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德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經驗與啟示

2021-02-15 儲能科學與技術

結合可再生能源分布特點、能源消納情況,做好目標的分解落實工作。「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分別增長了4 倍和168 倍,但棄風、棄光率達到近20%。設置總體目標後,如何結合可再生能源分布特點、消納情況等,對地方政府部門工作進行考核、評估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基礎上,根據發展狀況,細化中長期目標,出臺實施細則。二是制定發展目標時,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以促進地方能源消納相關產業協調發展。三是加快實施遠距離輸電工程,及時調配可再生能源綜合基地電量。

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併網技術研發力度,降低發電成本以及對電網的衝擊。「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設備和光伏組件價格分別下降約20%和60%,但相對於傳統化石能源仍偏高。發電成本及穩定性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關鍵因素。

一是繼續加大對光伏發電能源轉化效率、風電機組關鍵技術、智能控制系統等技術研發力度,降低發電設備以及運行成本。二是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預測技術、監測調控技術等研發,降低對電網系統的衝擊。三是加強儲能技術研究,出臺儲能技術相關標準,提高可再生能源上網的穩定性。

大力支持分布式能源以及儲能產品,鼓勵就地消納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以集中式發電為主,受區域電力容量以及輸電能力的影響,造成棄風、棄光嚴重,需要多措並舉就地消納。

一是因地制宜建立具備較高風電、光伏等電力接入比例的分布式微網,通過能量存儲和優化配置實現本地能源的生產與用能負荷基本平衡。二是大力發展汽車動力電池換電站、離網照明等,調節波峰波谷。三是發展基於可再生能源發電特點的能源利用轉換工業,擴大應用範圍。

逐步構建市場化交易機制,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加強電力系統運行管理,圍繞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創新政策措施。

一是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劃分為市場交易電量和保障性收購電量,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探索電力市場化交易。二是建立綠色證書市場化交易機制,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價和綠色證書兩方面收入,利用可再生能源邊際成本低的優勢實現優先上網。三是通過建立公平、公開、靈活的電力市場調度機制,逐步實現市場化的電力定價機制。

建立信息通報與追蹤評估機制,促進信息公開與責任落實。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主體責任和義務還不明確,可再生能源發電、需求信息還不暢通,應及時促進信息互通與責任落實。

一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商、電網運營商等相互通報的信息機制。二是政府相關部門主動公開可再生能源研發費用、上網補貼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力份額等信息。三是及時發布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監測和評價結果,讓相關單位及時了解發展狀況、市場前景以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健康發展。

(來源:工信部賽迪研究院)

