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全盛時期1940~1970年,古巴咖啡年產量至少2萬~6萬噸,但千禧年後,已跌破1萬噸,2009年產量更跌到5,500噸,創下歷來新低。除了人禍外,美、巴交惡也是要因。美國從1960年就對古巴實施禁運,古巴咖啡無法與全球最大咖啡市場連接,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必奢望質量提升。
有趣的是,佛羅裡達州有許多餐飲店販售古巴咖啡(加糖的Espresso),以解大批古巴移民思鄉之苦,但高高掛的Cuba Coffee大招牌,卻沒有半顆咖啡豆來自古巴,而是巴西、哥倫比亞或尼加拉瓜的綜合配方。這件事惹惱古巴當局,幾年前一狀告到世界貿易組織,指控美國掛羊頭賣狗肉,嚴重侵犯古巴咖啡的智慧財產權,想藉此逼迫美國進口古巴咖啡,但此案仍然糾纏至今,並無結果。
古巴咖啡在美國長達半世紀的禁運,以及菜鳥種咖啡的惡搞下,品質大崩落,但為了賺取外匯,古巴所產咖啡精選一部分供外銷,所幸日本對清淡無個性的海島豆存有浪漫情懷,成了古巴水晶山最大「恩公」。但古巴咖啡品質不佳以及國內需求量大,咖啡出口量節節下滑,從2004年的1,490噸下降到2008年的231噸。
古巴為了滿足國內每年約12,000噸的咖啡需求,改從越南進口更低廉的羅布斯塔或阿拉比卡解癮。
精品咖啡玩家理應規避咖啡田乏人照料,栽種技術大倒退的產國,免得花錢買氣受,古巴水晶山雖有美名加持,但距離精品殿堂愈來愈遠,不妨等古巴咖啡業恢復生機在採買不遲。
資料文獻參考:《精品咖啡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