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青浦,街面清靜,微風輕拂,但上海市堤防(泵閘)設施管理處上遊所的堤防巡查人員卻無心享受愜意時光。他們在兩張「網」上,為汛期的城市安瀾提供「雙保險」防護。
一張「網」在上遊所的中央監控室裡。今天凌晨三點多,監控室的燈光依然亮著,值守人員陳澤豪正通過大屏,遠程查看黃浦江上遊多個點位的水位、邊坡、防汛牆等圖像和數據,「監控的像素比較高,防汛牆的收縮縫也能看到。」陳澤豪指著一處伸縮縫說,「各河堤還有護堤員巡查,一旦發現異常,我們馬上通知他們去現場。」
▲凌晨4時35分許,上海市堤防(泵閘)設施管理處上遊所堤防巡查項目部工作人員正在太浦河沿岸巡查
與遠程監控相呼應的,是另一張「網」上的河堤現場巡查人員。
凌晨四點,記者來到太浦河邊。上遊所堤防巡查項目部負責人陳君林正帶領宋國強與朱小弟在巡堤。那時,太湖平均水位從前天的4.78米,降到了4.75米。
「太湖洩洪的水,將近一半從太浦河往黃浦江排,不能有半點馬虎。」陳君林說,自7月17日太湖防總發布一級應急響應行動以來,護堤員就堅持按指令要求,全天24小時巡查,今天凌晨四點是預測中的新一輪天文大潮,所以帶隊巡查。
晨曦中,他們頭戴「上海堤防」安全帽,身穿救生服,拿著手電筒,低著頭,在河堤邊坡處一邊走,一邊看。
「抓緊欄杆,電筒要照出去一點,頭再伸出去一點。」在一處護欄旁,陳君林提醒同事注意安全,也不要遺漏「死角」。
護堤員不但要巡查險工薄弱岸段,看有無傾斜、移位、滲水、掏空等異常情況,還要看拍門(拍門在內河水位高於外河水位時,應自動打開;反之則自動關閉)、圍欄等處。為了防微杜漸,一般都要從寬坦防汛通道上走到邊坡查看。
「潮位降一點了,水位也降一點了。」早上五點,巡查到一座橋下時,天已大亮,陳君林舒了口氣:「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