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學佛的人,都尊敬「聖嚴法師」?

2020-12-23 堪想

聖嚴法師(英語:Master Sheng-Yen,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蘇南通人,俗姓張,乳名保康、私塾學名志德,曾服兵役十年,更名採薇,以準尉退伍。聖嚴是臺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一代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臺灣第一位獲得碩、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尊稱為「聖嚴師父」。

我沒有詳細讀過聖嚴法師的著作,也不愛看那些俗世所加給他的名頭。

但我偶然下讀到過聖嚴法師的遺囑,細細品咂之下,心裡感動莫名,浮在眼前的只有四個字——「一代宗師」

一、 出生於1930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鋪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挽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藉手後人整理成書。六、在我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舍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我修為淺薄,任何言語上的闡發和解釋恐怕都會黯淡聖嚴法師遺囑裡透射出的光芒,唯一可說的還是開頭的那四個字——「一代宗師」

1

1984年,聖嚴法師赴美弘法,照片攝於紐約東初禪寺舊址

關注堪想。更多優質內容

相關焦點

  • 農禪寺,聖嚴法師的老藤椅
    宗薩仁波切的弟子─姚仁喜先生是農禪寺的建築師,透過媒體報導,我也知道農禪寺是很有代表性、很棒的建築設計。一月初,朋友邀請我一起去參觀。農禪寺的建築設計真的很棒,很有創意,尤其外面牆壁的金剛經牆、心經牆。導覽志工都是佛弟子,很有禮貌,他們為大家仔細的解釋一些相關的內容,以及建築過程中,聖嚴法師的想法與一些教言,我覺得很佩服。
  • 講經:佛遺教經講記 (兩類弟子) | 聖嚴法師
    在場的眾比丘中,所作未辦的人,見佛滅度,應當會有悲傷的感受,其中好象有一些初入法門的人,聽佛說了以上的遺教,都能得度,他們這些人好象是在黑夜中見到了閃電的光,而看到了應該走的路。  如果是所作已辦,已經度脫了生死苦海的人,只是生起這樣的念頭:世尊為什麼這麼快就滅度了呢?
  • 臺灣信行寺邀民眾燃燈供佛緬懷法鼓山聖嚴法師
    將代表佛法、智慧與光明的主燈,傳遞給法師;再由法師逐一點燃與會信眾手中的缽燈,燈燈相續,願人人都成為無盡燈!(圖片來源:法鼓山)信行寺在元宵燈節前,除了舉辦燃燈供佛法會外,也於2013年2月23日晚間7點至9點,邀請民眾一同念佛、傳燈、發願,緬懷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於社會大眾的教澤。信行寺監院果增法師於開示時表示,聖嚴法師曾說「我今生做不完的事,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推動;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大家來共同推動。」
  •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 文 青衫文齋當代高僧聖嚴法師作為禪宗曹洞宗第50代傳人,具有不同於其他宗師們的豐富生活閱歷。聖嚴法師13歲出家,19歲服兵役,39歲時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 聖嚴法師:這6大好處,不知可惜
    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今中外的智者把所有的思考,經驗寫於書中,供後人翻看。而後人也在一本本書中明禮,明智。在眾多書中,佛書,經書最易生澀難懂,很多人想要悟出佛書中的真諦甚至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佛經之妙,其實恰恰在於此。往往幾字,卻寓意頗深。所以,佛經不可不讀,幾字箴言足以指導一生。
  • 法鼓山將舉辦國際研討會: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
    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9年6月28日至30日,臺灣法鼓山僧團將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座談與禪修體驗」與「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6月29日至6月30日,為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法鼓山和臺北大學、法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共同合辦的「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將透過心靈環保與經濟學、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社會學的結合,延續聖嚴法師跨領域對話、弘法的願心。每個單元均有專題演講,發表論文近50篇,上百位學者參與交流,會議精彩可期。
  • 2018法鼓傳燈日 法鼓山各寺院以「責任心」傳遞聖嚴法師師恩
    傳燈法會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恆念聖嚴法師的恩惠,追憶聖嚴法師的身影。臺灣法鼓山僧俗信眾於農曆正月初九的「法鼓傳燈日」,相聚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及海內外各分寺院,藉由「傳燈法會」一同感念聖嚴法師的教澤。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表示,明年即為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籲請信眾們把對於師父的感恩、報恩,透過行動輾轉傳遞,提升自己、安定社會。2018年2月24日晚間7點全臺同步的傳燈法會,約有近6千人參與。
