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鍾南山經典作文素材閱讀

2020-12-10 騰訊網

特別說明:文章轉自湘語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湘語文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

鍾南山!

小鮮肉讓位,流量IP一邊去!

是的,連我讀書不多的老母親都說:終南山是一座名山,鍾南山是一個名人!

17年前,鍾南山教授領軍抗擊非典;17年後的這個冬季,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他建議公眾 「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僕僕。

這位當年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為絕對的超級明星、全民偶像。

他的言談舉止令全網瘋狂刷屏,令無數人為之振奮與動容,很多經常看偶像劇的女性朋友都說:沒想到被一個老爺爺圈粉,毫無抵抗。

84歲,在這個絕對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齡,支撐他出山,承擔如此大的身體與精神負荷的,絕對是醫者仁心和國士風範。

84歲高齡的鐘南山,是一位長者,一位醫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湘語文一位老師這樣概括:知識淵博,專業過硬;懸壺濟世,心懷悲憫;用於擔責,敢說真話;義無反顧,不怕犧牲;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我們一直在尋找讀書之用,教育之本,或許這就是吧。

我們推送過多篇熱文:《請告訴孩子,成為像鍾南山那樣的人,是讀書的終極目的……》《鍾南山成全民偶像,流量明星撤離熱搜:孩子,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不妨一讀!

素材關鍵詞

堅持真理,尊重事實

正直敢言,奉獻無私

醫者仁心,家國天下

責任使命,悲憫情懷

精神境界,道德修為

名利得失,強身健體

崇尚英雄,理性追星

……

鍾南山語錄

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鍾南山傳》開頭

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什麼時候,你把體質鍛鍊和功能鍛鍊看成跟吃飯、工作、睡覺一樣,那麼,你的境界將會達到一個新高度。

體育培養人的三種精神:一是競爭精神;二是團隊精神;三是高效率。把體育精神拿到工作、學習上來,是極為可貴的。

人最關鍵的需要一個是呼吸的空氣,一個是吃的食物,一個是喝的水。這些都不安全,什麼幸福感都沒有。

環保問題的解決,不能單純靠政府,這是個全民的問題。

健康是一所學校,人,應該學會關愛自己。

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

什麼是道德標準的核心?簡單一句話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到別人。

空氣好了,老百姓會覺得政府了不起。

健康是一顆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工作只是一個皮球,掉下去後還能再彈起來。

若想身心松,三樂在其中: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

評價鍾南山

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人民日報 微博

鍾南山是一個真實、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國醫生。他跟所有有責任感的醫生一樣,幾十年如一日,每周堅持出門診看病人,每周堅持查房,一直到現在76歲了,還是如此。他說,這已經是一個習慣了!——南方日報

崇拜這樣的個人,難道不比追那些網紅流量明星強得多嗎?鍾老說「不是為了宣揚我自己」,可我們覺得,就該宣揚他這樣的老人,就該引導我們的醫護職業者和廣大青年都來崇拜他、致敬他、向他學習!他不用去理會那些宵小之輩的冷眼、冷顏、冷言。公道自在人心。——網友 李幹事

國難思良將!鍾南山不僅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的道德風骨和學術勇氣更令人景仰!此次,以84歲高齡,以身涉險,掛帥千裡出徵,讓人無不肅然起敬、為之淚目!——網友景橋

雖說有鍾老,讓人放心!但是另一個角度,一個泱泱大國,不能只有一個鍾老,什麼時候才能出第二個,第三個!因為鍾老再健碩,也終有老去的一天!但無人知病毒什麼時候還會有下一次!——網友 珊珊

無事小鮮肉,有事鍾南山。國人的這種德性要改!

疫情風暴中的逆行者;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

鍾南山事跡

最美逆行,不怕犧牲

他建議公眾 「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僕僕。

他兩鬢斑白,滿臉皺紋,雖已高壽,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們。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盡頭,也不忘散發餘熱。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災區,帶領醫護人員,與病毒做抗爭,與死神爭分奪秒,毫不客氣地在他的鐮刀下搶走一個個生命,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話猶如定海神針,讓中國成千上萬的人民看到了戰勝病毒的希望。

堅持真理,敢說真話

2003年,鍾南山堅持己見,發表不同於其他專家的觀點,最後被採納。

會後,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院士的聲譽。」鍾南山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樂觀積極,心態良好

鍾南山院士說:做人要有四「樂」。第一「樂」:知足常樂;第二「樂」:自得其樂;第三「樂」:助人為樂;第四「樂」:苦中求樂。

鍾院士說:「1971年我下鄉搞科研時,在竹料鎮,過年也不能回家。我就買了點花生、糖,大家在油燈下坐著。我當時就跟大家講,我們現在是這樣,以後會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來。」

強身健體,健康第一

其實很早就曝出鍾院士身體素質非常好,2015年時有記者採訪時,鍾院士和記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層樓,結果到第七層樓時記者就跟不上了,之後記者採訪得知,鍾院士一直都有鍛鍊的習慣。

83歲鍾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歲小夥自愧不如!

