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 職業聯賽的脆弱 」
1
2020年是中國體育職業化大面積崩盤的一年。
中超落幕,蘇寧獲隊史首個中超冠軍。CBA新賽季已經開打,一張482萬的罰單激起千層浪。但發現了嗎,2020年除了中超和CBA,其他職業聯賽幾乎沒有聲音。有的直接停賽,有的大幅縮水,有的雖然已經圓滿結束,但如果在朋友圈裡問一句冠軍是誰,估計很少有人能立馬說出答案。
號稱地表最強的乒超聯賽在去年底宣布停賽一年。點開聯賽官網上,顯示的全是2018-2019賽季的相關新聞。其中有一個板塊用來展示乒超聯賽官博,顯示的最新微博還停留在2016年賽季中。乒羽一家親,羽超也差不多。去年年初,在羽超第九個賽季落幕之際,中國羽球協會直接做了停賽決定。停賽一年後,中國羽協決定舉辦2020年羽超聯賽,在三個月內打完聯賽。
女排今年非常火,記錄女排故事的《奪冠》成為最火熱的國慶檔電影之一,但排超聯賽卻很清冷。不知有多少人知道排超聯賽已經開賽了,幾乎每天有5場比賽要進行,除去報導和檢測時間,這賽季排超聯賽打完全程只需37天,之前一般進行4個月,有人調侃「這是把聯賽當全運會在打吧」。
還有女超聯賽,晚於中超一個月開賽,但10月初已全部完賽,武漢女足4-0擊敗江蘇女足,史上首次獲得女超冠軍。比賽全程在雲南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進行,各大新聞網站上很少有相關新聞發出。而上賽季WCBA後續比賽則早早確定取消了。
乒羽排、女足都是我們的奧運強項,尤其是桌球,向來都是包攬式地拿牌。我們的體育成績很強,但我們的職業聯賽很脆弱,幾乎沒什麼存在感,說停就停,說怎麼比就怎麼比,總是隨風飄蕩,隨風停擺。
2
羽超、排超、女超在制定賽制時都提到了疫情。疫情固然對職業聯賽有影響,但不是導致職業聯賽大面積崩盤的主要原因。中超和CBA這兩位倖存者就說明了這一點。
CBA是疫情下國內首個複賽的職業聯賽,CBA的重啟模式是國內其他聯賽的參考模版,所以比賽期間的防疫工作、球員違反疫情的罰單等風吹草動的消息都備受關注。
中超的關注度就更高了。時間進入到3月份,中超重啟事宜就出現在各大新聞網站頭條上。比賽究竟何時重啟?足協在忙什麼?賽會制分組合理嗎?裁判判罰有問題嗎?這些問題球迷和媒體都看著,督促著。消息太多,變化太快,以至於媒體人曾感嘆自己竟然忙著給自己闢謠。昨晚蘇寧和恆大的爭冠賽剛結束,足協主席陳戌源「明年賽會制的可能性非常大」的預測就引起了探討。
這說明,疫情之下,職業聯賽需要的不是停擺,而是一個防疫方案,即便被迫縮水,也得在一個合理賽制中。土超也是一個可參考的對象。土超是世界第一女排聯賽,球迷們熟悉的朱婷就曾效力於土超的瓦基弗銀行俱樂部。與大縮水的中國女排聯賽不同,本賽季土超的賽程安排和過去幾乎沒有區別,依舊分為三部分,時間跨度是9個月,中間還穿插著歐冠、超級盃等一系列賽事。
土超能正常運作,原因與中超、CBA一樣,都有著市場、商業的加持。不僅球迷和媒體關注著,贊助商和合作夥伴也盯著。土超是職業化程度非常高的聯賽,各家俱樂部都有著科學的訓練、保障及傷病控制模式。土超自身就有著廣泛的球迷基礎,能靠廣告贊助來獲得收益。而中國的排超呢?中國體育報稱,本賽季排超是由國家體育總局排管中心啟動自有資金籌辦而成的,此前中國排協已與聯賽商務運營夥伴解除了合作關係。
乒羽排和女足的關注浪潮往往不在聯賽,而是在大賽上,平日裡基本無人問津。觀眾不是不想對這些職業聯想安排提意見,而是不知道它們正經歷著什麼。
3
過去很多年,乒羽排、女足等項目都在倡導職業聯賽化,但到底是什麼關卡,讓職業化遲遲難以推進?
