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書言
「行啦行啦,媽,別再說啦,您今天為了這事都煩我四遍啦,下次再說好不好,我先掛啦。」羅麗歡說完迅速把電話掛了。
安靜的咖啡廳裡,羅麗歡看到周圍人投來的怪異目光有點尷尬。
「他們幹嘛看著我?」羅麗歡問坐在對面悠閒品茶的閨蜜覃姝香。
「你聲音那麼大,能不吸引人嗎?」覃姝香好笑。
「我也不想啊,還不是讓我媽給逼的,天天讓她這樣催,我煩都煩死了。」羅麗歡很是喪氣。
羅麗歡和覃姝香是同村同學,也是感情很好的閨蜜,兩人相識十年,覃姝香已經結婚生子,而羅麗歡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馬上要奔三的人了,羅母很擔心女兒熬成老姑娘沒人要,再拖下去就要撿別人剩下的歪瓜裂棗,遂安排了給她相親。
羅麗歡覺得母親小題大做,戀愛結婚急得來嗎?再說了,自己才二十幾歲,正是青春大好年華,根本就不怕沒人要。就算熬成老姑娘,那也要看緣分,怎能隨意挑揀,又不是菜市場買菜。
羅麗歡因此心煩的很,找來閨蜜訴苦,希望她能給點建議。
「你29歲,不小了,你媽是怕你把自己給熬老了,到時候找不到好的,後悔的還是你自己。你這樣跟你媽抬槓,你們誰都不好受,還不如隨了她的意。」覃姝香開解。
商量了半天,最後羅麗歡還是去相親了。
一晃五年過去,相親次數不少,也有合適的,嘗試著相處了一段時間,但到最後都是以分手告終。
就在羅母以為女兒會打一輩子光棍的時候,終於等來了好消息。
羅麗歡要結婚了,對象是大學時代的同學,曾經的暗戀者。
那個曾經的男同學,因為心底埋藏著的情愫,多年未婚,是有不甘,也有隱隱的等待。機緣巧合下的一次見面,知道羅麗歡也還單身,終於鼓起勇氣,示愛羅麗歡。
羅麗歡的愛情在她34歲的那一年夏天終於來了。
愛情的到來,就像抽獎,是隨機、隨緣的。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思想觀念裡,促成婚姻要符合一定的年齡條件,一般20歲至30歲最合適。
然而愛情卻是人類複雜的情感,它的產生沒有道理可言,亦沒有時間的早晚限制,緣分到了,也就來了,早到又或晚到都是剛剛好。
中國香港著名男歌手、演員、音樂人許冠傑,1966年,當時的他只有18歲,結識了來港度假的美菲混血兒琳寶·弗萊明(Rebu),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從此開始了一段屬於他們的愛情故事。
當年兩人在香港邂逅,之後Rebu回到美國,因兩人通信往來麻煩,見面機會很少,所以早婚住在了一起。
雖然許冠傑早婚的理由有些匪夷所思,但從18歲相戀開始,兩人到至今已經攜手走過了54年,在處處透著誘惑的娛樂圈中,許冠傑對愛情的始終如一態度,不得不說是難能可貴的。
許冠傑的愛情始於年少輕狂的年紀,他的愛情來得早嗎?不,愛情沒有早到之說,只是緣分到了,愛情就來了。
愛情沒有早到,會遲到嗎,遲到的愛情會不會太晚?
1935年2月9日,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熊希齡與留美歸國的教育學碩士毛彥文在上海舉行婚禮。
當時66歲的熊希齡與39歲的毛彥文年紀差異很大,但他們的忘年戀故事也是盛極一時,紅顏相伴白首,熊希齡為了毛彥文剃掉蓄養十餘年的長鬚,毫無暮氣。
熊希齡的前兩任妻子紅顏薄命,無緣與其廝守終生,而毛彥文的早年愛情痛苦經歷讓她不再抱有希望,同樣情路坎坷的他們,跨越年齡的鴻溝,最終走到一起,這就是緣分。
就如羅麗歡,她的多年相親,仍然沒有任何結果,最後還是大學同學的漫長等待,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花開。
他們的愛情也許遲到了,但從來都不會太晚,在適當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是兩人情感的歸屬,也是我們心中愛情的樣子。
愛情是人類複雜的感情,它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環境下滋生,是人類的精神需求,亦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愛情沒有早晚之分,也許在年少輕狂時曾經擁有,也許會在耄耋之年悄然降臨,來得悄無聲息,毫無預兆,只因緣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