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海域廈門灣內,屹立於臺灣海峽西部,與中國大陸最近處僅2310米,現行政區劃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實際由臺灣當局管轄,是臺當局「福建省政府」、「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所在地,轄區由金門島、小金門島(烈嶼)、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北碇島等十二個島嶼組成。
12月31日,一頭死豬漂至金門金沙鎮田埔岸際沙灘,臺灣農委會採集檢體結果在今日出爐,非洲豬瘟檢驗為陽性。由於無法區分該豬隻是由內的或是金門當地飼養,因此接下來將對金門當地68個養豬場共計1萬1000頭豬做疫情訪視。
中國大陸自去年8月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臺灣豬農,臺灣早已成立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全臺總動員防疫。不過就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金門金沙鎮田埔岸際沙灘發現一頭病死豬,當局立刻採集死豬檢體送抵家衛所執行非洲豬瘟病毒基因核酸比對,檢驗結果為陽性。
由於無法確認病死豬來塬,農委會表示將針對金門當地1萬1000頭豬做防疫檢視,若發現豬只不吃飼料、精神不濟等異常狀況,將採樣送檢,儘可能早一步掌控疫情。若是有豬只檢驗為非洲豬瘟陽性,將進行撲殺、消毒、移動管制等防疫行動,預防疫情擴散。
另據工商時報報導:海漂死豬確診非洲豬瘟 金門豬肉暫停輸臺14天
金門田浦海岸發現1頭飄流上岸死亡豬只,昨(3)日經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確認帶有非洲豬瘟病毒。農委會依據金門縣風向及海流漂流經驗,研判死豬來自大陸對岸,不屬於國內爆發案例,但已針對發現死豬地點半徑5公裡內養豬場進行移動管制,並自即日起暫停金門豬只產品輸臺14天。
金門縣金沙鎮田浦海邊去年12月31日發現1頭死亡豬只,其檢體經畜衛所檢驗,昨日下午確認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反應,基因序列與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病毒株基因片段相似度達100%。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所長文水成表示,金門縣鄰近大陸,往年每年都有近300噸海流垃圾漂流至金門東北角海岸,故依過往經驗研判,此死豬應是由大陸海漂過來;且因金門全面實施豬只死亡保險,若養豬場有死豬,可依其體重請領1,000至3,000元理賠,防疫所焚化廠亦可免費代為焚化,當地農民沒有理由隨意丟棄。
農委會代理主委陳吉仲表示,此案例不屬於國內疫情,將不會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但農委會已循兩岸防疫通報機制,通知大陸要求轄內養豬業者做好豬只屍體處理工作;並且金門每年運到本島豬肉品將近10噸左右,為確保本島畜牧場防疫安全,今日起暫停金門豬肉製品輸臺14天,直到確認疫情無虞才予解禁。
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徐榮彬表示,今起金門旅客攜帶豬肉產品來臺,無論生熟,將可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28條,開罰5萬至100萬元,但因金門來臺屬於國內航線,實務上是在金門登機前進行檢查,若查到違規就會攔截下來,沒有機會開罰。
徐榮彬亦指出,金門縣已將與該豬只接觸人員、車輛、器械進行消毒,同時提高標準,針對發現死豬地點半徑5公裡內豬場執行移動管制及採樣監測,在此範圍內豬場有8場,確認沒有病例才解除管制,金門境內其他養豬場則加強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