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X先生某時突然收到一個簡訊:XX先生,因您資信良好,在我司預授信500000元,如需要,請點擊以下璉接申請。X先生出於種種原因,點擊了璉接,填完資料後,接到對方來電,回復為:審核通過,請X先生加XXX微信,以便指導放款。
X先生添加對方指定微信後,在原璉接註冊的APP上顯示可貸款額度為20萬元,按對方要求,在註冊的APP上完成收款卡號錄入,申請下款。此後,突然收到對方微信聯繫(文後我們稱之為:微信1號),說X先生故意輸錯收款卡號,有收到貸款後拒不還款意圖,實屬金融詐騙,要用法律手段起訴X先生。
X先生心中一緊,急忙登錄APP查看,確實收款卡號不對,於是與對方微信1號尋求解決辦法。
微信1號先是嚴厲斥責了X先生的動機,後故作好心狀,以X先生態度誠懇為由,答應幫X先生與上級領導協商處理。十幾分鐘後,微信1號與X先生溝通處理結果: 需由X先生提供貸款金額雙倍的保證金,以證明X先生並無騙貸意圖,審核通過後,馬上提供貸款並全額返還保證金。且X先生所繳保證金,可以貸款APP平臺立即可查詢。並通過微信傳輸了一份行頭為「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文件作為處罰依據、
並提供一份X公司保險理賠合同(內容附後)、微信1號的身份證明資料(微信1號手執身份證照片、微信1號工號牌)、貸款公司出具的收取保證金的回執(含開戶行、收款人為個人戶名及卡號),並要求匯款方式採用手機銀行轉帳、 網銀轉帳,並選擇實時到帳方式。
X先生深信不疑,陸續打款58萬後,微信1說經領導指示,保證金打少了,需再打60萬,並推送其領導微信2號的微信,讓X先生與其領導微信2號聯繫。
X先生如當頭棒喝,如夢初醒。。。。。。
解析:
1、 簡訊提示可辦理貸款、信用卡。這類簡訊多為群發信息,根據監管規定,個人徵信非本人或本人授權不得隨意查詢。所有信貸業務均依據貸款人徵信進行審批。在未查詢貸款人徵信的情況下,貸款額度從何而來?
2、 簡訊璉接註冊貸款APP。所有的正規APP均可在手機自帶應用市場下載,璉接下載多為違規APP,特別是貸款類APP。
3、 原銀行監督的機構現已經與保監會合併,原名「銀監會」,現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一般只對金融機構及相關負責人開處罰單。很少對普通老百姓開處罰單。
4、 監管機構的處罰都有嚴格的調查取證過程,不可能實時開出罰單。
5、 現在各大金融機構大力推行線上貸款業務,是基於科技的發展,有專用的APP且有嚴格的審批及放款流程。任何個人不得收取貸款好處,貸款均不得收取任何保證金。
6 、不要輕意相信網絡上沒有見面的陌生人。對陌生人的轉帳匯款需設置延時收款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