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發來微信讓轉帳,確認過語音,卻還是被騙了!

2021-02-15 平安吉珠

近日,趙女士突然接到自己父親在微信上發來的消息,稱自己外出買菜忘記帶錢,讓趙女士轉200元到微信上,趙女士便用語音問了句「爸爸,是你嗎?」很快就收到了對方的語音回復。

趙女士一聽就是自己父親的聲音,便想也沒想就把錢轉了過去,結果還是被騙了。經調查,趙女士的父親微信被盜用了,語音是提前錄好的。

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網友表示這些都不算什麼新鮮事了,也有人對此提出疑問,微信語音不是不能轉發嗎,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又該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呢?

△資料圖/視覺中國

經技術分析及媒體跟進了解事實細節,「用戶微信語音被他人獲取」存在以下幾種可能:

1、用戶使用了「山寨微信」(微信外掛軟體),並感染木馬,造成手機資料被木馬竊取。

2、用戶通過其他渠道有留存過語音及關係鏈信息,被壞人獲取到,並通過語音合成軟體加以利用,用以欺騙身邊親友。

3、部分媒體報導案例中,經過核實,欺詐者發送的語音並非被仿冒人的聲音,而是利用刻意製造嘈雜的環境效果以及發布語音這個動作證明身份的心理暗示,以降低其他用戶警惕,獲取對方信任。

△資料圖/視覺中國

如何防止微信語音被「克隆」?

1、不要使用任何形式的非官方微信客戶端,避免信息主動洩露的可能。

2、謹慎在其他網站或平臺留存語音資料信息,防止被他人獲取並用於不法用途。

平常應如何防止類似的騙局?

保護好自身帳號安全

1、無論他人以任何理由索要你的微信帳號、密碼、簡訊驗證碼等個人信息,堅決不要提供,否則極可能被盜號。

2、當發現自身微信帳號有被盜跡象時,請馬上到手機端微信安全中心或者PC端微信中心網站(weixin110.qq.com)凍結帳號,並通知好友謹防詐騙。

防止被盜號者欺詐

1、遇到微信好友借錢或其他需要資金支付的情況,最好能通過電話或視頻進行確認,如果碰到模糊不清的語音,一定要進行仔細求證。

2、向不能確定真實身份的好友轉帳時,可將到帳時間設置為「2小時到帳」或「24小時到帳」,以預留處理時間。

3、若發現好友微信帳號被盜,應及時進行被盜投訴,並通知好友凍結帳號,並轉發防止其他用戶上當。

據了解,微信安全團隊也在持續打擊違規使用非官方微信客戶端、模擬器、第三方插件等的微信帳號,並通過和司法機關進行合作,打擊微信外掛黑灰色產業。

【微信編輯】何婉瑩

【圖文來源】新華社

【管理編輯】黃子苡  鄭 鑫

【責任編輯】張振宇

【溫馨提示】此推文由@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保衛處進行重新排版整理後轉發,圖文來源於網絡,已標註出處,圖文網絡來源版權歸屬作者。如需轉載此推文,請尊重圖文網絡來源作者,標註來源,並與工作人員取得聯繫,得到授權後,保留下面的配圖轉載此推文。

