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是根據「春夏養陽,冬病夏治」道理來治療的。兩者治療機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只是存在著時間的差異。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此時陽氣最盛,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相關,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在每年的三伏天用中藥外敷特定穴位,能溫陽益氣、扶正祛邪、調補陰陽、健脾補腎益肺、驅風散寒、溫經止痛,幫助人體抵禦外邪、預防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
消化系統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腸功能失調;
慢性虛寒性疼痛: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風溼性關節炎等;
兒科疾病:調節免疫、增強體質,對支氣管哮喘、反覆咳嗽、體虛易感冒、厭食、腹瀉、遺尿有良好效果。
1.貼敷期間皮膚均有熱感,因個體皮膚耐受性不同,以皮膚感覺和耐受度為觀察指標,避免灼傷皮膚。
2.貼藥後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嚴重者可外塗皮膚軟膏以減緩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泡,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發泡時前來醫院處理或搽燙傷軟膏,貼敷期間戒食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花生、芋頭、魚蝦、生雞等。貼敷期間忌煙、酒、生冷、油膩、辛辣之品。
3.個別人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搽抗過敏藥膏或來醫院處理。
4.急性呼吸道感染及發燒期間不能貼敷,皮膚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者不宜貼敷。有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以及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損額不適宜貼敷。2歲以下小孩、孕婦肺結核活動期患者、支氣管擴張症活動期患者,急性咽喉炎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患者不適宜貼敷。
5.天灸貼治療應堅持至少一個療程,即一個療程為三年,每年三伏和三九各貼藥一次,共貼藥六次。對鞏固治療效果,增加機體功能和抗病毒能力非常有利。
伏前: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農曆六月初九
初伏: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農曆六月廿九
加強: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農曆七月初十
末伏: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農曆七月二十
加強: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農曆七月三十
貼藥地址: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門診診室
諮詢電話:0769—86115883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地址:東莞市石龍西湖三路(南)68號博愛園
諮詢電話:0769-86110335
聯繫電話:0769-861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