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的告誡:做人,最好別太計較,不然,容易黴運纏身

2020-12-23 千面略懂先生

佛門有言:你得到了什麼,就會失去什麼

每天抱怨生活的苦,得到了憎惡,也就弄丟了心情,一輩子都是掃興;失去的東西,還在計較,那麼就是和「虛無縹緲」在較勁,哪怕最後強行得到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心境。

人生的高度不在於看清了多少事,而是「看輕」了多少事。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塊良田,只有拔除了名為「計較」的雜草,才能騰出肥沃的土地去孕育福報善緣。

正如聖嚴法師昔日在開壇講課之際所言,得失是人生的一種平衡。生活更是沒有十全十美,做人最好別太計較,凡是太計較,那一輩子就會過得苦不堪言,容易黴運纏身。

01「退讓心」比「了生脫死」更有意義

在開示過程中,聖嚴法師講了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次法師和自己的老友出山遊行,在途中老友就問法師,修佛之人是不是都是以達到「了生脫死」的境界為最高目的。

法師聞言只是默默一笑,回答道:

是,也不是。『了生脫死』在諸多佛門人士看來確實是修佛的最高境界,但是之於我個人而言,它的意義卻不是最重的。對於我而言,修佛過程中,修一顆寬己恕人,不生計較的『退讓心』,比『了生脫死』要來得更有意義。

所謂「了生」,並非是讓人了結餘生,去上吊自殺,而是意在明了人生,明了做人一輩子是怎麼回事,明了做人的道理。「脫死」就是說不再被死所困擾,從死的恐懼裡解脫出來。

然而這一切與「退讓心」都是存在著一定聯繫的,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退讓心,那麼他很難明了人生,面對世事都做不到釋然,這樣的人,也很難期望他們在面對生死問題時,做到真正的解脫,大徹大悟。

所以在法師眼裡看來,修「退讓心」比「了生脫死」來得更實際一些,也更有意義些。

現實生活中,計較心重的人,往往都活得不幸福。因為總盯著生活,生怕損失一分一毫的利益,處處與人攀比,弄得別人不痛快,也把自己搞得寢食難安。

就好比佛家所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嚴重者甚至會因為一時氣不順而動了肝火,最後不僅討不到好,反而惹得黴運源源不斷。

