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北宋是人才輩出的年代,不僅有大家所知道的柳宗元,韓愈等,還有著名的蘇軾,不過他們也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同遭受了貶謫,淪落到異鄉成為了異客,蘇軾的事跡都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他們一家子人生活的日常,畢竟人家一家四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
在秋天的時候,我和朋友在赤壁遊玩,湖面清風陣陣拂來,水面也波平浪靜,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月亮很快的就從山後升起,於是白茫茫的霧氣橫貫在了江面,我們所乘的舟像一片葦葉似的隨意漂浮在這寬廣無際的江面上,就像是御風而行,並且還不會停止,這樣沒有目的地的飄搖著,就像是要離開這裡向天外飛去一樣,這難道不像是羽化為仙進入仙境的那個時候嗎?
在喝酒喝得非常高興的時候,便打著節奏唱起歌來,這時有吹簫的客人伴著節奏配起了樂聲,簫聲嗚嗚咽咽,有哀怨有思慕,像是在傾訴又向是在低泣,這樣的聲音在江上迴蕩著,一直綿延不斷,若是深海中的蛟龍聽到,都會為之起舞,若是江邊上的寡婦聽到也會為之哭泣。
如此哀怨的簫聲,不經使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理好衣服,像那人尊敬的詢問為何簫聲如此哀怨?那人便回答說道,此地乃是一代梟雄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那時的一位英雄人物,到現在卻已不再人世,那如你我這種小人物,與魚蝦為伴與動物為友,再加上乘著這小舟,舉杯互相敬酒,我們就如同蜉蝣置身於這廣闊的天地之中,十分的渺小,只不過是哀嘆一下我們短暫的一生罷了,因為羨慕長江的一直流淌,而我們卻不能與明月一樣永存,這些所感所想,便化為了簫聲,將我的感情寄托在這悲涼的秋風中。
聽到這回答,我便說道,就像這流逝的江水,其也不是當初那時候都水了,月亮也會有陰晴圓缺,天地間的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但卻又是永恆存在的,這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不是自己擁有的,其實一分一毫也不用在意,而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這些美景都是你我可以享受的,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們為何不趁心享受呢?
客人聽到這番話後,高興的笑了起來,我們在一起談笑互相推盞,大家相互枕著墊子睡在了船上,不知不覺這一夜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