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這輛公交逼倒自行車,視野盲區?

2021-02-24 順義微社區

▲後沙峪鎮宣傳片

     「公交車和自行車撞上了,是因為視野盲區嗎?」今日上午8時許,多名熱心讀者致電北青社區報熱線稱,裕龍一街與順平東路的交界處,一輛公交車與自行車在拐角處發生碰撞,自行車車主已被送醫。目前,人員傷亡情況及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車禍現場

自行車被撞翻

事故時間為今日上午8時許,地點為裕龍一街與順平東路的交界處。記者趕到現場看到,一輛順11路公交車斜停在轉彎的拐角處,車的右側地上倒著一輛自行車。記者還看到,由於公交車處於右轉彎處,導致其他車輛行駛暫時受阻。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現場拍照取證後,立即將公交車、自行車都挪移到路邊,以免影響其他車輛、行人。記者了解到,公交車上乘客已撤離,自行車車主已被送醫。

工作人員拍照取證後

公交車和自行車被移到路旁

車禍中的自行車


「可能從司機的角度看不到那個自行車,等看到時已經來不及避開,就撞上了!」現場居民猜測道:「公交右轉,自行車直行,互相都沒讓著,以為撞不上,結果碰到一起了。」但這種說法並未得到官方證實。「以後出行一定要注意道路兩邊的情況!」經過現場的吳女士說道。

 

目前,人員傷亡情況及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相關部門趕到現場處理並取證

事故發生後

乘客都被安全轉移

汽車尤其是大車,在路過十字路口或人車混雜的鬧市區時,由於周圍目標較多易分散駕駛者注意力,駕車者可能無法發現進入視線盲區的行人。如行人與汽車方向平行時,這些盲區可以保持數秒,這時汽車加速或轉彎,行人就會突然閃現,導致駕車者措手不及。因此,駕駛者們要注意保持較低車速,並觀望來往行人、車輛。非機動車及行人也需注意安全距離,不要離大車過近,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相關焦點

