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願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豪邁,他的灑脫,驚豔了數千年。所以當這樣豪情的詞人滿含悲情地吟詠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才會那麼感人至深。
一場烏臺詩案,讓蘇軾宦海夢斷,仕途受阻,但與此同時,也讓他靈感爆發,佳作湧現。
從歌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到參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從感慨「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前赤壁賦》,到描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後赤壁賦》,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大多寫於被貶黃州期間。
黃州四年,是蘇軾生命的重要轉折點,他的詩文風格也以此為界,有了顯著變化。
如果換做一般的中年人,這樣接二連三的打擊,起伏動蕩的人生,恐怕是難以承受,早已崩潰了,而他卻依然豪邁灑脫,面對人生的困境能泰然處之。
相比中年人的困惑及沉重,他活的不僅有才有情,更有趣,通透而豁達。
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引發無數人共鳴
在蘇軾的黃州佳作中,若論後世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當時引起的波瀾之大,則當屬另外一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可謂是通達人心之作,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尤其是人到中年,被生活壓抑到幾近崩潰的男人。
當蘇軾帶著一家20多口來到黃州。發現工資實在太低了。人到中年,一家之主的重擔壓在他身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靠他去養活。
「我沒法養活一大家子人啊。」於是他就去求見黃州太守徐君猷,「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徐君猷剛好也是蘇軾的粉絲:「那我把東門土坡50畝荒地給你吧!」
蘇軾帶著一家人,開始了墾荒種糧大生產。這片坡地雖然貧瘠,但足夠大,種上糧蔬,倒也勉強可解決一家溫飽。
蘇軾萬分感激這片城東門外的土坡,於是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東坡居士。
一日,蘇東坡與友人劉倩叔共遊南山。友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嘗後,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經過仕途的起起落落後,蘇東坡終於悟得——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是對生活的超逸,不為名權利所困,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人這一生,與其羈絆於名韁利鎖,不如在心裡修籬種菊。
如果說曠世才華是天生的,那麼有趣的靈魂,豁達樂觀的心態則是可以修煉的,我們可以沒有蘇軾的才,但我們可以學習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中年人的生活,除了房貸車貸,撫養孩子,贍養老人,除了工作壓力,生老病痛,還應有很多的樂趣。
看蘇軾的一生,自己或多或少也有點影子和他一樣,生活的重擔始終都在,但是仍然還有前進的動力,所以推薦大家讀這套《蘇軾詞傳》,此書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融東坡的生平與經典詩詞為一體,將他少年時的驚世才情、青年時的意氣風發、中年時的愈挫愈勇、老年時的達觀淡泊生動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整套書分為《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性德》《倉央嘉措》。
內容講得很精緻,涵蓋政治、歷史、人文等很多的領域。可以說,這是最不可錯過的一套經典詩詞讀物。
《李清照詞傳》中華文壇幾千年,其中的女詞人寥寥無幾,才貌雙全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詞人更是鳳毛麟角,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翹楚。僅憑詩詞,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轉,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倉央嘉措詩傳》他是一個天生的詩人,用精妙動人的詩篇歌詠愛情,讚美生命,滌淨靈魂,求索真諦。
《李煜詞傳》從南唐後主到違命侯,再到一-代詞宗,生命賦予了李煜獨特的軌跡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領略詩人的才情,了解人生軌跡
為您推薦這套「古典詞傳6冊」, 囊括了千古詞帝《李煜詞傳》、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詞傳》、詞中之龍《辛棄疾詞傳》、大文豪《蘇軾詞傳》、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詞傳》、西藏民歌詩人《倉央嘉措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