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建寧縣均口鎮焦坑村花園小組,只見一棟新房立在陽光下,今年60歲的貧困戶李成昌正在家門口打掃衛生。「能住上新房,得感謝黨委政府,感謝好心人幫忙!」說這句話時,他眼泛淚花。
「你看,這是客廳和廚房,光線多好啊!對了,室內還有單獨的衛生間。」領著記者參觀新房,提起之前幾十年的「蝸居」生活,李成昌感觸很多。
原來李成昌住在一個大雜院裡,院裡共有10多戶村民,都是上世紀50年代建的木板房,由於年代太久,已經成了危房,遇到雨天,裡邊地板還滲水。
2010年,花園小組的18戶村民決定拆舊建新。這本是件好事,但李成昌卻傷透了腦筋,建新房的錢從哪來?
大雜院拆了,沒錢建新房,李成昌乾脆把家搬到了幾百米外的穀倉裡。
「這也是無奈之舉。」村支書張志宏說,李成昌家裡人生病,是致貧的主要原因。他膝下有兩個子女,在外地務工。平日裡,他和妻子廖香蘭一起生活。妻子是一名殘疾人,無法從事勞動,家裡家外全靠他一人。
「穀倉房」是什麼模樣呢?裡面除了一張床、一個柜子外,沒有其他家具,唯一的「電器」就是一盞電燈。穀倉外,李成昌用木板搭起了簡易廚房,屋頂已有些塌漏。夫妻倆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了6年多。
生活終於出現了轉機。2016年初,縣裡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李成昌被確定為國家扶貧標準貧困戶。「貧困戶要脫貧,首先要解決住房問題。」均口鎮黨委副書記張俊介紹,對於這樣的貧困戶,根據政策,易地搬遷可享受每人2.5萬元的補助,李成昌一家四口,可享受補助10萬元。
李成昌要建新房的消息很快傳開了。縣裡掛鈎幫扶的領導來了,鎮幹部來了,村幹部來了,熱心的村民和愛心企業家來了,幫助他一起建新房。焦坑村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專門談論如何幫助李成昌。
張志宏說,花園小組的村民每戶出一人,幫助李成昌建新房;村幹部幫助他聯繫購進磚塊,請來泥瓦匠;明一國際營養品集團有限公司的施工隊和掛鈎單位縣政府辦的黨員們來了,幫助裝修新房,為他節省不少開支。
李成昌圓了住房夢,開心的事又來了。幾天前,他收到鎮裡通知,他成為村裡生態公益林的護林員,年工資1萬元。李成昌高興地說,新房有了,工作有了,今年他家將摘掉「窮帽子」。
你關注了嗎?
「建寧縣新聞中心」官方微信
掃描上面二維碼關注我1.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2.轉載請註明出處:建寧縣新聞中心。
3.歡迎向我們投稿或提供新聞線索,投稿郵箱:xcb3982103@163.com 聯繫電話:398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