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牟平傳統海洋產業鏈的升級之路
近年來,牟平區著力推動海洋漁業經濟向規模化、生態化、現代化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優勢,推進漁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調整,向「海洋漁業+」轉型,使得傳統海洋產業鏈走上了升級之路。海洋牧場開啟牟平「海上糧倉」向海而生的牟平,因漁而興。
-
全球唯一只對中國人開放的熱帶海島,附近還有世界最深的海洋藍洞
導讀:全球唯一只對中國人開放的熱帶海島,附近還有世界最深的海洋藍洞.我們曾經聊過土庫曼斯坦的地獄之門燃燒了幾十年從未熄滅,在中國南海三沙市的海域居然也有一座世界上最深的神秘又恐怖的海洋藍洞,這座深達300米的藍洞是世界上一隻最深的海洋藍洞一直被當地漁民稱之為龍坑.
-
中亞:內陸國家融入全球貿易海洋之路
那麼,沒有出海口的中亞應如何開闢最便捷的融入全球貿易之路?聯合國大力推動互聯互通聯合國高度關注內陸國家的特殊發展需求及挑戰。1965年7月8日,聯合國支持籤署《內陸國家過境貿易公約》,並持續關注這一問題。然而,《公約》籤署55年以來,只有43個國家批准了該文件。
-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金獎之路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金慧玲同學以家鄉「雷州石狗文化」為主題進行作品《司儀神》的創作,在本次大賽中勇奪高校本科組唯一金獎。金獎的獲得,不僅是金慧玲大學生涯上的一個圓滿句點,更是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參賽以來的一次全新突破。
-
海洋文化|《海洋強國夢》連載3——中華海殤:歷史背後中國海洋戰略的缺失
因此,自古以來,在中華民族演進的歷程中,無時不在注入海洋因子,但遺憾的是在一個儒家文化佔獨尊地位數千年的國度裡,海洋被忽視了。中國也曾是世界上開發利用海洋最早的國家之一,伴隨著早期的海洋開發活動,便在當時產生了一些樸素的觀念、進而演化為早期的海洋思想萌芽和做法。這些現象從天工開物,舟輯之便和漁鹽之利開始。
-
大團高級中學深化海洋文化特色教學之路
近年來,上海海洋大學附屬大團高級中學與海洋大學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專業互動,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的模式,探索架構包括不同功能類型、體現不同層次發展目標的海洋文化特色課程體系。 完善海洋文化特色課程 成為上海海洋大學附中後,學校積極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平臺,營造海洋科普教育氛圍;開發海洋科普教育校本課程,豐富海洋科普教育內涵;開展小型課題研究,滿足學生自主發展需要;探索海洋文化研究,倡導正確價值取向。 課程建設方面,學校已經初步形成「金字塔」結構的分層次課程系列。
-
叫響「一竿釣天下」品牌,日照嵐山海洋牧場發展的多元、特色之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晨山東,海洋資源豐富,近海棲息和洄遊的魚蝦種類達260餘種。得益於海洋資源的優勢條件,山東是首先發起進行海洋牧場建設的省份,亦是國家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省份。在響應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大力推動海洋牧場發展的背景下,日照市嵐山區通過開辦海釣賽事,發展向海體育經濟;搭建交流平臺,深耕文化旅遊產業;以品牌建設導向布局「海釣+」發展體系,走出一條海洋牧場發展的多元、特色之路,並為海洋生態保護注入鮮活生命力,重新賦予「海洋牧場」全新內涵。
-
世界上最神秘的一座海島,擁有最大深度的海洋藍洞,只對中國人開放!
