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李燕原先在嘉興一家醫院做護士,5年前通過衛生系統招考,進入海鹽縣中醫院成了一名在編急診科護士。剛開始自己開車來回,但是每天來回要開80多公裡,「下班時累得都要趴下了,還要打起精神開40多公裡路,我很頭痛。」家人也十分擔心她的安全,開了幾個月私家車後,湯李燕選擇了公交出行。
「我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趕市區到海鹽的第一趟公交車。」雖然起得比較早,但是很放鬆,一想到不用自己握方向盤,湯李燕就很高興,「費用也能節省不少,一天只要20多塊錢。」
從嘉興汽車北站出發至海鹽的公交車,車程在一個半小時左右,湯李燕會選擇聽音樂、看書等來消磨時間。「跟我一起坐車的很多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給了我很多力量。」她坐的171路公交車沿途會經過嘉興火車站,常常會上來一些外來務工人員,「人不多,但是他們一來車廂就滿了。」他們拖家帶口,往往帶著許多行李,公交車一下子就顯得滿滿當當了。
他們互相說笑著,有的是從一個工地趕往另一個工地,有的是滿懷憧憬剛被老鄉從家鄉帶出來打工的,他們用湯李燕聽不懂的家鄉話交流,燦爛的笑容裡是不加掩飾的快樂。「有的人很健談,途中我們也會交流。」他們用帶著濃重鄉音的普通話告訴湯李燕,這裡很漂亮,幹活拿到的錢也多,掙了錢就回家鄉蓋樓房,以後讓孩子努力讀書也到這裡上學,「那時候我常常會多買一些包子分給他們。」他們感謝這個善良的姑娘不但沒輕視他們,還給他們帶吃的,「其實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更多。」工作上或是生活上遇到糟心事的時候,湯李燕常常會想起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笑容。
下班回嘉興的途中,湯李燕很多時候會抓緊眯一會兒,「回家還有個娃要對付呢。」在車上能養精蓄銳也是她愛上公交出行的理由之一,與開車相比,自己能完全放鬆地休息,「對醫護人員來說,眯上幾十分鐘實在是太寶貴了。」
湯李燕的包裡時常會放一本書,「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除了休息和看風景外,有時候會看看書。」她把每天的上班都當成一次短途旅行,當然,坐了5年公交車,也會結識一些朋友,「能認識形形色色的人,聽有趣的故事,再長的路都會變得很美好。」
因為她坐的是早班車,車上也有不少跟她一樣的上班族,她最喜歡的朋友是一位小學老師。這位小學老師年紀比她大幾歲,「在育兒方面她是專家,我經常會向她請教。」湯李燕很感謝這位老師,在自己跟兒子的交流方面得到了很多指點,讓家裡的親子關係一直很融洽。這位老師的雙城生活已經持續10年多了,但是從未流露出不滿,她總說沒有一種生活會十全十美,在不同的階段過不一樣的生活,都是很好的經歷。湯李燕因為工作關係,偶爾會開幾次私家車,她也會順路捎上這位老師和其他幾個在公交車上認識的朋友,「這樣也算不浪費資源嘛,一人開車大家受益。」
湯李燕坐公交車到海鹽後還得再換一班車才能到單位,「因為我下載了坐公交的App,能精確知道每一班車的到達時間,所以很方便。」習慣了公交出行的她,現在跟兒子小夏的外出也基本以乘公交車為主,方便、環保,還能給孩子做榜樣。讓她欣慰的是,小夏現在不僅自己坐公交車會讓座,還會勸導那些坐在「愛心座位」上的年輕人往後排座,把位置留給需要的人。
「尤其現在嘉興到處在修路,坐公交真的很方便,還不用到處找車位。」湯李燕建議經常開私家車的市民都去體驗一下公交出行,「車覽嘉興,有不一樣的感覺,家有孩子的經常帶他們去坐坐,也一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