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經於2019-2020賽季效力上海女排的美國國家隊隊長拉爾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對於中國聯賽的看法:「我在中國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近7年來中國女排一直是世界頂尖強隊。儘管中國聯賽並沒有和歐洲聯賽那樣高的認可度,但是中國聯賽的水平還是不錯的。」雖然語言並不是很多,但信息量不少。
首先通過自身的感受表達出了自己對中國的喜愛之情。為自己新賽季能再次加盟中國女排聯賽留下了一扇門。此前年過30的拉爾森已經有意在東京奧運會以後退役,只是因為奧運會延期才又推遲了退役時間。如果這最後一個賽季能在中國聯賽中度過對於拉爾森而言無疑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首先參加中國聯賽她能獲得更多的收入。其次中國聯賽水平不高不低,拉爾森能夠在保持競技狀態的同時又不至於過度勞累而導致傷病的產生。拉爾森自然深知這一點,只不過可能是至今沒有中國的俱樂部與她聯繫,因此她才為自己和中國俱樂部留下了這一道門。
其次直接讚揚了中國女排7年來所取得的成績。這句話放在這裡略顯突兀,不過結合上下文看,應該也是示好中國球迷的一句話。但接下來這一句話才是重點。其既是拉爾森對中國女排聯賽的客觀評價,又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重點。拉爾森雖然肯定了中國聯賽的水平,但同時也指出了中國聯賽與歐洲頂級聯賽還有差距。這種差距再次提醒我們,國內聯賽的職業化進程速度該提速了。
中國排球聯賽自1996年便開啟了職業化模式,但直到1999年才由天津女排引進了中國女排聯賽歷史上的第一名外援——俄羅斯主攻契連科娃。直到2010年才由郎平實現了職業化進程真正意義上第一步。先後從美國引進了戴維斯、克裡斯塔和羅根,幫助廣東女排在聯賽中異軍突起。可惜當時天津女排過於強勢,郎平引進外援的方式並沒有得到更多俱樂部的效仿。這期間14年已經過去,但聯賽職業化在這段時間裡卻可以說是有名無實,裹足不前。
時光荏苒,又是8年過去了,女排聯賽來到了2018-2019賽季。北京女排拋重金引進了迪克森、魯爾克和金頓三名強力外援。而在進入四強後又引進的主力國手丁霞和王夢潔兩名內援。從而最終憑藉引援上的優勢在決賽中戰勝了天津女排,贏得了自己歷史上首個聯賽冠軍頭銜。這次北京女排的成功經驗在聯賽中掀起了引援熱潮。不僅2019-2020賽季女排聯賽中引進外援的數量多,而且引援質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世界大牌球員紛紛而至。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才意味著女排聯賽職業化的真正開始。
當然一個聯賽的職業化不是多引進幾名優秀外援就能解決的。這其中還包括俱樂部文化的形成以及各種配套軟硬體的配備。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就目前而言也只能一小部分俱樂部能夠有經濟實力支撐球隊開啟職業化進程,大部分俱樂部還沒有這個實力。因此首先還需要給俱樂部更多的時間來鞏固自己的經濟實力。再加以政策上的扶植才能夠讓更多的俱樂部走上職業化進程的正軌。這項艱巨的任務無論是對於哪方面來說都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