說出來可能許多人不會相信,就在最近,鍾院士的健身照在網絡刷屏,引起不少網友轉發。

這是鍾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這是一位83歲的老爺爺?完全吊打28歲小夥!

時評精選

危難之中顯身手:

一個偶像級英雄的兩次「逆行」

來源:央廣網 作者:郭長江

眼下,全國各地都在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當人們從電視、廣播等各新聞媒體中了解和掌握基本防控知識時,「鍾南山說動才動」「如何洗手要聽鍾南山」「鍾南山教你正確摘口罩」等等,逐漸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導引。一時間,鍾南山也成為了近期的「偶像級英雄」。在民間還流傳著:「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三山』鎮毒,醫者心仁者心中國心萬眾一心」的勵志對聯等。

他臨危受命,親臨湖北武漢抗擊「疫」情最前線,擔任專家組組長,指導醫治及防護工作。作為國內外呼吸病防控治療領域的翹楚,鍾南山不僅在病理學、流行病學等知識領域學識淵博,貫通中西,甚至連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生活細節也要親自示範、普及。尤其是當他看到疫情防控難度增加時,他眼含淚花,看到他苦口婆心勸導人們一定要尊重醫學、尊重知識、加強自我隔離時,人們對這個80多歲的耄耋老人油然而生一種深深的敬意;當看到他四處奔波,在高鐵上勞累到靠著座位靠背熟睡時,很多網友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體。正是這樣一個可愛、可敬,對事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老人和無數個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構成了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的「脊梁」。

危難之中顯身手。鍾南山院士帶領他的團隊不辭辛苦、殫精竭慮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為全國醫療界戰勝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樣也讓全國人民再次記住了「鍾南山」這個名字。

一個偶像級英雄的誕生,不僅在於他的非凡業績、過人的智慧,還在於他對祖國、對人民健康事業滿腔熱忱、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地付出。這樣的英雄,才是我們的民族引以為豪、不斷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棟梁,才無愧於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鍾南山的一舉一動代表著中國無數優秀知識分子的形象。相信有一天,當我們最終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鍾南山的形象,以及對於科學知識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對於中國人的責任和擔當精神,必將成為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新偶像和人生奮鬥目標,會不斷激勵著他們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護佑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到那時,已做過一次支架手術的鐘南山又該是怎樣的一個心境呢?

84歲的鐘南山,為什麼刷屏?

來自:光明日報 作者:孫小婷

84歲,耄耋之年,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不禁讓網友慨嘆:「大國重器,國士無雙。」

照片中,鍾院士坐在嘈雜的餐車一角,他正在趕往武漢的高鐵上,面前擺著文件和電腦。又是行程滿滿的幾天,連軸轉的會議、奔赴疾控中心、上媒體直播,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恐怕年輕人也吃不消。

不少網友說,「聽見這個名字,猶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輕人也要趕快成長,鍾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沒有愧疚?」

的確,照片之所以刷屏,因為它表達出了人們的複雜心情,這裡面既有對這位高齡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對奮戰在一線的全體醫務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傳遞一種相信——在疾病面前對醫學科學研究者的相信,對戰勝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的相信,更是對廣大醫護工作者平安歸來的相信。

鍾南山院士,成為這場對抗肺炎戰役中的一個清晰身影。然而還有很多的醫護工作者,在藍色口罩和厚重的防護服下,被模糊成統一的形象。

人們或許辨別不清他們每一位的模樣,但崇高的醫師職業道德卻閃爍在每一位普通的醫護人員身上。

當醫護人員在發熱病房堅守432個小時夜以繼日,人們能感受到他們身心的疲累。當同濟醫院志願者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申請書,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女醫生寫下現代版「與夫書」時,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他們也是父母、孩子、伴侶,卻選擇在生命危險面前,兌現救死扶傷的諾言,承擔醫者父母的責任。

