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兩塊炸粿」!泉州最好吃的炸粿在這裡

2021-02-27 泉媒體


福建多山,層巒雲霧之中,藏著不少古道

德化赤水街,就是其中一條

每個月逢一、六的日子,是德化赤水鎮的趕圩日

所謂的「日」就是農村的集市

四裡八鄉的人們都聚到古街

或添置物資,或兜售商品

這就是赤水老街,街頭的集市是它的臨時喧鬧。與城市的鮮衣怒馬不同,老街臨水一面是連排的黛瓦老房,靠山一面簇擁是高樓白牆。老街從山腰穿過,整座山像是一架巨大的鋼琴,黑白分明,流淌著一曲曲鄉村小調,從朝到暮,從古到今。

老街開埠於南宋初期,興盛於明清,曾是閩中交通要道,商賈士人,樵夫耕農,絡繹不絕,老街,隨著年輕一代的遠離,繁華不再。

然而,歲月更迭之間,卻有一種味道,始終守在這裡掌瓜、醋豬腳和炸粿。其中,赤水炸粿價廉物美,既可品味地方風味,又可充飢填腹,圈了不少粉。

俗話說到赤水,沒吃炸粿,等於沒來。每個經過的人都會在赤水吃一塊(炸粿)再走「

 王亨強,今年62歲,是個老赤水人。他炸粿的時間20多年,在這條赤水街上,並不算最長的。


一間沒有招牌,陳舊簡陋的老店鋪,一座六十多年煙燻火燎的土灶臺,一個在灶邊站了四十多年的老阿嫲,一塊塊外焦裡嫩的炸粿,是一個吃貨對赤水最樸素的記憶。對於在外的旅人來說,炸粿是一種家鄉的味道。

  送柴、吹火、切糕、下粿、翻炸、晾油,幾分鐘就能炸出一塊金黃色的菜粿,酥脆爽口。炸粿的阿說,這個灶臺她已經站了四十幾年了,老街的故事,一層層的,像牆上的煙層,都堆積在她的心頭。

時間靜靜地流淌,炊煙不能斷,如紗的煙嵐掩護著一代代赤水人出行的背影,也招呼著他們回歸融合。

   「新加坡、香港、臺灣也有來吃,他們是老赤水,回鄉會來吃。從小吃過,這種味道,無論去到哪都會回來吃。

在赤水古街的另一頭,一棟三層小洋樓,有些別致。去年這裡被闢成赤水文史館,它的前身是敦德堂,是曾任孫中山領導的護法軍營長王明益所建,至今有百餘年歷史。

館中設立多個展室,包含美麗家園、家風家訓、人物春秋、民俗風情、美食美味等多個主題。詳細介紹了赤水人的風土人情,包括掌瓜、包括炸粿,包括那一代代為理想走出去,為情懷又走回來的鄉賢。

人生天地間。一個人,如米粒之珠,吐光不大,一群人聚成星海,如蒼茫大地包不住的火,我們管這個被照耀的山頭,叫故鄉。

今日話題:

你最鍾意泉州哪條老街?

哪條老街上的味道令你難忘?

你有多久沒吃泉州炸粿了?

請在留言區留言

敬請關注 泉州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明(9月22日)晚7點半《周末視點》

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 

版權歸泉州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泉媒體所有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推薦閱讀

