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發放傳單5000餘份,展出版面12塊,提升了群眾的安全防範意識;  三是開展了2019年文化系統消防安全專題講座暨文化市場法律法規培訓;四是編制了安全生產工作履職手冊,將安全生產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
  • 每日一村 | 貓洞村
    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回牽繞的還是那個村……貓洞村是忻城的貧困村,由於地理、經濟發展等原因,村內公共配套設施未能及時完善,致使長期以來村民未能用上自來水,村民喝水靠拉,種田靠天,生產生活用水特別緊張,給村民帶來極大的不便,影響了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
  • 貧困村搖身一變「藝術村」!10位大師將掛牌創作基地,這條「雅色道路」,深河幹部越走越勇......
    ,聽取駐村工作隊的工作匯報,了解精準脫貧工作,對駐村幫扶工作進行具體指導。深河指揮部副總指揮成嶂旻,龍華對口幫扶紫金工作組組長謝秉波以及深河指揮部相關組室負責人參加調研。調研組一行到雅色村藝術創作基地和黨員培訓中心了解村裡開展的藝術扶貧相關工作。
  • 武勝飛來石村:窮山溝裡的新變化
    武勝縣萬隆鎮飛來石村地處川渝結合部,整村為一狹長山溝,三面被重慶市合川區燕窩鎮包圍。長期以來,村裡基礎條件差、行路難,無主導產業、收入低,2014年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大力幫扶,飛來石村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因地制宜、因戶施策,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
  • 巴州區一女士微信無法登錄取不出錢,民警及時解決問題
    「2020年6月25日,微信不能正常使用,我心急如焚走向人生低谷,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在我不知所措的情況下,我跑遍了電話營業廳,化成、
  • 巴中"壁畫村"刷爆朋友圈,行走的畫廊美翻了!
    其實這個村離大家也不算遠它就是咱們恩陽區罐子溝村那麼為啥要打造這樣一個「壁畫村」呢?△團市委在罐子溝村開展主題團日活動恩陽區柳林鎮罐子溝村是團市委的助力脫貧攻堅示範點。△今年7月,恩陽區第三屆荷花旅遊文化節在罐子溝村舉行,實現旅遊收入270萬元。
  • 流水鎮黃泥村:無人問津的「黃泥坡」現在成了「聚寶盆」
    黃泥村是地處漢濱區西南部與嵐皋接壤,全村農業人口1237人,貧困人口606人,近一半屬貧困人口,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從村裡到集鎮,坐船坐車不方便,從村上到市區,翻山跨縣幾小時,偏遠、落後、貧窮的現狀制約著該村的發展。  「黃泥路爛,草籽粘身」。這是黃泥村過去的寫照。如今晴雨天暢通,產業有規模,公共服務好,群眾有盼頭,這是脫貧攻堅的成果。
  • 「文武雙傑」耀山村——秭歸深度貧困村的奮鬥故事
    圖丨磨坪三墩巖村雲霧深處的三墩巖村,是秭歸縣深度貧困村之一。「有女莫嫁三墩巖,來去磨壞一雙鞋。」然而,山路的崎嶇與艱險卻擋不住大山兒女奮鬥的熱情。圖丨鄧竹英「山溝溝裡的金鳳凰」——鄧竹英在長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是三墩巖村第一名博士生。
  • 清徐小山村馬峪鄉桃園上中國日報網了!
    近日,在山西省清徐縣馬峪鄉桃園村裡,百餘名村民扶老攜幼,搬著小板凳齊聚在該村村委會門口,圍觀一場文化大戲,平靜的小山村沸騰了。金秋的斜陽將半山腰老槐樹下的天然舞臺鍍上了迷人的光暈,志願者們特別敬業,他們將這場文化大餐送到老百姓家門口。演出內容豐富多彩,節目形式靈活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