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案例 | 殘疾人社會工作:在校殘疾學生自信心回歸.(附練習問題及答案)

2021-03-04 社工考試黨

案例陳述

小明,17歲,某職校學生。不久前與母親外出時,不幸遭遇車禍,導致雙腿截肢。截肢後的小明變得沉默寡言,不願主動與人交往,與父母關係日漸疏遠。職校雖然表示願意接受小明返校讀書,但由於缺乏相關經驗,針對小明殘疾狀況的特殊安排遲遲沒有落實,因此,小明至今沒有返校。母親感到十分自責,對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儘量滿足,希望能夠「贖罪」。父親因為唯一的兒子成了殘疾人,認為自己是世上最「倒黴」的人,整天唉聲嘆氣,愁眉苦臉。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內心十分焦慮,了解到小明的情況後,社會工作者決定介入。   

【問題】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務需求?   

2.依據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教育康復模式,本案例中的社會工作者應開展哪些工作?

【答案】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規定,殘疾人的權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復權、教育權、勞動權、文化生活權、社會福利權和環境友好權。   

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如下需求:    

(1)康復的需求。由於剛剛截肢,小明需要持續的健康維護,需要配備假肢,需要康復訓練,需要必要的藥品與輔助器械。     

(2)教育的需求。目前小明的教育權被剝奪,雖然學校表示願意接受小明重返學校,但因傷殘狀況的特殊安排遲遲沒有落實,小明至今沒有返校。     

(3)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小明沒有返校,因為肢體的障礙隔絕了應有的社會交往,不方便參與學校及社區的文化生活。     

(4)社會福利的需要。小明需要有人幫助他及其家庭了解殘疾人的福利政策,需要享受到應有的福利。     

(5)友好、便利的環境需要。小明需要無障礙的社區環境及無歧視和偏見的社區氛圍。   

此外,由於變得沉默寡言,不願主動與人交往,而上學難又給小明和家人帶來了心理障礙,對此,小明需要社會工作者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幫助其疏導情緒、調整認知、學習接納自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2.殘疾人的教育康復是指學齡殘疾人的特殊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後的與職業康復和就業安置等相關的教育工作。     

(1)依據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教育康復模式,本案例中的社會工作者應針對小明開展以下教育康復服務:   

①對小明開展人與環境互動的教育。幫助小明接納自己殘疾的事實,傳授小明科學的身體護理知識,幫助小明適應新的日常生活方式、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通過社會工作的個案、小組和社區等方法提供專業化重點服務,使小明的身心與環境達成和諧。   

②進行「補償性」功能的損害訓練,不僅學習基礎性科學文化知識、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訓練,更重要的是為小明提供結合身心發展的培訓}。   

③與服務對象「『在一起」工作中,激發小明在服務過程中的主體性,從而達成教育康復、心理康復和功能康復的「三位一體」。    

(2)針對小明父母的服務包括:

①給予家庭照顧者以及家庭成員心理支持,緩解精神壓力。在對待殘疾人的照顧問題上,防止出現歧視、忽視或過度的阿護和保護的兩極不恰當做法。   

②普及相關的殘疾人教育康復的相關知識,提升照顧者的康復技巧;幫助構建社區型社會支持系統,提升社區志願者服務質量。   

③幫助父母正確認識和對待小明的殘疾狀況,以正常化眼光看待小明,消除小明母親的負罪感,糾正過分溺愛的方式,對小明多多鼓勵和讚揚;改變小明父親認為自己「倒黴」的看法,使他們樹立起對小明康復和發展的信心,從而對小明產生一種正面影響。   

社會工作者在幫助小明和家屬的同時,還要促使社會組織、服務機構和其他殘疾人康復工作者掌握有關知識,並使各種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能不斷提高。