文字、攝像/葉文韜、莊航星

編輯/哪小吒


給小編點一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德化:不吃炸米粿,枉到赤水來
    不吃炸米粿,枉到赤水來 ◎ 林清秀 我自幼喜歡米粿,製作米粿的過程卻有點熬人。 好在我小腳的阿嬤有一雙巧手,一有大年小節,便要踩著小碎步,泡大米,磨米漿。
  • 深山老街炸粿香
    老街上掌瓜(佛手瓜)、醋豬腳和炸粿等美食比比皆是,其中炸粿物美價廉,令人垂涎欲滴。可以不誇張地說,不吃赤水炸粿,不算到過赤水。      據留守赤水古街的老街坊說,赤水炸粿源自清代,20世紀60年代,赤水古街上還有60多家炸粿店,所以曾有過「泉州肉粽,赤水煎粿」的說法。前些年,隨著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大量的居民搬到城裡,赤水古街就有點冷落蕭條了。
  • 德化赤水深山老街炸粿香!樸素美食炸粿再次走紅
    赤水地方風味有掌瓜、醋豬腳和炸粿,其中,赤水炸粿價廉物美,既可品味地方風味,又可充飢填腹,許多來到赤水街的食客對其讚不絕口,有人甚至說,不吃炸粿,枉到赤水。現在的人比較喜歡吃炸粿,以往,煎粿吃得比較多,所以,一度有「泉州肉粽,赤水煎粿」的說法。隨著德化縣大城關發展戰略的推進,城鎮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量的赤水街居民隨著時代潮流湧進城裡,赤水街顯得有點冷清。近年來,鄉村旅遊日漸火熱,廈沙高速的通車,特別是九仙山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吸引各方客人紛至沓來,坐擁地理優勢的赤水老街又熱鬧了起來,赤水炸粿作為樸素的美食再次走紅。
  • 松溪古早零食,炸粿油香孩兒饞
    炸粿,屬於很常見的各地小吃,在松溪炸粿(本地北片鄉下發音「zú gué 」;城關南片發音「záo gué」),由於松溪的方言只有發音,沒有文字,我找不到文字來書寫,只能用拼音代替,這裡我用在80後以前的人都熟知的民間零食。
  • 仙橋這盤獨特的「籃兜炸粿」,讓無數揭陽人覓路而去!
    這一次,祥哥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一種極具仙橋特色的小吃——籃兜炸粿。 經營這家炸粿小店的是一位大叔,據阿叔說,他在這裡經營已經十幾年了,主營:招牌炸粿、各類炸小吃!炸粿的餡料有兩種:金針菇、生菜,食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 【班級風採】大二班 — 「閩南炸粿」
    也正是有了吃,才催生了泉州琳琅滿目的風味美食,才誕生了泉州絢麗多彩的飲食文化。今天,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也動手製作了富有閩南特色的「炸粿」,孩子們可興奮了!       在洗好手、穿戴好圍裙之後,我先給孩子們介紹了製作「炸粿」的原材料——地瓜和糯米飯,大概了解了製作的流程後,我在前面給孩子們做了示範。
  • 惠安小吃之「惠安炸粿」
    友人問道:惠安有何好吃的小吃,我想說是「惠安炸粿」,也叫飯粿,也有叫海瀝粿,它裡包著海蠣加瘦肉和韭菜蔥,還有五香粉,外層裹著澱粉米飯,六角星型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粿」成為一個五彩繽紛的大家族:主料除了大米,還包括以薯類、芋類製成的食物,平時食用的有主食、有點心,最耗時費力的「粿」,直到年節時才會出現。要說長得好看又好吃,莫過於點心「粿」,顏色可以五彩繽紛,都取之於自然;味道可以千變萬化,全賴食材與佐料的組合。
  • 《阿嬤炸粿香》
    赤水炸粿,曾有耳聞,據說有上百年歷史。2015年去上湧鎮路過赤水街,2016年陪母親去九仙山還願路過赤水街,都曾聞到一股刺鼻的香味,但那時還不知道是炸粿。後來九仙山旅遊興起,赤水炸粿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美味佳餚,成為赤水老街一張靚麗的名片。而吳阿嬤,因為堅守,成為赤水炸粿唯一的代言人。
  • 來說說潮汕美食炸粿肉怎麼做的
    炸粿肉提到潮汕美食,「粿」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話題,從日常餐桌到供奉祖先神明的祭臺上,「粿」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如果沒吃過「粿」,那就不算是真正吃過潮汕美食。而在其中呢,有用香菇,蝦米,花生製成的鮮甜皆宜粉嫩嫩的紅桃粿,也有採用鼠麴草汁水,豬油,糯米粉製成的粿皮包裹豆沙豬肉花生仁這樣軟糯糯的鼠曲粿,或是採用韭菜製作,晶瑩透亮的韭菜粿,甚至還有數不勝數的特殊粿,對應不同的節日和慶典,足以迷外行人眼。潮汕,可謂是粿之天堂呢。
  • 原來《想見你》裡的白糖粿還有這層寓意,編劇你很會啊!