相關焦點

  • 清潔能源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清潔能源,即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汙染物、能夠直接用於生產生活的能源,它包括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國目前是國際清潔能源的巨頭。下面進行清潔能源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
  •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上日程
    一、 突出市場化低成本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二、 系統評估各類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條件三、 科學論證「十四五」各類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四、 認真研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主要任務和重大項目布局五、 統籌做好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和跨省區輸送六、 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和產業體系建設七、 研究提出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政策措施。
  • 風採 | 水規總院:謀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融合發展布局
    在七十年的發展中,水規總院涉足了整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宏觀政策研究、規劃、勘測、設計、科研,同時承擔著我國大中型水電、風電及太陽能發電項目等產業的前期工作管理技術服務、工程安全鑑定、工程建設驗收及一大批重大水利項目的評估工作,不斷引領著我國的能源變革。除了推動政策制定和重大項目的實施,水規總院還通過積極參與技術服務工作、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完善信息管理平臺,助力可再生能源行業提質增效。
  • IRENA:全球可再生能源就業人數首超千萬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近日發布《2018可再生能源與就業》年度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包括大型水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就業總人數已達到1030萬。其中,僅2017年,可再生能源行業就在全球創造了50多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 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嗎?
    1、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潔的能源供應是經濟 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保障。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消費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長壓力大,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 BBC最新:可再生能源過渡受阻(中英)
    在英國和整個歐洲,可再生能源已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去年英國40%的電力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研究發現,只有10%的公司,比以天然氣或煤為燃料的發電方式更快地擴展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因此,他們可能正在使用其他燃料,例如水力發電或核能,但它們並未過渡到可再生能源,也未在擴大化石燃料的產能。」
  • IEA: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現已超過煤炭!
    《金融時報》10月26日報導稱,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報告顯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之快「超乎想像」,現已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能來源。IEA表示,更先進的技術、更包容的政策及日益激烈的競爭等因素也驅動著可再生能源發展。很多國家,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為解決空氣汙染問題、尋求能源供應多樣化而加強能源安全的努力也促成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轉折點」。報告還認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主要歸功於美國、中國、印度、墨西哥等國家的政策支持。
  • 中國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國際能源巨頭BP集團(英國石油公司,下稱BP)在上海最新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顯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包括水電)同比增長了
  • 我看2017丨史丹:能源投資將助力能源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在這些能源大事件的背後,金融領域投資對於能源行業的發展又起到了哪些推動作用?未來能源投資應該如何適應能源行業的轉型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中電傳媒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史丹。中電傳媒:在2016年我國能源領域發生的這些重大變化中,能源投資以及宏觀經濟在這其中發揮了哪些作用?這其中的原動力又來自哪裡?
  • 生物質發電|同是非水可再生能源中三駕馬車,生物質發電為何落後?
    麥電網訊: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被譽為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中的三駕馬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三者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截止到2020年底,風電和光伏裝機總量都分別在3億千瓦左右,而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接近1200萬千瓦(不含:垃圾和沼氣發電)。風電和光伏的裝機規模,遠超生物質發電。
  • 2017-2021年中國特高壓電網行業發展現狀
    在電網發展方面應儘快核准「西縱」、「中縱」工程,將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主網架建設重點工程納入「十三五」電力規劃;2017年上半年核准陝北-湖北和四川外送第4回特高壓直流,應儘早明確白鶴灘水電、金沙江上遊、青海清潔能源外送方案。我國較為清晰的階段性電網規劃凸顯整體規劃效應與效率。  2015年是特高壓開工大年。
  • 能源司梁志鵬 光伏補貼未來8至10年不會停 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
    但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規模越來越大,補貼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問題也備受詬病,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為支持行業發展,光伏補貼未來8-10年不會停,但未來會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補貼也有所傾斜。
  • 2020年中國環保塑膠袋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
    環保塑膠袋是各類可生物降解塑膠袋的簡稱,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類可替代傳統PE塑料的材料出現,包括PLA,PHAs
  • 中國東協綠色能源發展及節能環保產業合作研討會圓滿成功
    2020年11月28日下午,「可持續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東協綠色能源發展及節能環保產業合作研討會」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本次活動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由廣西節能減排研究會和重慶市可再生能源學會聯合主辦。
  • 人在德國,用電為啥這麼貴?
    但德國電力市場有著大大小小近千家電力供應商,按常理說,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電力價格應該逐年下降才對。但由於能源轉型、客戶慣性、稅收與政策等因素,這幾年居民電費一直在上升。雖然前綠色環保部長于爾根▪特立丁曾在2004年稱,可再生能源附加費給家庭帶來的負擔「僅相當於一勺冰激凌」,但根據德國能源和水業協會(BDEW)的數據,2019年德國三人普通家庭年耗電為3500千瓦時,每月電費88.1歐,居民電價為30.22歐分/千瓦時,其中包含可再生能源復加費6.41歐分/千瓦時,佔了居民電價的21%。
  • 未來要研發環保節能的乾電池產品 2021年乾電池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乾電池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大的家族,到目前為止已經約有100多種。常見的有普通鋅-錳乾電池、鹼性鋅-錳乾電池、鎂-錳乾電池、鋅-空氣電池、鋅-氧化汞電池、鋅-氧化銀電池、鋰-錳電池等。雖然乾電池存在一定的必須性以及不可取代性,但由於其擁有較大的汙染能力,不符合現代社會環保的需求,因此行業發展陷入困境。
  • 阿聯合可再生能源開發商馬斯達爾中標烏國500兆瓦風電項目
    國際新能源網訊:近日,總部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商馬斯達爾(Masdar)與烏茲別克斯坦政府籤署了一項協議,建設500MW風電項目。
  • 網際網路+再生資源可回收
    在當前垃圾分類逐漸開始全面推廣的背景下,採用「網際網路+」的方式來進入廢品回收領域是比較好的時機,目前科技行業內也確實有一部分企業開始專注於這個領域
  • 杜祥琬院士:中國可再生資源增長空間不止十倍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日前表示。10月31日,北京市政府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20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在北京未來科學城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論壇上表示,2005~2019年中國GDP增長約4倍,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下降了45.8%,提前兩年實現了2020年前承諾的目標,實現了碳排放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脫鉤。「長期以來,我們講能源發展,現在講能源革命。這個本身就是很大的變化,經濟由平面擴張型向多維立體質量型轉變。」杜祥琬認為,中國能源結構的轉型有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煤為主。
  • 潛力|德國看上墨西哥了,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新機遇!
    德國企業將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重點投資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和醫療設備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