平安吉珠,您的私人保衛助手

確保學校安全穩定

真誠服務師生員工

共創和諧平安校園

肩負責任重於泰山

校園報警電話:7626110

相關焦點

  • 好友微信借錢,還發來了語音「是我」,然而……
    近日,有市民收到朋友通過社交軟體發來「借錢」的信息。在要求確認身份時,對方則會發送一段借錢者本人的語音——「是我」。聽到語音後,有人就信以為真,按要求將錢轉了過去,結果上當受騙。記者調查發現,這種通過發送語音來博取信任進而「借錢」是一種新型騙術,已在全國多地悄然出現。
  • 微信出現新型語音詐騙,多人被騙轉帳,金額近10萬!
    近日,有南安市民收到一教師朋友通過社交軟體發來「借錢」的信息,對方發來「借錢者本人」的語音——「你微信還有2000塊錢嗎,先借我一下
  • 多人被騙!經常用微信「語音」聊天的注意了,趕緊告訴家人朋友!
    ↓↓↓近日,有南安市民收到一教師朋友通過社交軟體發來「借錢」的信息,對方發來「借錢者本人」的語音——「你微信還有2000塊錢嗎,先借我一下,我現在有點事,晚點再還給你」。聽到語音後,有人就信以為真,按要求將錢轉了過去,結果上當受騙。
  • 好友微信借錢,還發來了語音「是我,是我」,然而......
    近日,有市民收到朋友通過社交軟體發來「借錢」的信息。在要求確認身份時,對方則會發送一段借錢者本人的語音——「是我」。
  • 好友微信借錢,還發來了語音「是我,是我」,然而…
    在要求確認身份時,對方則會發送一段借錢者本人的語音——「是我」。聽到語音後,有人就信以為真,按要求將錢轉了過去,結果上當受騙。記者調查發現,這種通過發送語音來博取信任進而「借錢」是一種新型騙術,已在全國多地悄然出現。警方提醒市民,遇到微信好友借錢,最好能通過電話或視頻進行確認。
  • 僅憑一張匯款單截圖,她就被騙2萬元...
    有時想想「心細如髮」還真是一個好成語,沒點小心思在這騙子處處潛伏的現實和網絡世界可怎麼過活。一不小心就著了道,昨天的小哥哥因為同情心被騙了1萬多,今天這個小姐姐就是因為不夠細心被騙了2萬大洋。曾某毫無戒備地就把自己的銀行卡號提供給了對方,幾分鐘後,對方發來一張銀行的匯款單截圖,顯示5萬元已經轉給曾某。但曾某等待數分鐘後並沒有收到簡訊提示,就問對方是否匯款成功,對方稱是跨行轉帳存在延遲,曾某信以為真。接著對方向曾某發來戶名為「羅某某」的銀行卡號,並要求儘快匯款以便落實事情。
  • 惠陽「書記」主動加微信還要求轉帳!原來是這麼回事!
    「領導」突然主動加你「好友」,讓你幫忙轉帳,並承諾事後把錢還你,這樣的忙你幫還是不幫?
  • 「老闆」發來微信新號,常州一會計被騙168萬元
    △常州反詐騙中心現代快報記者從常州警方獲悉,4 月 22 日,常州某公司的會計周某收到陌生人加微信的請求,對方自稱公司老闆,啟用新的微信號。沒有任何懷疑,周某就將其添加為好友。△騙子忽悠會計很快," 老闆 " 讓周某查詢公司帳戶餘額,並讓周某向一銀行帳戶匯款 88 萬元,周某立即按照 " 老闆 " 要求辦理了轉帳。
  • 滿城區一10歲女娃被騙10多萬!家長們注意點吧...
    2月7日,保定滿城區的王女士向《燕南趙北》反映:眼看就要過春節了,她妹妹玩遊戲刷皮膚卻被騙10萬餘元。巨大的損失給全家蒙上了陰影,連過年的心思都沒了。1月27日,家人的手機突然接到銀行發來的一條簡訊,提示名下一張信用卡可以採用分期方式還款。家人翻看簡訊記錄,卻並未發現曾收到銀行發來的信用卡支付提醒。一頭霧水的家人致電銀行客服,工作人員經過查詢告知:1月26日該信用卡通過微信向某團平臺支付了3萬多元。
  • 買遊戲帳號被騙,賣遊戲帳號也被騙?一學生被騙上萬元
    1、玉泉辦事處亞橋村張某網上刷單被騙36000元;2、北海小區連某賣遊戲裝備被騙13500元。
  • 緊急預警:「領導」加微信,小心是騙局!玉山已有人被騙19萬
    不一會,「XX領導」給王總發過來一張建設銀行的轉帳單,上面顯示已「成功轉帳」,並註明「轉帳24小時內提交收款行」,匯款人顯示「XX」(「XX領導」的名字)。之後,「XX領導」稱這個匯款要24小時後到帳,但他親戚急需用錢,問王總能不能幫忙解決一下。王總只好用自己的錢向「XX領導」提供的「親戚」銀行帳戶上轉了10萬元。
  • 「領導」讓轉帳?還有人主動打款20萬過來?發生在京山……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事情經過,前段時間一陌生人用微信冒充嚴先生領導,向其騙取了8萬塊錢,事後嚴先生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立即報案。反電詐專業隊民警在接警第一時間,迅速前往廣州開展追蹤調查,經過十幾天的努力,最終幫受害人嚴先生追回6萬被騙金額。
  • 【詐騙案例】上周,祿豐8人被騙67.4萬元
    截止2021年1月4日,男子分3次向對方提供的帳戶轉帳計39000元,後對方還要求繼續轉帳,男子發現被騙,共計損失50898.19元。案例三:2021年1月3日15時,金山鎮一女子在抖音上下載了一個「信業幫」貸款APP,女子打開APP註冊帳號填寫了個人信息後貸款10000元,到了1月5日9時38分,女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確認貸款後添加了對方QQ,女子通過對方發來的連結下載了「合眾分期」APP,填寫了貸款申請,在提現時對方以銀行卡錯誤被凍結為由讓女子轉帳,女子通過手機銀行向對方2次轉帳9500元後發現被騙,損失9500
  • 「領導」要你轉帳,你「轉」還是「不轉」?小心!這是陷阱!
    「領導」主動添加你為微信好友對你委以重任  視你為心腹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別高興太早在聊天過程中「領導」要你轉帳你「轉」還是「不轉」2020年11月,長樂區某鄉鎮單位的工作人員林某收到其單位「領導」的微信好友添加信息,通過好友申請後林某便開始與這名「領導」聊起天來。
  • 【社會】固原一女大學生QQ號碼被盜,親朋好友被騙走近萬元!
    12月1日下午,小海正在上課,突然收到一條微信消息,「是我一個朋友發來的,她給我轉了700多塊錢。」小海說,她當時一頭霧水,這位朋友雖跟她關係不錯,也知道她生活不易,但也不至於好端端就給她錢吧,難不成這錢是轉給別人的,朋友不小心搞錯了?網絡圖片「我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她收到我的QQ消息,說我得了急性闌尾炎,急需手術費,所以才借錢給我。」
  • 助人為樂也要擦亮眼睛,謹防被騙
    作為一個曾經接受過無數防騙宣傳並且十分相信自己絕不會被騙的年輕人,我的經歷將是一個警醒大眾的鮮活事例
  • 「領導」讓我幫忙轉帳,到底幫是不幫?
    對於一個企業負責人來說,以自己的名義轉帳給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哪怕是直接墊資都可以。何況,現在書記又主動提出要先轉帳給自己!於是,很多人欣然照做。       當然,騙子的戲份也會做得很足,他會假模假樣地向受害人索要銀行卡帳號、開戶行等信息,說要現在轉帳。
  • 三小時被騙近11萬元!東陽一姑娘被騙慘了……
    近日,東陽一姑娘被騙子誘導,不僅自己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數萬元積蓄被騙光,還背負上了2萬餘元的網貸債務。警方提醒,凡是接到「註銷帳戶」等電話的都是詐騙。由於「客服」所說的一切確實和小媚的實際情況相符,小媚對「客服」的身份就沒有懷疑,當時心想那個帳戶反正也不用了,註銷掉也沒關係,決定辦理註銷手續,隨後根據對方提供的手機號碼,添加了微信好友「0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