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諾姆:不要把偉大的批評者,當做國家的敵人

2021-03-05 Freedom not free

作為著名的語言學家、哲學家和政論家,或按他自己喜歡的稱呼,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喬姆斯基在短暫的中國之行期間,用沙啞低沉的聲音表達了對中國當下事務的認識,並延續了批判美國政府的老調。他帶來一股旋風,除了知識界的歡呼外,《人民日報》也就此發表報導,稱他受歡迎的程度「超過國家元首」。

喬姆斯基以「異見」姿態聞名世界,他對美國政府的批評立場一生不變,曾把美國政府比作「餓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組織」。他甚至抨擊美國人最珍視的「民主」,認為它是虛偽的。

這些批評,並未給他帶來太大麻煩,相反,卻為他贏得卓越的聲望。他被美國媒體評為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首。如果說喬姆斯基為我們帶來了有益的啟示,那也並不在於他的觀點本身,而在於這種觀點所持的姿態:批評者。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合格的批評者,以及對待批評者的寬容態度,是我們社會當下亟須擁有的資源。在目前這個變化急劇、事端叢生的發展階段,缺少合格的批評者,或者缺少對於批評者的寬容態度,將會帶來無窮惡果。

保持懷疑和批判的姿態,是知識分子的天職,因為知識分子享有知識的「特權」,並有專業能力對事物進行深刻剖析。在他看來,知識分子永遠面臨著兩種選擇:做一個向權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個獨立的批評者。他認為,選擇成為一個批評者儘管可能在當下遭遇煩惱,卻能使知識分子最終避開歷史和道義對他的審判。(也許正是基於這種觀點,喬姆斯基成了美國政府永遠的反對派。即使在中國之行的演講中,他也會時不時地將話鋒轉回到大洋彼岸那個「政府」上。)

中國的知識界乃至整個社會,有必要對這一番我們略有些陌生的言論進行檢視,並且從中得到有益的思考。

我們的社會歷來缺少對「批評」的集體思考。無論是批評者,還是被批評者,都有必要從喬姆斯基所帶來的信息中學到點什麼。

對於那些試圖以自己的批評來使社會獲得或大或小改進的人來說,學習喬姆斯基強硬而堅持的姿態並不困難。通常,他們只需要準備幾句犀利的言辭和一副好膽量,就可以變成一個無所不在的反對者。然而他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評變得真誠並獲得邏輯的力量,從而使自己的對手也不得不正視這種批評?

喬姆斯基在對美國社會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評的同時,內心卻承認,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他對美國的批評,與其說是一種敵視,毋寧說是一種認同:一個人肯付出一生來對一個國家的缺點進行批評,也許是他用來表達自己對這個國家熱愛的最好方式。

古今的歷史一再證明:偉大的批評者往往是偉大的愛國者。

一個批評者,對於一個公民社會而言意義重大。他可以幫助警惕或規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誤,也能抵消因為意見過於趨同而導致的獨斷和冒進。甚至,這樣一個批評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社會是否開明的評判標準。

如今,儘管批評聲存在於我們社會的諸多領域,但在一些重要領域,尤其是在知識分子群體中,批評者的角色卻愈發稀缺——有品質的批評者更是稀少。

相關焦點

  • 重磅:全球資訊網之父終獲2017年圖靈獎,獨家專訪麻省理工學院教授Tim Berners-Lee
    今日,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發明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Tim Berners-Lee剛剛獲得了由美國計算機協會
  • Business Insider發布2015年最新美國大學25強,MIT麻省理工學院強勢登頂!
    綜合以上的數據BI得出了今年的美國大學排行榜,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重回第一寶座。
  • 這位開平人太有才了,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人設計了兩座碉樓!
    黃玉瑜(1902~1942)先生是廣東開平蜆岡鎮蜆南村委會龍盤村人,1925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建築科學士。畢業後參與了包括華盛頓大廈、哈佛大學哈佛醫學院萬德比特宿舍和費邊大廈,以及紐約康奈爾醫院等重要地標性、公共建築的設計。
  • 「東風快遞」上線:發貨快準狠,敵人兩行淚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實現由兵變軍歷史性跨越,開啟中國戰略飛彈部隊新的偉大徵程。「中國火箭軍」和「東風快遞」的微博開通後,沒有發布任何內容,卻引發了網友的強烈關注。發貨快準狠,敵人兩行淚。「來了,老弟!」
  •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介紹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介紹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簡稱KIT,創建於
  • 嫌疑人據傳是曾獲奧數銀獎的麻省理工華人博士
    他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一名研究員。這個實驗室的實力,大家懂得。他從小學習鋼琴,參加過演出,有機會成為鋼琴家;他從小學習奧數,在2009年代表美國隊獲得過奧數銀牌。所以,他應該是在數學界和人工智慧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非常可惜!
  • 高麗娟:當做分內之事
    偉大的母愛戰勝了病魔,孩子病情很快有所好轉。高麗娟在家中那兩天還在牽掛工作,打電話要求組長給她分配一些任務在家裡幹。看到孩子能夠吃飯、睡覺了,高麗娟老師又急忙趕回編寫小組。高麗娟老師表示,她是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專業的,接到任務的時候就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把它當做分內之事去做,所以收到兵團的感謝信時有點兒出乎意料,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獎勵。
  • 麻省理工學霸厲害了!
    我們越來越看不清自己所愛的城市,不得不過上帶「面具」的生活……來自印度的學霸 Anirudh Sharma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雖然遠在美國,但他一直沒有忘記那被霧霾籠罩著的灰濛濛的家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觀察到蠟燭燃燒後產生的黑色灰燼,這些黑色物質主要由碳物質組成,甚至可以用來當成塗料。。
  • 敵人的敵人,可能是更兇惡的敵人——老頑童一分鐘第89說
    引申到社會生活中,有人就得出了「敵人的敵人一定是朋友「的結論。此言差矣! 比方說,對中國企業張牙舞爪地折騰了好幾年的川普和那條地球公敵「蓬佩奧」,自然是中國的敵人。而剛剛上任的拜登,就是他們徹頭徹尾、勢不兩立的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