中國排協曾在2016年時公布聯賽職業化改革重要舉措,比如要有LED廣告屏,要有鷹眼技術,最好還要有「全明星賽」。但現實是,本賽季排超的賽程是37天,上賽季是81天,都大幅縮水了。而今年排超自籌資金舉辦,目的在於排超「仍然是各隊積累大賽經驗,做好東京奧運會、陝西全運會備戰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乒超也一直想打造世界第一聯賽,在張繼科、馬龍等球星的帶動下,乒超也曾出現過一票難求的情況。去年5月,劉國梁在一檔節目中大談乒超實力,「在足球領域、在籃球領域我們沒有話語權,但在桌球領域,我們一定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去設定規則跟世界一起玩,讓世界桌球以中國為核心、為中心,我覺得這種為國爭光,其實某種意義上非常提升中國體育的形象」。結果,七個月後,中國乒協開了一次會議,劉國梁在採訪中又說,「東京奧運會是中國乒協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全力備戰東京奧運會以及國際積分賽,將乒超聯賽停辦一年」。
羽超曾匯集羽壇的一哥一姐,場面很大,但去年羽超也是說停就停。原因是給奧運讓步。中國羽協秘書長王偉說,「現在國家隊奧運任務艱巨,各國都很重視羽毛球,中國隊不像之前優勢那麼大。在國家隊隊委會共同商討、綜合考慮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以更好地保證國家隊備戰東京奧運會。」而羽超在2020年回歸的首要目的,是「檢驗國手5個多月的集訓成果」。
上賽季WCBA後續比賽被取消,籃協給的理由是時間來不及,全運會預賽臨近,下賽季比賽提前,再加上還要為奧運會留出足夠時間。
聯賽職業化喊了很多年,看起來也運作了很多年,但它們都因同奧運而踩急剎車。顯然奧運才是比職業聯賽發展更重要的任務。
4
打造職業聯賽,我們並不是不想,而是很難,難以翻越奧運那項任務,那座大山。
劉國梁曾充滿野心地提出要打造地表最強聯賽,他也知道聯賽對球員的意義,「如果職業聯賽搞不了,那我們培養這麼多冠軍,這麼多優秀的運動員,只有兩個人參加,四年一打,剩下運動員的價值如何體現,全部浪費掉。那如果這樣的話,我覺得未來路會越走越窄。」「世界上的好手,以及我們的年輕隊員,包括我們的一些奧運冠軍,他哪怕不能夠成為第一第二為國爭光,但他在職業平臺上是不是有他的活動空間和他的價值,如果沒有這個舞臺,他沒有空間。」
郎平在2012年時也說過,「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奪冠,放在首位的是推動排球聯賽更加職業化,其中的意義比奪冠還重要。我在國外執教了很多俱樂部,後來還是選擇回到中國,是希望中國聯賽能夠更加有聲有色。我之前聽說國內有些比賽才有十幾二十個觀眾,我覺得很難想像,中國女排在世界上水平這麼高,我們的聯賽卻沒什麼人關注,這是不成正比的。」郎平執教意甲摩德納女排時,球員的外套和比賽服上就有14家廣告。現在的意甲豪門球隊科內利亞諾,已經有了近百家贊助商。
聯賽職業化的重要性官員們都知道。真誠的、專業的建議也有。但呈現的結果卻總是事與願違。要職業化還是金牌化,已經是一道不需要思考的選擇題。其實聯賽為奧運讓路是人盡皆知了,只是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重新審視中國體育,才發現它們比想像中的還要脆弱易碎。中國職業體育的崩盤,不過是偽職業聯賽的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