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包括福田中心區在內的
多條道路兩側的行道樹
被修剪成光禿禿的樹幹一事
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市民對此修剪做法有理解有質疑。
為何要修剪樹木,
修剪是否有標準?
4月27日,記者探訪樹木修剪現場,並從深圳市綠化管理處道路綠化監管中心獲悉,每年6月份颱風季到來前,為了消除安全隱患,全市進行樹木修剪,現在起到5月份是今年修剪樹木的高峰期。27日上午9點30分許,在沙河東路立交下的深南大道南側輔道,兩名綠化工人已經「開工」,他們站在高空作業車上,拿著電鋸,對路邊的麻楝 樹的樹枝進行修剪。
記者在現場看到,樹枝下垂,樹冠生長不均勻,偏向路邊一側,路燈夾在樹枝中。
「這些樹下緣線有點低了,所以要把樹的下緣線往上抬,如果走大車,樹冠的下緣線高度要在4.5米-5米以上,這樣不會遮擋視線。」深圳市綠化管理處道路綠化監管中心主任陳萃告訴記者,還有一個問題是,要把這些樹偏冠的枝條剪的重一些,讓整棵樹平衡,這樣颱風來了也不容易倒。
除了該路段在修剪樹木,近日,有市民反映,看到家附近、工作地方道路兩邊的樹木被修剪,天氣越來越熱,夏天就要來了,樹木被修剪多了,沒有了樹蔭遮陽,也不美觀了。
「行道樹修剪每年都是常規集中開展。」對於市民反映的情況,陳萃表示,正常來說,大的修剪每年都有一到兩次,在每年的冬末春初、三四月份進行。今年受疫情影響,整個修剪工作推遲了一個月,從4月上旬開始,現在進入樹木修剪的高峰期,在6月中旬颱風季來臨前,全市每一條路都會開展不同規模的防颱風修剪,其中修剪重點在行道樹、孤植樹、行列樹。
此外,還有日常巡查開展的養護修剪,例如,有病蟲了、遮擋交通指示牌、有安全隱患、影響樹木生長等情況,也會進行正常修剪。
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高,
道路綠化所種樹木種類多,
樹木修剪是否有標準?
陳萃介紹,深圳行道樹樹種較多的是榕樹類、人面子、桃花心、紫荊、小葉欖仁等,像榕樹類、紫荊、桃花心這些樹生長較快,每年都必須進行修剪,且修剪量大、幅度大,市民感受明顯,而小葉欖仁修剪量沒那麼大,市民感覺不明顯。
為何福田中心區一些道路的榕樹
會被修剪得光禿禿的?
是否過度修剪了?
這是許多市民很關心的問題。
對此,陳萃解釋道,這樣修剪是有原因的,那些路段之前的市政施工對榕樹的根部有些損傷,再加上榕樹的根系就比較淺,這樣一來就支撐不住原來那麼重的樹冠,如果有颱風來,或者稍微有偏斜,就很容易傾倒,所以這次修剪是出於安全考慮,消除安全隱患。「榕樹萌芽力很強,這次就算是重剪,也很容易重新發芽生長。」陳萃說道。
內容來源: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編輯:梁煖
校審:施翔東
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