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最近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調查,
發現大家都好孝順啊~
問題又來了,
那給多少才合適呢?
有人2017年父母各給2017元
那麼2018年……
去年2017年,飛飛就給父母每人2017元,至於2018年她還沒想好,不過她表示「不會比去年少就是了。」
有人心思細膩,用利是封將錢封好再給父母,有的人做法就更加直接,例如以下這位盆友↓↓
白領小夏:
年終獎全部給父母
白領小夏老家在外地,每年過年前,公司發了年終獎,小夏就會把全部年終獎拿出來給父母,直接轉到父母銀行帳戶上。
小夏說,平時在廣州工作,雖然家在比較近的珠三角城市,但平時工作忙也比較少回家,給父母家用父母也不願意要,就趁著過年,一次性獻心意。
白領林先生:
一人包辦夫妻雙方父母紅包
白領林先生告訴記者,給自己父母和妻子父母的紅包都由他負責,為了公平,兩邊的紅包一樣大。
平時每個月林先生都給自己父母和妻子父母各交2000元「家用」,也會給他們換新手機新電視。
過年前,他就在「家用」那筆錢上額外各加3000元現金,用扎頭髮的橡皮筋捆上就給父母們了。
不僅給父母,春節到親戚家拜年的時候,遇到一些年紀大的祖輩,林先生也會給他們塞上300-500塊,林先生說:「我們給的時候不會說那是紅包,而是會跟老人家說,『一定要收,這是給您買東西吃的』。」
白領吳先生:
夫妻AA各自給自己父母
80後吳先生和妻子都是廣州人,家裡聘請保姆照顧孩子。
他說,可能是雙方老人都擔心他和妻子開支大,平日每次給「家用」老人家都不肯收,久而久之,也就沒再給了,所以特意趁著春節給點心意。
他告訴記者,每年都是和妻子各自給自己的父母,每年數額不定,今年雙方爸爸媽媽每人各給1000元,兩邊都一樣。
「給多了也不肯收,特別是嶽父嶽母,經常原封不動地給回我們。」
老人各種方式
原封不動返回紅包
正如吳先生所言,很多父母收了紅包之後,轉過頭來就給回孩子了。
飛飛說,「我爸就是把我給他的過年錢裡抽兩張給我,當作給我的紅包。」
白領小雨也表示,每次她給爸爸封紅包,「我給爸多少,我爸就多封兩百,又給回我。」
更有「寵孫狂魔」,直接把這錢給孫輩。白領孫小姐說,她之前年三十晚上給媽媽紅包,年初二回娘家的時候,媽媽就把那紅包原封不動地給回自己女兒,「怎麼勸她都不聽,說她自己要資助孫女上興趣班。」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處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