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術,是臨床醫生常見操作技能之一,也是執醫考試及規培結業技能考核的經典考試項目。熟練掌握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成為自己去診治疾病的技能工具。總之,操作性的東西熟能生巧,以下僅供參考。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臨床實踐能力結業考核
專科技能操作評分表
胸膜腔穿刺術
胸膜腔穿刺術
【適應症】
1.診斷性穿刺,明確積液性質
2.穿刺抽氣抽液減輕對肺臟的壓迫
3.抽吸膿液治療膿胸
4.胸腔內注射藥物
5.人工氣胸的治療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
2.體質衰弱、病情危重難耐受操作者
3.躁動、不能合作者
【準備工作】
1.說明穿刺目的,告知注意事項及風險,消除顧慮,獲得配合;
2.評估狀態,排除禁忌症;
3.籤署知情同意書;
4.準備器械;注意核對消毒日期。
【操作方法】
1.體位:協助患者擺好體位
2.定位
胸部叩診,選擇實音部分進行穿刺;包裹性積液可予B超定位;氣胸抽氣減壓多為患側鎖骨中線第2肋間;
肩胛下角線7-9肋間;
腋後線7-8肋間;
腋中線6-7肋間;
腋前線5-6肋間;
3.消毒
以穿刺點為中心,用碘伏棉籤由內向外消毒,範圍直徑15cm,解開穿刺包,戴無菌手套,檢查包內器械,注意檢查穿刺針是否通暢及氣密性是否完好。
4.局麻
核對麻醉藥物,為利多卡因,抽取麻藥在穿刺點肋骨上緣從皮膚到胸膜壁層局部麻醉,注藥前應回抽。
5.穿刺
止血鉗夾住穿刺針後的橡皮膠管;
左手固定皮膚;
右手持穿刺針(用無菌紗布覆蓋),沿著麻醉部位肋骨上緣垂直緩慢刺入;
針鋒抵抗感突然消失表示進入胸膜腔;
接上50ml注射器,鬆開止血鉗,助手用止血鉗固定好穿刺針,開始抽吸;
抽滿後止血鉗夾閉膠管,取下注射器,留取標本,送檢化驗。
6.術後整理
抽液完畢後拔出穿刺針,消毒,覆蓋無菌紗布,稍用力壓迫穿刺位,膠布固定;
觀察術後反應,注意併發症,如氣胸、肺水腫。
穿刺過程中,注意人文關懷(嘴上說說就有分數拿,不要忘記)
1.胸腔穿刺目的是?
2.進針為何為肋骨上緣?
3.抽液量,每次不應超過多少?為什麼?
4.胸膜反應的表現?如何處理?
5.穿刺的併發症有哪些,如何處理?
回復「胸腔」,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