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出市場化低成本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二、 系統評估各類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條件三、 科學論證「十四五」各類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四、 認真研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主要任務和重大項目布局五、 統籌做好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和跨省區輸送六、 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和產業體系建設七、 研究提出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政策措施。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可再生能源經歷過一輪爆發式增長,到2019年,中國風電併網容量達到2.1億千瓦,基本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光伏併網容量達到2.04億千瓦,接近於「十三五」規劃的兩倍。
而即將開局的「十四五」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時期。國網研究院預測,能源行業碳排放將於2025年達峰。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生產中的比例和電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均會超過50%。電力平衡、新能源消納、煤電定位,是「十四五」能源規劃要解決的三大問題。
國網研究院董事長張運洲在發言中表示,預計2020、2025、2035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將分別提升至15.8%,25.3%,31.8%和57.3%;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分別提升至26.5%、31.4%、46.6%和51.7%。並且,考慮到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強度下降,預計終端能源消費將呈現先增後降的趨勢,在2035年達到峰值。
長期來看,清潔能源成為主體能源是大勢所趨。國網能研院預測,到2050年,75%以上的發電用能來自清潔能源,其中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將成為第一大電源,發電量佔比達到40%左右。
在第四條重要任務中,《通知》提出要優先開發當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資源,大力推進分布式可再生電力、熱力、燃氣等在用戶側直接就近利用,結合儲能、氫能等新技術,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區域能源供應中的比重。
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能力也被著重提及。在風電領域,電控系統和主軸軸承一直被國外企業「卡脖子」,這讓中國風電在平價時代降低成本頗為被動。
此外,《通知》還明確了「十四五」規劃的出臺日程:2020年11月底前完成《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2021年3月形成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送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