相關焦點

  • 金灣區殘疾人中途宿舍獲評 「2019年優秀社工項目」
    為引領帶動社會工作領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社會工作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充分展示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形象和服務成效,弘揚社會工作精神,展示社會工作者風採,擴大社會工作影響力,金灣區殘疾人中途宿舍項目參加金灣區 2020 年第九屆嶺南社工宣傳周--珠海市金灣區分會場系列活動活動獲評「2019年優秀社工項目
  • 金灣區殘疾人中途宿舍項目獲評「2019年優秀社工項目」
    為了進一步提高社會工作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充分展示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形象和服務成效,弘揚社會工作精神,展示社會工作者風採,擴大社會工作影響力,由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運營的金灣區殘疾人中途宿舍項目參加了金灣區 2020 年第九屆嶺南社工宣傳周-珠海市金灣區分會場系列活動並榮獲「2019年度優秀社工項目」稱號。
  • 社工說 陳燕:社區新鮮人如何做好工作?
    我是一名在社工崗位的新鮮人作為社區幹部,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熱情接待每一位來辦事的居民,耐心對待每一件事情,正所謂「天下難事始於易、天下大事始於細」。做到隨時了解社區居民的生活情況,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只有正確處理好社區幹部和居民的關係,才能讓居民產生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共生。
  • 信義社工受託為銀川市興慶區殘疾人居家託養服務項目實施第三方評估
    2020年8月,寧夏信義公益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經自治區民政廳備案審核,成立社會組織及社會服務評價部。
  • 【社工日】科普:社工是什麼?
    下周二(3月17日)就是第14個國際社工日,夥伴們對自己從事的社工這份工作有深入地了解過嗎?社會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譯過來的,秉持利他主義價值觀,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專業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困難群體,解決其生活困境問題,協助個人及其社會環境更好地相互適應的職業活動。
  • 「沙盤遊戲+專業社工」幫教涉罪未成年人
    11月6日,在宜城市人民檢察院指南針工作室,小文(化名)和小羽(化名)向檢察官和社工講述自己在沙盤上搭建的美好家園。處於叛逆期小文經常在朋友家玩,無所事事的他和一群社會青年混在一起。沒有錢又想講哥們義氣,就去超市盜竊。無獨有偶,另一個案件中的小羽父母離異後,他長期在網吧上網及消費,沒有經濟來源,他和網友一起連續多次進入超市盜竊。
  • 人物 王國華:社工機構在「造血」中成長
    王國華說,剛剛到河源的時候,身邊還沒有社工服務的環境,因為自己是學體育專業的,就在河源羽毛球俱樂部裡做一名義務教練。2012年,王國華通過身邊的朋友了解到珠三角一些社工服務信息,這又激起了他做社工的興趣,因為想幫助更多人,他當即就和朋友一起創立了明鏡社工服務中心。明鏡社工服務中心成立初期,固定社工不到20人,通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已有專職兼職社工數百人。
  • 「手牽手同助殘、心連心齊溫暖」——下莊社區開展託養殘疾人集體活動
    為了更好的為殘疾人創造融入社會的條件,讓殘疾人感受社區的溫暖關懷,2020年12月15日下莊社區組織聯合昆明城東醫院開展「手牽手同助殘、心連心齊溫暖」託養殘疾人集體活動。‍‍活動地點位於馬金鋪街道秋木箐一丘田,此次活動共有42名殘疾人及家屬。社區工作人員和城東醫院醫護人員為此次活動做了充分準備。
  • 殘疾預防核心知識,今天一定要GET!
    很多人都知道疾病和傷害可以預防的,事實上大部分殘疾也是可防可控的!呵護:殘疾預防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社會戰略主題:推進殘疾預防,建設健康西城目標:確保殘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復服務        8月25日是首個全國「殘疾預防日」,北京市主宣傳會場設在我區德勝街道。
