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開會,還要遲到,簡直是自找麻煩,類似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只能說遲到的人點背,正好趕上老闆「殺雞儆猴」,只能自認倒黴。
恰巧就遇到很多類似的事情
故事一:
剛參加工作,一次老闆開會,老闆正在強調勞動紀律,這時正好兩個老同事進入會場,老闆當時說了一句:「我開會你都敢遲到?」
兩個人正要解釋什麼,老闆直接安排人力資源將二人辭退,兩個人平時在工作中還算出色,僅僅因為遲到就被辭退了。給我當時的感覺就是,這個老闆真嚴厲,以後一定要遵守勞動紀律。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沒人敢開會的時候遲到,逐漸的形成了一種習慣,但凡開會,只有早到的,絕對沒有遲到的人。
逐漸成了管理者之後,聊天時談起了那次的事情。老闆說:有人說我看那倆個人不順眼,或者私下得罪了我,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他們點背,換成其他人,結果也一樣。
當時問:當時他們申請賠償等事情,還來公司鬧,最終咋解決的?
老闆回答:忘記了,但那不是重點,賠償那點錢來說,公司承擔的起,不在考慮的範圍內,無非就是多少的事情。但是勞動紀律卻好了很多,現在大家已經形成了習慣,這樣不是很好嗎?減少了很多的管理成本,相對來說是節約了。
故事二:
朋友就職的一家公司空降來了一位總經理,下面的副總,部門經理都不服,有時還要拿捏一下這位「空降兵」,在一次開大會的時候下達全年工作任務的時候,有幾個部門經理,以及科長牢騷滿腹,說:這個任務根本不切實際,根本完不成。
這位領導直接說:「你們幾個是不是確定完不成這個任務?」得到的回答很肯定,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結果這位總經理直接說:「還有誰覺得任務完不成?可以一起說出來。」結果又有幾個人站了出來。
這位總經理直接說:「那好,你們幾個覺得完不成,那就別幹了,回頭人力資源部給他們待崗手續,就這樣定了,完不成部門,先跳過,我來找能完成的人來做,接下來下一項。」
就這樣免職待崗12人,散會後各種找關係,託人想恢復職位,這位總經理頂住各方面的壓力,最終全年任務完成,年終獎翻翻。
當這位「空降兵」升職到省公司後,有人才敢問當時的情況,他的回答很簡單:人很簡單,不怕你管理,怕你不給錢,只要賺的比以前多,怨言自然就少了,但錢是通過業績來實現的?壓力當時很大,但上面的人看到業績的時候,你頂住的一切壓力,就會轉化為賞識。
當眾辭退錯誤的理解
1.有私人恩怨
有私人恩怨這種想法很幼稚,如果真有私人恩怨的話,根本不會在會議上辭退,而會選擇更隱蔽的方式來做,畢竟作為一把手想整人的手段太多了,根本不需要當眾來做這個事情,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多麻煩。
2.領導衝動行為
能成為一把手的人,極少數有衝動類型的,哪怕在別人眼裡是衝動類型,但那只是表象,仔細看一下那些衝動類型的領導,其實每次衝動的背後都有更大「利益」。
老闆當眾辭退的人原因
1.「殺雞儆猴」為管理
「殺雞儆猴」是為了防止「破窗效應」,就像古代出徵的祭旗一樣,令行禁止,開會或者其他的團體活動,如果沒有紀律的話,那看上去就是一盤散沙。不需要時刻強調某件事,只需要告訴大家,這樣做的後果,對於職場人,自然會趨利避害。
2.當眾立威,為業績
當眾處理人,基本都是為了立威,別想著耍威風或者是其他,因為當眾做事是為了讓人看,達到一種群體效應,只要業績夠好,人們那手裡拿的錢夠多,那些所謂的負面影響自然就少。職場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大多數人的利益能夠得到滿足就好。業績提升,賺的自然就會多了,壓力雖大,但動力也足了。
總之,當眾辭退、免職或者批評,切記當眾,所有的行為都是讓人看,要達到老闆的目的,別覺得針對誰,而是自己是否撞到「槍口上」。被領導當眾處理的人,基本都是領導有想法,目標模糊,誰撞到算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