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好消息傳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宣布,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出了正在困擾各國的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的精細三維結構。這項成果將對推動非洲豬瘟防控產生重要影響。
10月18日凌晨,這支聯合研究團隊有關「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的論文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
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大塊頭」
中國於2018年8月爆發了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這是自1921年在肯亞被發現以來,非洲豬瘟病毒首次進入中國。疫情已對生豬養殖業和豬肉價格造成嚴重影響,造成超過千億人民幣的損失。
非洲豬瘟疫情在國內爆發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微生物所、武漢病毒所、南開大學等單位,從2018年12月起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開展了基礎科研、臨床檢測及高效疫苗等多方面的聯合攻關研究。
據研究團隊介紹,非洲豬瘟是一個世界難題,科學界並不清楚這種病毒的生命周期是什麼,也不清楚它所引起的肌體免疫機制,連它有多少種蛋白也不清楚,更不知它怎樣入侵、怎樣複製。
此次,他們成功分離出了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他們發現,非洲豬瘟病毒「尺度巨大」。
2013年以來,研究團隊解析了4類30餘種全病毒原子解析度的結構,從結構比較中可以看到,非洲豬瘟病毒是一個十分巨大、複雜的病原體。
在團隊2013年以來解析的4類30餘種全病毒原子解析度的結構中,非洲豬瘟病毒是一個十分巨大、複雜的病原體。這為數據收集帶來巨大挑戰。研究團隊連續進行了4個月的海量數據收集。
最終,他們採用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闡明了非洲豬瘟病毒獨有的5層結構特徵,病毒顆粒包含3萬餘個蛋白亞基,組裝成直徑約為260納米的球形顆粒,是目前解析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最大病毒顆粒。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5層切面圖
非洲豬瘟病毒衣殼層整體結構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馮忠武說,今年以來,生豬生產與去年比較急劇下滑,這項研究是「應國家之所需,急國家之所急」。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編輯:陳茜 記者:張國 邱晨輝),部分內容綜合自新民晚報新民網。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