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31日晚間的報導,「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月31日(星期三)下午緊急召開的記者會上宣布,在金門碼頭被丟棄的大陸制香腸被化驗確認含有非洲豬瘟病毒,比對後與中國大陸病毒完全吻合。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在記者會上指出,被驗出有非洲豬瘟病毒的香腸是金門小三通旅客在入關前丟到農產品棄置箱內,檢疫人員清理時發現後寄到相關機構化驗。星期三下午經定序反應,確認這包香腸含有非洲豬瘟病毒,與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病毒100% 吻合。這是臺灣第一次從大陸肉品中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株。
黃金城還指出,被驗出含有非洲豬瘟病毒的香腸是「雙匯香脆腸」。
針對此例說明,臺灣和日、韓一樣都查到有旅客違規從大陸帶回豬肉類產品香腸,但目前病毒尚未延燒至臺灣養豬業者。防檢局多次說明,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可在冷凍豬肉存活1000日、冷藏豬肉存活100日,很容易傳播,若是豬被感染死亡率達100%。
聯合財經(unnews.com.cn)也特地登陸臺「行政院」農委會的官網(http://www.nvri.gov.tw/),但並未找到相關信息。
雙匯鄭州子公司被劃為疫點
2018年8月17日,雙匯發展(000895)曾發布公告,公司下屬公司鄭州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簡稱「鄭州雙匯」)屠宰廠已被劃定為疫點並實施封鎖,封鎖時間為6周。
公告稱,2018 年 8 月 14 日,一生豬供應商從黑龍江省佳木斯湯原縣鶴立鎮將一車生豬(260 頭)運至鄭州並向鄭州雙匯屠宰廠銷售,在接收檢驗檢疫時,發現生豬存在異常(其中有 30 頭死亡),駐鄭州雙匯的官方動檢人員於當日立即向鄭州畜牧局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檢測確認為非洲豬瘟疫情
8月31日,雙匯證代辭職。
除了這次捲入「非洲豬瘟」,雙匯還曾涉及「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有媒體以《央視315特別行動:瘦肉精豬肉流入雙匯公司》為題,報導了有豬販將餵食有「瘦肉精」的生豬銷售給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的內容。雙匯發展於2011年3月16日起停牌。3月15日當天,雙匯股票就應聲下挫,當天市值蒸發12.68億元。之後農業部和商務部都派出督導組赴企業督導查處。
目前有媒體報導,針對「臺灣從大陸生產的雙匯香脆腸裡發現了非洲豬瘟病毒」的事情,雙匯集團目前正召集相關負責人的內部會議核實信息的真實性,並計劃立即派人員去臺灣了解具體情況,以確定是否為雙匯產品。
聯合財經(unnews.com.cn)也致電企業,但企業在股市正常交易時間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信息來源:中國食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