    閩南地區七月初七必吃的糖粿,一般是煮熟了蘸花生芝麻糖,電視劇裡是炸的白糖粿然後蘸花生糖粉。(知道真相的你們是不是更加檸檬了?李子維是不可能了,這輩子都不可能了!)所以米粿和油脂才是絕配。這裡的早點攤,油條油餅也很常見,但油炸「粿」顯然更受歡迎。
  • 那金燦燦的炸粿肉,色澤金黃,口感酥脆軟綿,好吃得停不下來哦
    一般過年、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慶日,家家戶戶便準備起歡慶的食物來,除了粿,八珍卷,還要有粿肉。一段段粿肉色澤金黃,口感酥脆軟綿、鹹香酸甜,混合著肉香、花椒香,真是讓人食慾大增,好吃得停不下來哦。現在一起來學一下吧!
  • 泉州的菜包,非包非團,半粿半餈,滋味獨特
    一、非包非團、半粿半餈泉州的菜包,別誤會,不是包上青菜的包子,而是包上菜脯絲的半粿半餈。包子是用麵粉做的,像肉包子、小籠包、煎包等,都是一層麵粉皮包上餡料的食物。粿呢,是用大米粉做的,像芋頭粿、菜粿,是食材摻雜著大米粉攪拌成團,然後蒸出來的美味。而餈,則是用糯米粉做的,比如餈粑、青團等等,軟軟糯糯的食物。泉州的菜包呢?
  • 難忘兒時炸粿香
    兒時,喜歡跟父母上街,只希望能得到一塊炸粿。所謂的炸粿,就是先用陳米碾成的米漿蒸炊成米粿,再把米粿切成又厚又大的方形,放到油鍋煎炸而成的美食。這種小吃外表金黃微焦,裡面軟滑甘香,聞起來香氣撲鼻,吃起來香脆滑嫩,既解饞又抗餓,是我們兒時最常見的,最可能,也是最希望吃到的零食。
  • 泉州那些讓人慾罷不能的「炸物小攤」,有的一炸就是100多年
    忙不過來的時候,小店就會僱些無業的殘障人士來幫忙,最久的一個在店裡呆了7年。 28年來,一個小推車,兩個臨時搭建的炸鍋,沒有店面,沒有牌匾,卻是兩代泉州人最難忘的兒時味道。在多年的經營中,黃阿姨研製出了最適合大眾口感的配料比例秘方,深受食客喜愛。
  • 大甲在地美食 無招牌炸粿芋頭冰
    在大甲一間沒有招牌的老店,一大早炸鍋就已經滋滋作響,傳出陣陣香氣,店裡也來了不少熟客人,這裡是最在地的早餐店。深受在地鄉親喜愛的老店專賣炸粿,已經有百年歷史,而店裡賣的炸粿不但便宜,而且全都是真材實料,店家堅持只賣自己敢吃、自己愛吃的東西,因為也只有這樣才會受到歡迎,客人也才會來吃。
  • 泉州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組圖)
    「粿」字在《康熙字典》解釋為:米食也,但當下的粿可遠不止「米食」這麼簡單——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糯米、面、薯粉等,粿的類別不僅有有皮無皮之分,還有鹹甜之分等等。此外,粿品的吃法也有多種,可即食,也可蒸、炸、配菜炒。在鳳裡老街,記者看到一個攤位上有著不同顏色的粿品,攤主小吳向記者介紹,自己賣的有紫薯粿、菜粿、芋頭粿、鹹粿等等,顧客常常以混搭的方式購買多種粿品。
  • 潮汕人民:「粿」真好吃!
    ,被使喚來使喚去,於是從小便熟知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粿,拜哪位「老爺」。為了感謝「阿婆」對未成年孩子的保護,家中的媽媽會遵照習俗做些紅桃粿、石榴粿、三角油粿等供品。▲炸三角油粿。金黃的粿皮由番薯加糯米粉製成,炸過之後透出番薯的甘香,金黃酥脆。臘月廿四這天,也是許多潮汕孩子期待著的一天。按照習俗,這天要做烙粿來送「灶神」。
  • 漳州鹹粿,軟糯鹹香,獨屬漳州的「粿」香「粿」味
    漳州的鹹粿稱得上是漳州人自己家裡的美食了,每到重大節日必吃,紅白喜事上也常能見到它的蹤影,卻很少拿它來招待外地的客人。鹹粿在漳州賣得比較少,且位置都很隱秘,不是老漳州人是找不到的。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鹹粿,又名九層粿,意為多層糕,多重糕。九層粿實為一層,九層或十一層,應長長久久永永遠遠之意。古書云,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 【鄉愁】古街「炸粿」忘不了的古早味
    年關將至,人們就又會紛紛回想起那些思慕已久的傳統古早味小吃,而泉州作為閩南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傳統純粹的泉州古早味小吃更是不少。德化赤水古街上的炸粿,更是期中一種。如今,赤水古街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但老街上炸粿的外焦裡嫩的古早味,仍然會讓人念念不忘,到過德化赤水的人們基本都會去品嘗一番。走在赤水古街上,一家破舊的店鋪門口上擺著的一個已有數十年歷史的土灶臺,顯得非常的醒目。火苗在灶臺裡時不時的往外竄出,老闆娘吳阿婆正在往油鍋裡放著未炸的蒸粿並熟練地翻轉著開始泛黃的炸粿,不一會兒功夫,熱氣騰騰的炸粿就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