面臨危險,始見英雄,他們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防護服後凝重的眼神、堅毅的表情,與時鐘爭分奪秒的身影,凌晨時依舊燈火通明的醫院……這一切,讓這場戰役變得不再抽象。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單單是政府部門或者醫務工作者的事情,它與我們每一個人都休戚相關。

謹遵醫囑,這四個字在此時格外具有分量。

平時熱衷養生、迷信野味滋補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學素養和醫療知識水平,尤其是在春節、春運期間人員流動性大,更不能輕視疫情。

無特殊事項不要去武漢,武漢市民儘量留在武漢,有疑似症狀及時到醫院門診檢測,每個人加強防護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養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習慣,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是在保護他人,保護那些奮戰在生死一線的廣大醫務人員!

媒體整理

以下來自中國教育報

1月28日,鍾南山院士接受新華社採訪,明確疫情還是局部大爆發,相信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期間幾度哽咽,眼含淚光。

這一幕讓無數中國人跟著熱淚盈眶。

84歲鍾南山院士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不論是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研究文件的照片,還是證實新冠肺炎「人傳人」現象的發言,亦或是「不去武漢,不出武漢」的建議……

鍾南山的出現,仿佛一劑社會情緒的鎮定劑。在民眾眼裡,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權威。

今天,給孩子講講鍾南山院士的故事吧,希望能從中感受到風骨,汲取到力量。

1

鍾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呼吸病學專家。

他出生在醫學世家,

父親鍾世藩是兒科專家,

在70歲高齡和身體多病、

眼睛幾乎失明的情況下編寫了兒科著作

《兒科疾病鑑別診斷》,

有50多萬字。

母親廖月琴曾擔任廣州腫瘤醫院副院長,

是護理學專家。

跟著父母

在醫院長大的鐘南山

打小耳聞目睹

父母對待病人的態度。

他發現,

兩人的喜怒哀樂是跟

病人病情的好壞密切關聯的。

他們不願意看到的是,

經過努力病人的病情

還是沒有得到改善。

「那時就覺得,

當醫生能給別人解決問題,

會得到社會的尊重。」

鍾南山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2

鍾南山小時候頑皮,

將父母給他交學校夥食費

的錢偷藏起來,

自己買東西吃。

一直撒謊瞞著父母,

直到事跡敗露。

他以為父親知道後,

一定會打他一頓。

可是父親卻沒說太多,

只是說:

「南山你想一想,

這麼做是不是很誠實?」

這樣的質問,比打他一頓感受更深。

父親這句話,讓他明白了,

什麼叫講老實話,做老實人。

從醫後,

有次跟父親一起

遇到一個孩子,尿血厲害,

他認為應該是結核。

父親問他一句話說:

「你怎麼知道她是結核?」

一句話問住了他,

因為他從來沒想過。

尿血可能是膀胱炎,

可能是結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後來有一次鍾南山獨自看診,

因為診斷失誤,對一個女孩錯誤用藥,

差點危及生命,回憶起這次錯誤,

他說:「診斷錯了,我永遠都忘不了」。

他才明白父親說過的那句:

「醫者人命,

沒有十足的證據,

不可輕下判斷。」

「父親很少說話,

但他一般說話都有證據的」,

這是鍾南山83歲時對父親的評價。

為了把自己幾十年臨床經驗

總結出來留給後人,

在70高齡和身體多病的情況下,

鍾世藩毅然編寫

《兒科疾病鑑別診斷》一書。

每天,他總是

最早去圖書館,最晚回家,

因為兩眼有復視,看東西重影,

他就用手捂著一隻眼睛寫,

累了就換一隻。

鍾南山心疼父親,

勸老人家注意身體,

每天少寫一會兒。

但鍾世藩不聽勸阻,

反而和兒子發脾氣:

「不寫我幹什麼?等死麼?」

父親留給鍾南山一句話,

他始終記著。

「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

留下一點東西,

那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

3

鍾南山的母親對他的成長

也產生了許多重要的影響。

鍾南山一直珍藏著

1950年騎自行車的黑白照片:

「當時我看到別的孩子

有自行車,非常羨慕。

小學六年級時,媽媽對我說,

『你要是小學畢業能考到前5名,

我就獎你一輛自行車!』

我說『真的呀』,媽媽說『真的』。

後來媽媽也沒再提過這件事,

但11歲的我記住了媽媽的話。」

「1949年,

我在嶺南大學附小

(現中山大學附小)讀書,

學校因故不舉行畢業考試,

但後來,學校根據平時的成績

發了一份成績單,我排在第二名。

我很高興,但也不敢說什麼,

因為媽媽是說考試才有自行車的。」

「而且,那一年家裡生活很困難。

但是沒想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

媽媽還是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

「當時我在日記裡這樣寫道:

媽媽實現了她的諾言,

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

我是多麼高興啊!」

「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只要你答應的事,

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媽媽教給我的。

我現在對我的孩子、

對我的研究生也是這樣,

要麼不答應,

答應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鍾南山至今定期給年輕醫學院學生上大課,他說,你們是90後,我是80後,我們差不多。)

4

2003年被鍾南山稱為「特殊的一年」:

遇到很多未知的課題,無章可循,

自己一天要做出幾天的工作,

包括治療的問題、學術上的問題,

還要制訂國家規劃。

而引發這一「特殊」性質的就是

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發,

此時,鍾南山已經67歲。

2002年底「非典」病例

最早在廣州出現,

一時間,

「非典」病毒不可避免地

開始從廣州往外擴散。

2003年4月13日,

北京召開了關於

SARS的新聞發布會,

鍾南山被要求參加。

當記者問到

「是不是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時,

鍾南山忍不住了,他對媒體說:

「現在病原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

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

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

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

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

頓時場面譁然。

「非典」的真相自此

才一點點向公眾揭開。

混亂和恐懼之中,

人們記住了鍾南山的名字。

也因為SARS,

鍾南山在公共領域範圍內

更廣泛地被人熟知。

在最恐慌的時候,

他的一句話,

給了人定心的力量。

「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在抗擊非典最嚴峻時刻,

連續工作30幾個小時之後,

已過花甲之年的鐘南山病倒了。

發燒等症狀和當時非典的症狀極為相似。

但他自己觀察體會,

覺得自己得的不是非典,

就把自己隔離在家。

幾天後,症狀消失,

他立刻回到醫院,

繼續投入戰鬥。

他的堅持,

讓廣東成為世界範圍內對SARS

治療成績最好的地區之一。

5

「非典」之後,

鍾南山連續擔任

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

他敢說真話的風格一直沒有變。

這一特質,

讓他在「兩會」上變成媒體追逐的對象,

對於記者提出的問題,

他都會給出自己的看法,

每一次言論幾乎都會引發廣泛的討論。

2013年全國「兩會」上,

他說「霧霾與肺癌有極大的關係」。

2015年,

他又痛批一些公立醫院的醫生

不講醫德、違規使用心臟支架創收的行為,

他舉例說:

「廣東某醫院的一個心臟導管大夫

為病人做冠狀動脈照影,

本來問題不大,

但是最後給放了5個支架。」

「我自己有一種感覺,

好像專門喜歡跟誰較勁,

老覺得不管走到哪兒,

自己都不太受歡迎。」

鍾南山說他一直記得

中學時代一位老師曾對他說過:

「人不應單純生活在現實中,

還應生活在理想中。

人如果沒有理想,

會將身邊的事看得很大,

耿耿於懷;

但如果有理想,

身邊即使有不愉快的事,

與自己的抱負比也會變得很小。」

「非典」之後,

鍾南山說自己講話其實更謹慎了。

「那些我認為很有把握的話,講出來,

通過媒體能夠讓有關人員

特別是病者知道的話,

是有很大好處的。

我還是推崇這個,

因為人最可貴的是講心裡話,

心裡話不一定都是對的,

你拿出來批判也沒關係,

但是能夠啟發大家

思考就達到目的了,就很好。」

6

所謂醫者,

妙手仁心。

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

更缺無畏的仁心。

鍾南山二者兼具,

所以,舉國敬仰。

有網友說,

媽媽本來有點為疫情恐慌,

但在電視裡看到鍾南山,

就跟她爸說:

看到鍾南山,

我心裡就踏實了。

她爸說:我也是。

老百姓不會太多溢美之詞,

這句

「看到你,我心裡就踏實」,

就是最大的讚美和信任。

而鍾先生,

也配得上這讚美,這信任。

聲明本文內容由湘語文整理補充、編輯製作,轉載請務必保留此說明和有關出處。部分素材來自中國教育報 三聯生活周刊 魔法童書會 視覺志 李月亮。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熱點人物作文素材,看鐘南山如何「1人對接3道高考作文題」
    就高考作文的素材運用而言,若能做到以幾個精選的萬能素材去應對所有的高考作文命題,那肯定是高考作文的最佳路徑。特別是關於人物的材料,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敘述的角度,它就可以為不同的觀點服務。因此,敘述需要「定向」,這個「向」是論據證明論點的指向、方向。 03挖掘增補,點石成金。
  • 2020年關於疫情的人物事跡作文素材
    下面收集整理的關於這次疫情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於在家學習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1關於疫情的作文題目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90後在行動》  《讓青春閃耀未來》  《踐行青年使命,譜寫青春華章》  《凝聚青春力量,閃耀青春光彩》  《顧全大局,靈活過年》  《維繫親情的不只是年夜飯》  《疫情之下,彰顯人心》
  • 閱讀直接轉化作文素材,夯實閱讀的根基,讓中考作文高分更有把握
    閱讀和寫作之關係,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二者具體如何相互促進,特別是那些題目設計直接指向閱讀的中考作文真題,在審題立意方面有什麼共性,得系統講一講。如何快速寫出高分作文?本文將給出一些指導。本文先講讀與寫的一般規律,然後盤點近些年,那些直接以閱讀為素材的中考作文真題,在此基礎上總結一下如何更好的推進閱讀和寫作,通過提升素質來保證語文的高分。高度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促進作用,是我們的傳統。古人讀書寫作的秘訣。
  • 關於「堅持」的作文素材應用
    中小幼教師資格考試中,科目一《綜合素質》中佔分數比重三分之一的作文題是很多考生複習起來比較困難的一個問題,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長時間不再接觸作文、沒有素材的積累,所以針對這一情況,今天只拿出一個關於「堅持」的話題為例進行介紹,希望給廣大備考的學生有所幫助。關於作文的素材,在考試之前我們要提前進行積累並適當記憶,這樣才能有限的時間內把作文寫完、寫好。
  • 高考語文作文預測 2020高考語文關於疫情作文素材範文參考
    「疫情」這個詞也成為了2020年高考的熱點話題,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20高考最新熱點素材_高考關於疫情的作文預測,大家快來看看吧!2020高考關於疫情的作文預測【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新裡仁教你如何積累作文素材
    積累作文素材是初高中生面對作文的一個重要對策。你的文章有了充實的素材自然就能夠言之有據、飽滿充實了。那麼究竟怎麼樣積累素材呢?新裡仁給你提點建議:
  • EDG經典翻盤被寫入高考作文,JDG牙膏成作文勵志素材!這下還不滿分?
    不過真的有人試過把這種遊戲類素材寫進作文裡嘛?別說,還真有! 由於是親身親歷,很多考生對這個題目都有很深的感觸,而有的學生在寫到鍾南山院士時,就運用到這麼一句「名人名言」:被譽為深海泰坦的傳奇潛水家曾說過,被無邊的黑暗吞噬時,除了前進,別無他法!
  • 3個妙招解決作文素材難題,他的高考作文從42分漲到53分
    在每年高考大軍中有不少復讀者的身影,而他們為了在復讀中考上理想的大學,在高考作文的備考上也下了不少力氣。本人輔導過的學生今年成功考上了吉林大學,而他的作文也從去年高考時候的42分漲到了53分。儘管有不少人認為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難度較往年偏低,但是他能夠憑藉個人努力考到50+以上的分數,也是非常優秀的成績了。而他在高考查分結束後第一時間復盤了個人的學習心得,其中重要的一項體會是:合理應用作文素材,作文漲分真的不難。
  • 高考作文中常見的3個素材,每個都是經典,能助你作文得高分!
    提到作文的寫作,很多同學都在為素材發愁,好的素材能夠為文章加分不少,在寫作中合理地使用一些經典素材也能夠提升文章的檔次。 高考臨近,學生們都在忙著備考,其中,語文作為每次考試的第一門,深受學生重視,而語文考試中對分數影響很大的就是作文。
  • 初中語文,關於疫情的作文,照見素材駕馭的邊際,應重拾真情實感
    許多老師布置了關於疫情的作文,許多同學也寫了這樣的作文。卻更多地驗證了什麼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於是,好些孩子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或者抱怨沒有寫作的天賦。沒有天賦不重要,作文又不是文學作品。關於作文的題材,不要總想著去發現別人所發現不了的,就像武俠書中所提及的獨門秘籍,修煉出獨家功法。那只是江湖上的傳說,實實在在的功夫,還是要靠人間煙火才能餵出來。不能不食人間煙火,這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事情,若能仔細的去讀,就能讀出一部俗世傳奇。
  • 作文素材:寫作必備的萬能人物素材,隨意套用,作文拿高分!
