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人心跳呼吸驟停,您是否可以做出準確的急救?您的工作場所是否已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需要進行心肺復甦術或除顫器的事件?哪些場所將配置AED,為醫院外經歷心臟驟停的人員提供及時救助?這些問題,今天我們為您解答。
當一個人患有院外心臟驟停時,生存取決於立即從附近某人處接受CPR,也就是心肺復甦術,心肺復甦術(尤其是如果立即執行)可以使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機會增加一倍或兩倍。
而AED 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又稱自動體外電擊器、自動電擊器、自動除顫器、心臟除顫器及傻瓜電擊器等,是一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我國每年有54.4萬人心臟性猝死,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人猝死。在公共場所配置AED,是2020年雲南省政府「十件惠民實事」之一,也讓急救有望實現「黃金3分鐘」。
今年11月,我市啟動了公共場所AED配置工作,在全市體育場所、大型商場、超市、高等院校、住宿制高中、車站、旅遊景區、博物館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配置AED,目前,已完成市人民政府、州民中、財富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景洪汽車客運站等58個安裝點的選址工作。
給群眾的生命安全多扎一道「防護網」,提高人員密集公共場所心源性猝死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減少心源性猝死,提高全市人均期望壽命,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助力健康景洪建設。
11月28日—30日,市衛健局按照 1 臺 AED 培訓配置單位人員 10 名使用人的標準,組建師資隊伍對各個安裝點使用人開展培訓。
培訓中,培訓老師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結合生動的案例講授救護概念、心肺復甦、意外傷害現場救護等內容,並演示了心肺復甦術、AED和創傷救護技術,尤其在AED這塊知識點中對AED的定義、原理、如何尋、如何取和如何用作了詳細的闡述。
學員們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認真聽、用心學、耐心動手演練,良好地展現了求知精神,助力AED和心肺復甦的推廣培訓,為儘早實現「人人學急救,人人會急救」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