相關焦點

  • 「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聖嚴法師:悟透這四句話,找到了苦之道
    看到那位讀者長長的留言,讓我想起了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就連崩潰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我揉了揉酸酸的鼻子,搬出聖嚴法師的言論跟他解釋:世間所有的困難均來源於你的內心。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他再問我:「聖嚴法師比佛菩薩還厲害?」
  • 農禪寺,聖嚴法師的老藤椅
    一月初,朋友邀請我一起去參觀。農禪寺的建築設計真的很棒,很有創意,尤其外面牆壁的金剛經牆、心經牆。導覽志工都是佛弟子,很有禮貌,他們為大家仔細的解釋一些相關的內容,以及建築過程中,聖嚴法師的想法與一些教言,我覺得很佩服。其中我特別有感受的是在農禪寺開山農舍裡面,保留下來的聖嚴法師的法座。
  • 關於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的句子 做人不要太計較是非得失
    關於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的句子 做人不要太計較是非得失時間:2018-07-02 19: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的句子 做人不要太計較是非得失 拿得起,放得下,人生得失很正常;站得高,望得遠,是非恩怨莫掛懷;想得開,看得透,生活困惑自然開。
  • 聖嚴法師:這6大好處,不知可惜
    對於,讀佛經的好處,聖嚴法師總結了六點,現在,容我一一分享給大家:一、讀經可明心聖嚴法師曾提到:讀佛經可以明心智,時時讀佛經可以讓人安靜下來,就像如明鏡照心一般,看清我們心裡的真實想法,不被凡事迷惑,煩惱也就可以消散退去。
  • 臺灣信行寺邀民眾燃燈供佛緬懷法鼓山聖嚴法師
    將代表佛法、智慧與光明的主燈,傳遞給法師;再由法師逐一點燃與會信眾手中的缽燈,燈燈相續,願人人都成為無盡燈!(圖片來源:法鼓山)信行寺在元宵燈節前,除了舉辦燃燈供佛法會外,也於2013年2月23日晚間7點至9點,邀請民眾一同念佛、傳燈、發願,緬懷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於社會大眾的教澤。信行寺監院果增法師於開示時表示,聖嚴法師曾說「我今生做不完的事,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推動;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大家來共同推動。」
  •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 文 青衫文齋當代高僧聖嚴法師作為禪宗曹洞宗第50代傳人,具有不同於其他宗師們的豐富生活閱歷。聖嚴法師13歲出家,19歲服兵役,39歲時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 玄關有擋煞的作用,一旦出現這幾種格局,容易黴運纏身!
    玄關有擋煞的作用,一旦出現這幾種格局,容易黴運纏身!玄關有些人應該不知道玄關是什麼,玄關就是一進門能看到的地方,也就是房屋風水跟外界溝通的地方。好的玄關風水是很旺家運的,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玄關的好風水如何擺放。
  • 為什麼有很多學佛的人,都尊敬「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英語:Master Sheng-Yen,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蘇南通人,俗姓張,乳名保康、私塾學名志德,曾服兵役十年,更名採薇,以準尉退伍。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臺灣第一位獲得碩、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尊稱為「聖嚴師父」。我沒有詳細讀過聖嚴法師的著作,也不愛看那些俗世所加給他的名頭。但我偶然下讀到過聖嚴法師的遺囑,細細品咂之下,心裡感動莫名,浮在眼前的只有四個字——「一代宗師」。
  • 2018法鼓傳燈日 法鼓山各寺院以「責任心」傳遞聖嚴法師師恩
    傳燈法會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恆念聖嚴法師的恩惠,追憶聖嚴法師的身影。臺灣法鼓山僧俗信眾於農曆正月初九的「法鼓傳燈日」,相聚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及海內外各分寺院,藉由「傳燈法會」一同感念聖嚴法師的教澤。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表示,明年即為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籲請信眾們把對於師父的感恩、報恩,透過行動輾轉傳遞,提升自己、安定社會。2018年2月24日晚間7點全臺同步的傳燈法會,約有近6千人參與。
  • 法鼓山將舉辦國際研討會: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
    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9年6月28日至30日,臺灣法鼓山僧團將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座談與禪修體驗」與「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6月29日至6月30日,為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法鼓山和臺北大學、法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共同合辦的「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將透過心靈環保與經濟學、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社會學的結合,延續聖嚴法師跨領域對話、弘法的願心。每個單元均有專題演講,發表論文近50篇,上百位學者參與交流,會議精彩可期。
  • 聖嚴法師:默照禪的三篇開示
  • 做人沒必要計較太多的說說句子大 不要太計較的名言經典語錄
    做人不要太計較的名言經典語錄  21、好人: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一個可以佔他便宜的人,一個好欺負的人。  22、上班不要遲到,工作努力做好,一日三餐吃飽,家人勤加關照,健康十分重要,抽菸喝酒丟掉,為人忠實厚道,不與他人計較,生活一定燦爛美好!
  • 講經:佛遺教經講記 (兩類弟子) | 聖嚴法師
    阿[少/兔]樓馱雖說是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  在場的眾比丘中,所作未辦的人,見佛滅度,應當會有悲傷的感受,其中好象有一些初入法門的人,聽佛說了以上的遺教,都能得度,他們這些人好象是在黑夜中見到了閃電的光,而看到了應該走的路。  如果是所作已辦,已經度脫了生死苦海的人,只是生起這樣的念頭:世尊為什麼這麼快就滅度了呢?
  • 2021年白羊座的倒黴月份,事業容易陷入困境,要儘量低調做人
    這一年保持現有的穩定你可以精進,但最好別開拓新的項目。未來的事情先交給未來,你要的是過好現在。 倒黴月份:3月 2021年白羊座3月份的運勢不太順,尤其是事業方面很容易陷入困境,很可能會重新回到原點。
  • 法鼓山果東法師一行參訪聖嚴法師弘化成就展示館
    佛教在線江蘇訊 2012年12月24日上午,臺灣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法鼓山副主持果品法師、方丈秘書常貴法師、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法鼓山國際發展處監院果見法師一行在江蘇南通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馬建清,副調研員於萍,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姑蘇寒山寺、重元寺方丈秋爽法師,江蘇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南通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南通觀音山太平禪寺
  • 做人,別太假!(精闢)
    文/飛魚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難以交心,再好的錦上添花,都不及簡單的雪中送炭;再多的甜言蜜語,都不如眼前的實際行動,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對人真心,別人才會珍惜你,記人恩情,別人才會再幫你。感情不能敷衍,人心不能玩弄,緣分不能揮霍,保留一份真。
  • 佛教:經常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
    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去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讓我們倒黴或遇到災禍的原因,往往來自於生活中這四件事,這四件事是一切災禍和黴運的惡因,要想遠離災禍,一定不要去做這四件事。##第一件事:殺生。佛教認為,諸罪業中,殺業最重。
  • 高僧說:一個人黴運纏身,往往是這三種業障導致的,請戒之
    高僧聽完淡然一笑,說:「人如果黴運纏身,不過這三種業障所致,戒之,否極泰來。」其實擁有最普通的願望,做自己容易做到的事,量力而行,才是最幸福的。因為,過分的貪慾會蒙蔽人的耳目,會使人變得焦慮和惶恐,一個終日不安的人,根本沒辦法秉持平常心做人做事,不能客觀處事,就容易犯錯。一切唯心造,心動,萬物隨之而動。
  • 聖嚴法師:對於生和死的認知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
    生與死,大家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聖嚴法師曾說:生和死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01 不知死活聖嚴法師說:「生死的第一個層次是『不知死活』。」02貪生怕死聖嚴法師說:「生死第二個層次是『貪生怕死』。」
  • 聖嚴法師:自殺者果報慘烈 死時死後將受無量痛苦
    鳳凰佛教《般若講堂》今日奉上一篇臺灣聖嚴法師對自殺問題的詳盡開示,請諸君深讀細思,並奉勸一句,生命的困境有許多解決之道,自殺絕不是正確抉擇。並且,與一般人想像的大有不同,自殺不是問題的終結,而是更多麻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