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量」是網際網路時代流量造假的主要表現形式,但一條明星發布的微博竟被轉發過億,意味著每3個微博用戶就有一個轉發此條微博,實在令人咋舌。
6月10日,據半月談報導,北京警方近日偵破一起利用非法App惡意刷量、流量造假的刑事案件。據悉,涉案應用——「星援App」的製作人蔡某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已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App助微博數據造假,
半年吸金800餘萬
今年年初,多家媒體報導了藝人@蔡徐坤 微博獲得超過1億次轉發的事情,有關明星帳號微博數據造假的問題和其背後的黑色產業鏈,也引發了社會的關注。
微博方面表示,微博在日常監控工作中發現大量異常違規行為,經技術回溯和對比,確認批量轉發行為是通過星援App操作。
2018年11月,基於前期證據的搜集和整理,微博就星援App刷量一事向北京市公安局報案。
2018年12月,北京市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取證工作。2019年3月初,專案抓捕組將星援App製作者抓獲。
利用「星援」App刷流量的行為在粉絲圈內被稱為「輪博」。據悉,該App利用粉絲給「愛豆」刷流量的需求,瘋狂牟利,半年內吸金800餘萬元。
目前,為了應對「輪博」,新浪微博已經將轉發、評論量設置為「100萬+」的顯示上限。
此外,對於打擊網絡黑產,微博表示,其內部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安全委員會,覆蓋產品、技術、運營、客服等多個部門,全方位打擊違規刷量行為。
據介紹,星援App是一款模擬微博客戶端,通過破解微博加密算法實現批量轉發微博內容的應用軟體。該軟體在收取用戶費用之後,能夠對特定用戶和博文進行批量轉發操作。
這也意味著,藉助星援App,一條微博轉發量的多少主要取決於願意花多少錢,而這也促成了蔡徐坤單條微博1億次轉發的「驚人表現」。
在APP中,蔡某某製作了「明星熱度排行榜」,明星的流量進行排名。粉絲看到自己的「愛豆」排名在別人之後,更會發力繼續「輪博」。
粉絲還可以從組長或者經紀公司領取「刷量」任務。任務量完成後,粉絲可以通過線上活動進行抽獎,獲得一些獎勵:籤名照片、演唱會燈牌、氣球、螢光棒等禮品。
粉絲文化亂象頻發
根據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報告,粉絲文化現象已成為拉動娛樂產業爆發的重要推動力。然而,記者採訪發現,利益的介入讓粉絲文化更易滋生亂象。
據了解,粉絲組織會通過網絡向粉絲集資,或用於購買偶像的專輯、代言產品、周邊產品等應援物品,或為偶像購買生日禮物、租廣告牌、做慈善活動等。「幾分鐘內籌集到100多萬是很常見的。」一位明星的粉絲說。
北京師範大學刑法研究所副所長彭新林說,雖然粉絲這種集體籌款行為不屬於一般意義上的非法集資,但因參與人數多、資金數額巨大,易引發其他違法犯罪。
公然買賣明星藝人隱私信息也是一大亂象。前不久,內地某男演員及某相聲團體旗下藝人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受到公眾關注。網安總隊辦案民警李文濤告訴記者,涉案嫌疑人大部分為在校女學生,在追星網站、各類明星「後援團」中結識,互相交易各自掌握的信息進行販賣。
此外,低俗、拜金等價值觀不當行為在追星過程中也頻頻出現:一些粉絲群體創造出成百上千個專用術語,其中不乏「坐地排卵」「白嫖」等低俗詞語;部分粉絲的消費行為狂熱,喊著「愛他就為他花錢、不花錢不是真粉絲」的口號,由「錢包」決定自己在粉絲圈的「資質」;韓國某藝人被曝光牽涉施暴、性侵、轉售毒品後,其中國粉絲後援團仍在微博上給予輿論支持……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我國粉絲群體趨於低齡化,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價值取向並未完全形成,粉絲文化及粉絲經濟作為文化領域的新現象需要規範和引導。星援App製作人被拘一事,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有不少網友認為,此事該查!
也有人覺得不能過分苛責粉絲:
不少網友還認為平臺方也應當發力整頓:
你怎麼看?
來源:半月談、中國青年報、中國經濟網。本文不代表《財經》立場。
點擊圖片立即購買學習
----推薦閱讀
監製 | 蔣詩舟 責編 | 曾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