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樹為常青樹,瑟瑟寒風中枝葉依舊鬱鬱蔥蔥。
這棵千年古香榧體型巨大,其樹幹需要5個人手拉手才能抱攏。
大的樹幹需要5個人才能圍攏;小的樹幹也在幾十公分以上。它們有的屹立山間路旁,有的聳峙房前屋後;瑟瑟寒風中,周圍的樹木大多枯黃,而它們仍舊鬱鬱蔥蔥……在浦城忠信鎮毛洋村,分布著上千棵巨大的香榧樹,絕大多數生長期在300年以上,樹齡最老逾千年。15日,筆者慕名來到這裡。
香榧林養在深閨人未識
「這東西好吃,對身體有好處!」今年70多歲的毛洋村廖觀妹老人見有人來訪,熱情地從家裡端出一盤既像橄欖又像核桃的果子讓我們嘗。
她說,這就是那些香榧樹上結的果實——香榧子。每年秋天,香榧子成熟時,村民們都要到山上撿香榧子作為待客食品。村支書李觀助介紹,香榧樹是毛洋的土特色樹種之一,分到農家管理的百年古香榧樹,家家戶戶都有好幾棵。其果實既為食品又可做藥,在浙江一帶的超市裡,每公斤的價格高達上百元。現在,每到果熟季節,就有人專門前來收購,青桃(連皮帶核的果實)每公斤收購價六至七元。
但是,由於地處偏僻,毛洋村擁有巨大香榧樹群的消息,外界傳播並不廣。
最老香榧樹已有千歲
毛洋村位於浦城縣北端海拔780米的高山區。村裡的毛洋溪,溪水一半流入閩江,一半流入甌江,全村9個自然村600多人口沿溪流兩岸依山傍水而居,最遠的白巖自然村距離村部所在地有12公裡,與浙江遂昌、龍泉毗鄰。
「巨大的古香榧樹遍布村裡全境所有山場,它們有的零星分布,有的連片生長。數量至少在千株以上。其中,最為集中的在白巖自然村。」在村支書李觀助的引領下,筆者來到了白巖村。
白巖村有兩片古香榧樹群。一片分布在村子的房前屋後;另一片位於村前小溪流的對面山場上。總數約有百株,樹徑都在30公分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坐落村後,目測「身高」20米以上,樹冠覆蓋面積近百平方米,其「胸懷」寬闊,需要5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夠抱攏。村民楊金田告訴記者,這棵樹至少有上千歲了。
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香榧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生長速度緩慢。一般情況下,胸徑達30公分的,樹齡都在100歲以上。像毛洋村這樣如此大的香榧群落,在閩北山區十分罕見。
「毛洋村一帶的香榧樹群落形成歷史已經有幾百年,大面積的古香榧樹群是這裡獨一無二的特色景觀。」李觀助很是自豪。
兩株夫妻樹,樣子奇特
除了香榧樹多,這裡的古樹名木也多。李觀助介紹,僅白巖自然村,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上百棵,常見的有紅豆杉、檵木、苦櫧樹等。在這裡,香榧樹與其它古樹相依相伴,日久天長,還形成連體共生的自然奇觀。
其中,有兩棵被村民譽為「公婆樹」的共生樹,長勢就十分奇特。分別由香榧樹和苦櫧樹組成,但樹幹緊密相連早已合為一體,若不是材質區別,樹葉各異,粗看就像一棵樹。90高齡的楊金良老人說,這兩棵公婆樹很靈驗。未婚男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若還沒有物色到對象,只要到樹下許個願,定能心想事成。他說,白巖地處偏僻,遠離城市,但村裡從來都沒有單身漢。村民認為,這全是「公婆樹」的功勞。
來源:閩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