  • 「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聖嚴法師:悟透這四句話,找到了苦之道
    在徵得他的同意後,我把他的留言複製如下:當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的時候,當每天筋疲力盡渾身癱軟在沙發裡時,當自以為快樂可以複製,賺取財富的模式也可以複製的時候,當掏心掏肺面對戀人卻遭遇拋棄時,我特別想請佛菩薩告訴我,為什麼會活的這麼苦?
  • 聖嚴法師:對於生和死的認知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
    有些人因為害怕死亡而惶惶不可終日。而有些人卻覺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會死,有些人的死帶來了極大的價值,有些人卻死得一點意義沒有。生與死,大家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聖嚴法師曾說:生和死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
  • 聖嚴法師:默照禪的三篇開示
    基礎方法剛開始用時,是觀照自己身體的全部,觀整體不觀局部。必須要有一樣對象讓心有所住,然後才能無住;有所住,並不是住於不斷起伏的雜念、妄念,而是住於正念,此正念便是觀整個的身體,同時通過注意身體的整體,而不讓自己有妄念。身體的痛、癢,腿的不舒服,一定還有,但是,你要不管。
  • 法鼓山果東法師一行參訪聖嚴法師弘化成就展示館
    、天寧寺方丈文定法師,錦榮法師、智祥法師、德培法師、能忍法師等陪同下,參拜聖嚴法師祖庭狼山法聚庵,受到了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通市佛教協會會長、南通狼山廣教寺方丈俊才法師等的熱情接待。狼山是法鼓山開山長老聖嚴法師的出家地。果東法師一行在考察聖嚴法師的祖庭法聚庵(聖嚴法師成就紀念館)中,參觀了聖嚴法師生平圖片展,並深深緬懷已駕鶴西去的聖嚴法師。在交流過程中,俊才法師就2012年來狼山廣教寺再弘法各方面與果東法師進行了交流,果東法師認為狼山廣教寺和狼山管理處保護聖嚴法師祖庭,弘揚一代宗師佛學研究成果的做法值得法鼓山學習。
  • 前輩各有看法。學佛遇到疑難我就這樣做
    想必對於世俗中人來說,這是對於《金剛經》最熟悉的形象。對於學佛的人來說,《金剛經》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不但要早誦晚讀,更要時時參悟。同一部經書,修為不同的人可以參悟出不同的佛理。為了更好的學習《金剛經》,我看過四本由不同大德寫的釋疑注本,還聽過三場不同法師的講經。以內容來說,各有各的妙處;以收穫來說,我確實受益匪淺。
  • 聖嚴法師:牧師及神父的「佛教學」(一)
    聖嚴法師:牧師及神父的「佛教學
  • 學佛就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學佛就一定要皈依三寶嗎?「三寶」其實就是指的佛、法、僧。佛就是指佛陀,是已經證得無上智慧的人,是我們所皈敬,依附的對象。他悟道成佛了,也要幫助我們這個世間的一切眾生成佛,救拔我們脫離苦海。佛陀早就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滅度了,什麼依靠什麼來救度眾生呢?那就是佛法,和僧人了。佛法是佛弟子根據佛陀在世時的宣說集結而成的經典。我們要以此為依據,而僧人就是向我們傳法,解說佛法的人。
  • 善知識少的原因是很多人學佛的形式外表、不明經裡的意思
    「出興於世」,為什麼要這樣做?做個榜樣給我們看。根性利的,過去生中修積累積的功德很深,這些人一看到這個現象他就覺悟了。有沒有?有。這些人都是菩薩、羅漢化身,他們知道。  他們來幹什麼?幫助佛教化眾生,佛是主講,他們是助教,根利的人不必很長的時間就開悟,得定、開悟!
  • 聖嚴法師——金剛經講座全集
    乾宗2019年09月28日聖嚴法師:金剛經講記     《金剛經講記》  自序  緒言-介紹《金剛經》  一、《金剛經》的地位-諸經中之最高  「人天乘佛法」特別強調因果,即「如是因,而如是果」,是「有漏」、「有為」的,也是有目的的,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做什麼事,必定會得到它的結果」,至於不為什麼目的而做了什麼事,是不是會得到結果呢?一樣會得到結果。很多人做好事期望有好報,做壞事希望不得壞報,沒有這樣的事!所以,以人、天的標準來講,都是「有為」的,「有為」就是有我的,以自我的利害為出發點,人間就是如此。
  • 聖嚴法師的告誡:做人,最好別太計較,不然,容易黴運纏身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塊良田,只有拔除了名為「計較」的雜草,才能騰出肥沃的土地去孕育福報善緣。正如聖嚴法師昔日在開壇講課之際所言,得失是人生的一種平衡。生活更是沒有十全十美,做人最好別太計較,凡是太計較,那一輩子就會過得苦不堪言,容易黴運纏身。
  • 聖嚴法師:生病是因為過去造了惡業嗎?
    譬如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上度眾生,但是他的一生之中,經歷很多的苦難;又如玄奘大師到印度留學取經,一路歷經八十餘難,難道這是因果業報嗎?是因為他過去做了壞事,所以這一世要遭受苦難的果報?另外,我們也看到歷史上許多高僧,都是從艱苦之中走出來的。有位古德曾說:「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 聖嚴法師:自殺者果報慘烈 死時死後將受無量痛苦
    鳳凰佛教《般若講堂》今日奉上一篇臺灣聖嚴法師對自殺問題的詳盡開示,請諸君深讀細思,並奉勸一句,生命的困境有許多解決之道,自殺絕不是正確抉擇。並且,與一般人想像的大有不同,自殺不是問題的終結,而是更多麻煩的開始。
  • 緬懷聖嚴法師教澤 法鼓山各道場將同步傳燈
    法鼓山表示,聖嚴法師住世時,凡事均以眾生的利益為念。因此僧團為便利各界民眾參與緬懷師恩、報答佛恩的傳燈法會,將今年舉辦的時間略做調整。而此次傳燈法會也是聖嚴法師舍報四年後,法鼓山首度在海內外各主要分支道場同步舉辦象徵報答師恩的傳燈儀式,對於海內外許多有意參與法會的民眾而言,能夠選擇就近參與都表達十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