    作文素材:寫作必備的萬能人物素材,隨意套用,作文拿高分!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學們想要寫好作文,關鍵就在於平時的積累,而假期就正是積累的好時機!這裡的積累可以是生活中的積累,自己的經歷,這就要同學們學會觀察,把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作為寫作素材,比如寫景的作文,可以寫自己曾經去過的美麗景區,表達對大自然的讚美;或者是生活中的小事,跟朋友之間的友誼,表達自己對友誼的看法;積累也可以是書裡讀到的,比如在課內外閱讀中,讀到的好詞好句,同學們可以摘抄積累
  • 素材積累:關於寫理想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素材積累:關於寫理想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在語文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相信同學們複習得差不多了,最後這幾天,同學們就要重視語文作文的複習了。語文作文複習什麼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關於各類作文的寫作技巧要掌握好,這個知識我們之前就跟同學們分享過,同學們可以翻一翻之前的文章,熟練掌握好語文作文寫作技巧。小學語文作文並不難!學生這樣取作文標題,畫龍點睛,老師給高分小學語文寫作技巧:人物心理描寫的7種方法,使作文內容更豐富!
  • 素材|20個作文素材集錦,拯救不會寫作文的你!
    (獲取更多中學作文素材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作文素材天天讀)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 備戰2021高考,儲備寫作素材,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題素材的類型
    沒有過硬的材料,或者對材料使用得不夠好,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考試作文的。如此關鍵的一場考試,就語文的作文來說,我們該如何為高考作文儲備素材呢?當然是先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題寫作素材的類型。凡事都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同樣道理,想知道如何儲備寫作的素材,得先從知道作文命題材料的類型開始。
  • 2021初中語文常考作文素材:經典挫折素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考作文素材:經典挫折素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孔子逆境成才   孔子從小就死去了父親,家境貧困,沒有受教育的好條件,只好通過自學適來求得學問,他從15歲起開始發奮讀書,因為沒有人教,在學習上碰到難題,就多方請教 他人。
  • 初中作文素材:關於「敬業」的敬業論證
    敬業離我們並不遙遠 看到這個題目,我腦海裡頓時閃現出幾個「經典畫面」:深夜裡,家家都已經睡覺了,只有老師的窗口還亮著;雨天裡,郵遞員自己的身體露在外面,卻努力用雨衣護著那一大包信件;炎炎夏日,大家都挑樹陰裡走,交警卻在陽光下面曝曬著,依然一絲不苟地指揮交通……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敬業的模範,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 人民日報推薦:200句「經典」排比句,勝過任何寫作素材
    人民日報推薦:200句「經典」排比句,勝過任何寫作素材要問到語文這門學科有什麼難點,我想大家統一的答案就是閱讀理解和作文了,相對來說閱讀理解還好一些,畢竟所佔的分值要比作文低得多,一張卷子下來,作文就佔了總分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在初高中階段,分值更是明顯
  • 關於民族凝聚力作文素材800字,繼承與弘揚民族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各種派別思想異彩紛呈,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沉澱與衝刷,留下的都是經典,那麼關於民族凝聚力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民族凝聚力作文素材 新時代屬於貢獻者
  • 2020教師資格備考關於疫情的作文素材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教師資格備考關於疫情的作文素材,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師資格考試中作文也佔了一定的比重,作文是靠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在寫作之中遊刃有餘,小編在這裡為大家獻上一篇關於疫情的作文素材
  • 中考範文《生命的河流》,名師點評|作文素材積累(家長收藏)
    [名師點評]借用一個經典的小故事,闡明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善於摘取素材也善於聯想,讓作文於輕鬆的氛圍中寫出了讓人深思的道理。靈活地從已有材料中靈活摘取我們作文所需要的素材是一種巧妙的「投機」。看作文前五個自然段,絕對不會是考試自己在考場上一時生編的故事,而是從平時廣泛的閱讀和積累中擷取有用部分,根據需要適當潤色後成為了作文的內容。著名作家劉墉的不少哲文小品,也就是這種模式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摘引故事,那作文並沒有獲得高分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