其實,在中國境內, 有那麼一座絕美海島 它的風景不輸三亞, 「門檻」卻比三亞高得多 只對中國人開放 它是一座神秘的世界級絕美海島,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我國最美海島; 它遠離喧囂塵世,2013年才真正開放,至今無法自由行; 它還擁有世界上已發現最大深度的海洋藍洞
-
第六屆中國海洋公共管理論壇在江蘇海洋大學舉行
曹筱玉)12月12日,第六屆「中國海洋公共管理論壇」在江蘇海洋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以「創新中國特色海洋治理體系,構建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上海社科院、魯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27個高校、科研院所、學術期刊雜誌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和江蘇海洋大學首屆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參會。
-
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開幕 推進各國海洋領域深度合作
9月22日,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暨青島國際海洋周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匯聚一堂,共同推進各國海洋領域的深度合作。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暨青島國際海洋周開幕式 (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宣傳部供圖)本屆論壇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港口集團承辦,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會執行,由「一主、四分、一賽、一展」七大板塊組成,包括主論壇、國際健康海洋高端論壇、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發展論壇、東亞港口聯盟大會、國際海藻與健康產業論壇
-
過去我們失去了海洋,現在不能再失去太空
明末清初我們失去了海洋 明末清初,中國人開始失去海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自古以來我們就號稱是天下之主,富有四海。而歷朝歷代從秦漢到隋唐,中國人也以開放的方式帶動了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
-
《中國海洋神話故事》:讓來自中國的濤聲傳到彼岸
在中國古代海洋神話中,有關海神、海仙、海怪的記載眾多,不可勝數;奇詭斑斕,不可盡述。這些記載構成了中國海洋神話的洋洋大觀。中國海洋神話內容豐富多彩,生動絢麗,幾乎在各代各類的文化典籍中都有它的影子。從《詩經》、《楚辭》及《山海經》,到諸子百家的著述;從古代歷史典籍,到航海者的錄述中,海洋神話隨處可見。
-
海洋中的可怕捕食者,鯊魚和海洋霸主的愛恨情仇
鯊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可怕獵食者,而鯨魚在我們的印象中卻是溫和的大型海洋生物,鯊魚和鯨魚都屬於海洋食物鏈中的頂端,在漫長的生物演化史中,鯊魚和鯨魚碰撞出過怎樣的火花?它們之間又有什麼故事?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鯊魚並不是海洋中絕對的霸主,在海洋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是「虎鯨」也被稱為「殺人鯨」和「逆戟鯨」,我們熟知的「大白鯊」也在虎鯨的獵食名單中,虎鯨還會主動攻擊其他鯨魚,甚至是海洋中最大的生物「藍鯨」在幼年時也會遭遇虎鯨的攻擊,在目前的海洋霸主爭奪中,鯨魚全面佔據上風
-
面對海洋的秦始皇帝——《史記·秦始皇本紀》研讀
下面,我將簡要談一談秦始皇是如何看待海洋、理解海洋的。 對中國人來講,探索海洋是比較有趣的事情。因為在古代,中國文化以農耕文化為主。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文化是內向、封閉的,是面向內陸的文化。但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時期、一些群體和個人,他們對海洋均有過非常多的關注,也有過非常努力的探索。和過去相比,現在討論海洋話題是很正常的,因為大家都對海洋非常關注。
-
引領未來想像,《創業中國人》堅定品牌腳下之路
12月18日周五晚21:20天津衛視《創業中國人》節目中邀請到鮮言品牌總監謝冰、恩澤動力聯合創始人梅俊傑、熊貓傳媒創始人申晨,一起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描繪未來想像,堅定腳下之路。 鮮言量膚定製開啟科學護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活得越來越精緻,對皮膚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2020世界海洋日|一起認識海洋、關心海洋、守護海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叢 濟南報導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到來之際,山東省海洋局將聯合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呼籲大家行動起來,攜手守護我們的藍色家園。參與互動答題 一起認識海洋我們向全省8000萬網友粉絲髮起召集令,快來參加「2020世界海洋日」知識問答活動。歡迎熱愛自然、熱心環保事業的你前來參與挑戰。
-
德國富豪放棄美國國籍,帶百億來當中國人,說當中國人他非常驕傲
盛智文則完全不一樣,他非常熱愛中國,而且早在2008年他就放棄了自己加拿大的國籍,選擇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現在盛智文已經是中國國籍了。說起香港,許多人都會想到蘭桂坊。這裡的夜店是許多人去香港旅客必打卡的一個地方。盛智文就是香港蘭桂坊的老闆,另外他還是香港海洋公園的主席。
-
山東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領跑全國
作為這一項目的技術「總舵手」,水產養殖專家董雙林教授帶領其團隊,與萬澤豐攜手駛向「深藍」,開啟了真正的「耕海牧漁」之路。令人欣喜的是,更加智能化的「深藍2號」已完成設計,從自動化程度到監測監控、精準投餵都有很大提升,容量擴大三倍,預計能投放100萬尾魚苗。
-
非洲「白人」最多的國家,國內幾乎見不到黑人,對中國人很友好
今天給大家說的的是非洲的「白人」國家,國家基本上看不到黑人,清一色的白人種,關鍵對中國人還特別友好。摩洛哥是只不過是非洲的一個小國家,這裡的通用語言並不是英語,而是罕見的阿拉伯語。摩洛哥雖然建國不久,但是卻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摩洛哥早在公元前778年建立了自己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後來一直被歐洲國家當作殖民地,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算真正獨立自主。
-
2018年中國海洋科普教育論壇在青島召開
論壇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和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由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教育促進會共同支持,由青島海洋科普聯盟、青島海璟科普文化有限公司和中科耀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