  • 監控拍下6歲女孩路邊被壓 司機們一定要警惕這七類視野盲區
    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開車時最常見的七類視野盲區車輛轉彎時最好放慢車速,透過左前門玻璃往左前方觀察一下,也可以前後移動下身子,透過前擋風玻璃觀察車頭左右位置的情況,反覆幾次,確保不留下盲區後再安全通過。卡車、貨車等車身比較長的大型車,車頭轉過去了,往往長車身還沒有完全轉過來,此時大車司機的視野就產生了一個「內外輪差」盲區。
  • 溫州的哥為避寶馬撞上自行車,結果被索賠8萬!原來這輛自行車價值……
    「我這車買過來要11萬多的。」  「我第一反應是:碰到想多要錢的了。」張師傅說,沒想到第二天他到自行車車行一打聽,店主報價竟也是11萬多元。「當時我渾身冒冷汗。」  張師傅是安徽人,在溫州開計程車10多年了。他說,這輛計程車是與朋友合租的,他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 【別動我的自行車】愛爾蘭去年近7000輛自行車被偷
    18輛自行車被偷。一定要看好你的自行車!作者:愛爾蘭華人志近日愛爾蘭警方在國家自行車出行周特地表示,希望民眾提高對自行車盜竊的警惕性。根據警方的報告顯示,至少有6750輛自行車去年被偷,當然這個數目不包括那些沒有上報的案件。而今年到現在為止,有2100輛自行車被搶或被偷,綜合損失超過4百萬歐元。去年34%的盜車案件發生在都柏林市中心地區。
  • 今早墨爾本東南區火車線發生意外,被迫停擺!全因這兩名澳洲司機.
    結果,這時從旁邊來的一輛火車就撞上了這兩輛車,導致了後來的停擺。上圖是今早9點前所拍,位於Narre Warren station,當時車站已經佔滿,而後續的火車還遙遙無期。早上9點前,已經有25輛替代火車的公交來了。PTV says the accident is not expected to be cleared until midday.而PTV表示,此次意外預計要到中午才能清理好。😢
  • 為美麗的公交自行車「保姆」點讚
    尊敬的公交總司領導:您好!因為員工的出色,所以對你們也就充滿了尊敬。謝謝你們給邯鄲人民帶來的優質服務!在公交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你們沒有墨守成規,而是緊跟時代步伐,貫穿公交服務品牌,塑造邯鄲城市「窗口」形象,方便市民出行,緩解城市擁堵,打造了「公共自行車」項目,為邯鄲綠色出行、節能減排做著積極的努力。
  • 興義永豐街: 視野存盲區 小孩路中玩耍被碾壓
    這驚險一幕剛好被監控拍下來。從監控錄像上可以看到,當天下午6點,在吉祥路與永豐街交叉路口,一名小孩正蹲在馬路中央玩耍。而6點過5分的時候,一輛灰顏色SUV在由吉祥路往永豐街左轉的過程中,可能是由於沒有發現蹲在路中央的小孩,就直接從小孩的身上碾壓了過去。車輛在碾壓到小孩並行駛了幾米後,被周圍的群眾發現,並上前制止。
  • 六旬老人2年收藏200輛老式自行車 家中變身「自行車博物館」
    山西太原市,今年64歲的耿貴生老人每天都要打理自己淘來的200多輛老式自行車。打氣、擦拭、上油等,一個步驟也不能少,所有的一切都為他建「自行車博物館」的夢想而努力。耿貴生從小喜歡騎自行車,工作後,他省吃儉用,攢錢買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
  • 這輛公車竟然有九個逃生出口!(全國唯一一輛,將在廣州試運營)
    懂小姐按:昨天,全國首輛配置有新型安全逃生系統的無軌電車在廣州面世。
  • 豐臺北大街公交站臺引導員每天碼放200輛
    2017年7月11號,公共文明引導日當天,豐臺區北大街公交站臺引導員在碼放共享單車,由於這個站臺附近挨著地鐵口及海底撈等飯店,這裡每天隨意停放的單車很多,引導員早晚班上崗前都要進行定位碼放,日均約200輛,天怕了炎熱,引導員很辛苦。
  • 安全智能裝備:摩託車後視鏡盲區偵測系
    後視鏡是騎士觀察周圍交通狀況的有效工具,不過摩託車的後視鏡並不能保證騎士獲取全面的交通狀況,而且後視鏡的盲區是很多交通事故的元兇
  • 「殭屍自行車」變街頭公租車
    這裡既有普通自行車,也有變速車;既有帶橫梁的二八大自行車,也有鮮豔的童車……近20輛不同規格的舊自行車排成一列,車座底下都掛著一個寫有編號的小紅牌。  「這車免費出借,不要押金,也沒有時間限制,只要用完還回來就成!」雙井家樂福自行車服務點的管理員侯師傅說。  「師傅,借輛車!」拎著大包小包從超市出來,家住富力城的孫瑞萍笑著跟管理員侯師傅打招呼。
  • 今冬鞍山1121輛公交全開暖風,以後坐車就不冷啦!
    為讓乘客在寒冷的冬季溫暖出行,今年城區1121輛公交車將全部配備暖風,公交車輛暖風不好使,立即下線檢修。1121輛公交全開暖風昨日上午,記者乘坐2路公交車,車廂內暖風很足。乘客周女士說,寒冷的冬季乘坐這麼暖和的公交車感覺很幸福。
  • 包頭這個小區裡,十幾輛自行車被綁在一起
    4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劉女士居住的賽音道8號街坊走訪,劉女士說:「我們這是老舊小區,沒有地下停車場,車只能停在小區裡,小區開車的人很多,稍微晚回來一會兒便沒有車位了,停在路邊又怕違章,在車位這麼緊缺的情況下,有戶居民常年用殭屍自行車和一輛未曾使用過的三輪車佔了幾個車位,有天晚上實在沒有停車的地方了,我準備挪一下自行車,才發現這些自行車都用釘子釘在了地面上,而且自行車與自行車之間都用鐵絲綁在了一起
  • 創意概念自行車設計,見過一輛才算發燒車友
    來看看這些創意概念自行車,你見過幾輛呢??
  • 6673輛三輪車、電動車、摩託車銷毀現場,我們都已經習慣
    該批次車輛共6673輛,其中兩輪摩託車167輛、三輪摩託車156輛、電動自行車5808輛、電動三輪車458輛、自行車84輛以及電動自行車電池5938套。已經是第38批了,仍然還有6673輛!首先,深圳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對於城市交通的管理更是十分的艱巨,從深圳交警的人員配備上我們不難看出這個城市的管治任務十分艱巨。
  • 自行車的記憶
    題圖2012年9月29日攝於臺灣大學校園下午參加了米家·騎記電助力摺疊自行車的發布會,勾起我對自行車的一些記憶。那時候國內自行車三大品牌是鳳凰、永久和飛鴿。家裡惟一一輛自行車,是青島本地產的金鹿,這是一種28英寸的載重自行車,俗稱「大金鹿」。一輛大金鹿120元,相當於一般家庭幾個月的收入。我家的自行車是我媽媽每天騎著上下班,有段時間我迷上了騎車,就每天在她下班的時候跑到樓下去堵截,為了能在天黑之前騎幾圈。年少的我特別享受風從耳邊吹過的感覺,像在飛。
  • 710路公交車上女乘客與司機爭執引發熱議,大連公交集團回應說......
  • 【亮瞎】這臺自行車時速堪比跑車!史上最快!
    印象中,自行車就是——「兩個軲轆加手把,兩個齒輪加腳蹬,時速最高50邁,遇見上坡要累壞」。但是,自從看了這輛自行車,完全顛覆了我們對自行車的認識——Eta Speedbike(Eta從外觀上,你看得出來它是自行車?它由加拿大的Aerovelo團隊,設計並製造,號稱史上最快的自行車。
  • 今冬鞍山1121輛公交全開暖風,以後坐車就不冷啦!
    為讓乘客在寒冷的冬季溫暖出行,今年城區1121輛公交車將全部配備暖風,公交車輛暖風不好使,立即下線檢修。昨日上午,記者乘坐2路公交車,車廂內暖風很足。為讓乘客冬季乘車不挨凍,供暖期前,市交運集團對城區各公交線路1121輛公交車供暖系統進行了全面排查、檢修,目前暖風檢修工作全部完成,所有公交車廂內前後左右都有暖風出口。目前我市各條公交線路都已啟動暖風系統,今冬市民出行會格外溫暖。
  • 「黑金鋼」霸氣亮相為古城添彩 70臺新型公交首秀運行為五一獻禮
    「公交車型升級換代完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讓政府放心讓百姓滿意的人民公交」、「保定公交服務城市發展助力復工復產」。4月29日上午,保定公交在國內同行業超前引進使用的70臺「黑金鋼」雄赳赳氣昂昂一字排開,新車懸掛著鮮豔的大紅花、車身張貼著醒目的條幅,披紅掛彩宛如一條「長龍」出現在保定市民的視野中,引得百姓紛紛駐足,爭相拍照,不由得嘖嘖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