  • 殘疾人健身操、集體舞……這個培訓在文山開班啦!
    由雲南省殘疾人體育指導中心主辦文山州殘疾人聯合會承辦的2020年雲南省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文山錦盟酒店舉行開班儀式上,雲南省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高利生在講話中表示,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殘疾人融入社會,超越自我的重要特徵,是殘疾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具體體現。
  • 「福民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工的工作內容」介紹活動
    福民社區工作人員將於今天下午在福安雅園進行「福民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工的工作內容」介紹活動,讓小區居民進一步了解社區服務中心,積極參與福民社區服務中心組織的各項綜合性服務活動,希望廣大業主朋友前往了解。時間:2016-09-25 15:00~17:00地點:福安雅園樂購廣場附福民社區服務中心簡介:福民社區服務中心成立於2012年10月,位於福城辦事處福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悅興路186號),是由深圳市民政局
  • 工作簡報|文祠鎮社工站2020年7月份工作總結
    本月我站社工引導志願者走進石坑村及新北村,石坑村之前的民政服務對象我們接觸過,此次再次走訪也是結合志願者意願再次走訪,去年志願者的參與走訪給了他們很大的感觸,當時主要是接觸石坑村的邊緣弱勢群體、低保對象及五保戶,因此對於他們所接觸過的服務對象印象還是深,時隔一年還是想關心一下他們的生活,本次走訪涉及6戶,對於其中個別生活困難的,志願者們送上關愛物資及現金,例如張叔,之前因為一級肢體殘疾走路整個身軀呈
  • 【青少年服務】在校青少年財商小組
    為增強青少年財商價值觀,減少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不良消費觀念和風險的發生,鶴龍社工於2020年12月開展6節在校青少年財商小組,通過相關財商遊戲
  • 廣東省內首個學校社工運作標準 | 《廣州市學校社會工作運作手冊》正式發布
    結合社會熱點進行預防校園欺凌服務經驗的分享和案例的分析,推出「和諧校園」APP,發布《和諧校園之路-啟創校園欺凌防護手冊》經驗書籍,讓更多青少年事務社工以及關愛青少年成長的人士共同參與進來。我也是想被擁抱的——這是小超(化名)在接受學校社工幫助時表達潛藏心底的孤單和痛苦。小超的母親於多年前去世,父親不在身邊,平時在學校表現個性張揚,愛與老師「唱反調」。
  • 健殘牽手:新竹第二小學學生來博愛陽光家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博愛家園」是「全國助殘先進個人」「長沙好人」劉曉女士於2009年創辦的社會服務品牌。「博愛家園」品牌旗下組織包括:長沙市開福區博愛陽光家園、長沙市博愛家園社工服務社。 中央電視臺、中國社會報、湖南日報、湖南公共頻道、湖南都市頻道、湖南廣播電臺、長沙政法頻道、三湘都市報、湖南工人報、長沙晚報、香港大公報等主流媒體對機構事跡進行了報導。
  • 西安華清宮景區要求殘疾人展示殘疾部位?景區:已成立調查組
    近日,西部網「民生熱線」欄目接到西安市民王先生的投訴稱,他與家人到華清宮景區遊玩時,遭遇了景區不尊重對待,在出示殘疾證的情況下,檢票處工作人員要求他家人下車展示殘疾部位,「態度強硬,很沒有禮貌」。「8月23日,我和我的家人到華清宮景區進行遊覽,因為我家人有肢體殘疾,所以就先去售票處問了一下買票具體流程,工作人員說那你直接網上買票就可以了。」
  • 冠縣殘聯2020「陽光伴我行」兒童輪椅發放暨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宣傳啟動儀式
    2020年8月6日,冠縣殘聯舉行了2020年度「陽光伴我行」集善明門兒童輪椅發放儀式,為45名腦癱兒童發放康復輪椅,幫助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發放儀式由冠縣殘聯分管精準康復業務的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湯敬東同志主持,受助兒童及其家長、縣殘聯工作人員、有關鄉鎮殘聯理事長、專職幹事,共計130餘人參加了發放儀式。
  • (附練習及解析)
    《雙語學習報》「抗疫專題」 英文閱讀學習材料,文章取材自國內外英文網站,真正讓學生接觸地道英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