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下稱「國合會」)一個項目組今天建議,將衣食住行用遊作為中國「十四五」推動綠色消費的重點領域,同時重視發揮女性和青年人在推動綠色生活方式中的特殊作用。
在今天(18日)召開的國合會專題政策研究發布會上,「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社會治理」專題政策研究項目組介紹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目組中方組長由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任勇擔任。
國合會成立於1992年,是經中國政府批准的非營利、國際性高層政策諮詢機構。歷任國合會主席均由中國國家領導人擔任。國合會現任主席為國務院副總理韓正。
項目組表示,綜合考慮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後綠色復甦的形勢,中國政府應將綠色消費和生活方式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通過「十四五」規劃全面推動相關實踐。
近年來,最終消費持續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項目組稱,分析表明,如果實施綠色消費,對經濟增長和就業都有長期的正效應,特別是涉及衣食住行方面的綠色消費,會成為這些行業較快增長的新動能。其中,食品製造、電動汽車、批發零售綠色化對相應行業的綠色發展帶動效果最為顯著。這一結論對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綠色復甦有重要啟示意義。
我國全面推動綠色消費具備良好社會基礎。此前公布的《中國公眾綠色消費現狀調查研究報告(2019版)》顯示,綠色消費的概念在公眾的日常消費理念中越來越普及,83.34%的受訪者表示支持綠色消費行為,其中46.75%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支持」。
項目組稱,從消費規模和結構看,中國開始進入消費全面升級轉型階段,這也是培育新消費模式——綠色消費與生活方式的窗口機遇期。從一些工業化國家的經驗看,錯過這個窗口期,一旦新的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模式形成後是很難逆轉的。
目前,衣、食、住、行(及通信)、用(生活用品及服務)佔居民消費的76%。項目組的模型分析表明,這一結構在未來15年內不會有明顯變化。這五個領域是居民消費中資源環境影響較大的領域,經濟拉動和資源環境績效明顯。
項目組還特別表示,應重視發揮女性和青年人在推動綠色生活方式中的特殊作用。有關調查顯示,80%家庭的消費決定是由女性做出的,女性消費者成為綠色消費的先鋒和主力軍。青年人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消費有較強的敏感性,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力量。
項目組稱,「在德國、瑞典等國家,都有這一建議的普遍做法」。眼下,應抓住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和記憶,倡議發起全國性綠色生活運動,並建立面向社會公眾的綠色消費激勵和懲戒制度。
在具體的綠色生產和消費政策方面,項目組以綠色建築和汽車消費為例建議,抓住當前正在大規模開展的老舊小區改造的機會,全面實施綠色改造;針對汽車全產業鏈建立健全綠色消費與生產的支持政策體系。在稅制改革方面,可考慮在2021年至2025年逐步取消現有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免稅政策;2026年後開始實施基於油耗的稅收優惠政策,並根據油耗調整建立優惠政策動態調整機制;2031年至2035年提高優惠政策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