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1月31日,第一架英國撤僑專機,帶著83名英國人「逃離武漢」。
從當時的武漢回到安全的祖國,在當時看似是合理的決定。不過一年之後,他們中的有些人只能感嘆世事無常。
2020年發生了許多事,武漢早已從76天的磨礪中走出,是世界範圍內的「抗疫標杆」,而病毒已經帶走了10萬多英國人的生命,英國也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時隔正好一年,英國廣播公司31日採訪首批撤離武漢的英國人馬特·勞(Matt Raw),被困在柴郡郊區一座小房子裡的他感慨「要是沒上那架飛機就好了,留在中國,會更安全、更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5月初,馬特也曾接受過BBC的採訪,當時武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他已經流露出後悔情緒,不過當時他表示「更願意在英國被隔離,『既來之則安之』。」
去年5月,馬特曾接受英媒採訪表示後悔 (央視新聞截圖)但時隔大半年再度接受採訪,馬特看到英國現在實施了第四級別的管控措施,即居家隔離,他比之前更加後悔了。
英國首批撤離武漢的公民:「我希望當時錯過航班,留在武漢」(BBC1月31日報導截圖)據BBC1月31日報導,當馬特收到「撤出武漢」的建議時,他認真思考了許久。起初,英國政府稱只有本國公民才能登機,如果他選擇回家,等於將他的中國妻子「拋棄」在武漢。最終,他選擇留在中國。
撤離前夜,馬特甚至將建築工具放在家門口,因為第二天他要去支援「兩山」醫院的建設。
2020年2月3日,一名疲憊的工人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一處正在施工的病房外小憩。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但就在飛機起飛前幾個小時,英國政府突然宣布,持中國護照的家庭成員也可與配偶等一同登機。
馬特稱,他在凌晨4點看到新聞,然後「把東西胡亂塞進行李箱」,就帶著家人趕往機場。
但時隔一年接受採訪,他稱「要是沒上那架飛機就好了」。
「英國政府騙了我們。他們說可以把我們帶離武漢,『回到英國,就安全了』。」
「我們要是留在中國,會更安全、更自由。」馬特表示,「他們處置疫情迅速而高效。」
與馬特坐同一架飛機回英的倫敦市民段麗萍(音譯)回憶道,「那趟航班讓人神經緊繃。」
「兩個英國人因為體溫過高,無法登機。飛機上沒有一個人講話,只能聽見孩子的哭聲。我儘量坐得離別人遠一點,全程戴好口罩。」
乘坐回英包機前的安檢和機艙座椅上配發的口罩 (圖源:BBC)飛機降落倫敦僅兩天前,英國確認了首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但據段麗萍稱,機場沒有人佩戴防護設備。
回到英國後,馬特和家人住進了納茨福德(英國柴郡的一個小鎮)的新居。但馬特稱,他立即就遇到了一個問題——網絡暴力。
有網民認為,是第一架撤僑包機將新冠病毒帶到英國。馬特表示,直到今天,還有人在網上指責他。
「真的有人這麼想,我很心痛。我們能做的都做了,去年我們只出了一次門。」馬特稱。
馬特表示,他仍然在後悔做出登機的決定。
「在武漢,蝸居在一間小公寓兩三個月裡是不舒服,但是他們擊敗了病毒,生活恢復了正常,」馬特說,「我真希望當時(沒有去趕飛機,而是)睡醒了去幫助建設那座(火神山)醫院。」
「現在,我們住在柴郡郊區的一座小房子裡,有一個小魚缸作伴,但我們被困在這裡了。像座監獄一樣。」
來源:觀察者網(ID:guanchacn),作者:鞠峰
本期編輯:李娜、趙雅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