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願

2021-01-12 美食大聚會呀

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願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豪邁,他的灑脫,驚豔了數千年。所以當這樣豪情的詞人滿含悲情地吟詠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才會那麼感人至深。

一場烏臺詩案,讓蘇軾宦海夢斷,仕途受阻,但與此同時,也讓他靈感爆發,佳作湧現。

從歌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到參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從感慨「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前赤壁賦》,到描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後赤壁賦》,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大多寫於被貶黃州期間。

黃州四年,是蘇軾生命的重要轉折點,他的詩文風格也以此為界,有了顯著變化。

如果換做一般的中年人,這樣接二連三的打擊,起伏動蕩的人生,恐怕是難以承受,早已崩潰了,而他卻依然豪邁灑脫,面對人生的困境能泰然處之。

相比中年人的困惑及沉重,他活的不僅有才有情,更有趣,通透而豁達。

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引發無數人共鳴

在蘇軾的黃州佳作中,若論後世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當時引起的波瀾之大,則當屬另外一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可謂是通達人心之作,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尤其是人到中年,被生活壓抑到幾近崩潰的男人。

當蘇軾帶著一家20多口來到黃州。發現工資實在太低了。人到中年,一家之主的重擔壓在他身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靠他去養活。

「我沒法養活一大家子人啊。」於是他就去求見黃州太守徐君猷,「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徐君猷剛好也是蘇軾的粉絲:「那我把東門土坡50畝荒地給你吧!」

蘇軾帶著一家人,開始了墾荒種糧大生產。這片坡地雖然貧瘠,但足夠大,種上糧蔬,倒也勉強可解決一家溫飽。

蘇軾萬分感激這片城東門外的土坡,於是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東坡居士。

一日,蘇東坡與友人劉倩叔共遊南山。友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嘗後,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經過仕途的起起落落後,蘇東坡終於悟得——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是對生活的超逸,不為名權利所困,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人這一生,與其羈絆於名韁利鎖,不如在心裡修籬種菊。

如果說曠世才華是天生的,那麼有趣的靈魂,豁達樂觀的心態則是可以修煉的,我們可以沒有蘇軾的才,但我們可以學習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中年人的生活,除了房貸車貸,撫養孩子,贍養老人,除了工作壓力,生老病痛,還應有很多的樂趣。

看蘇軾的一生,自己或多或少也有點影子和他一樣,生活的重擔始終都在,但是仍然還有前進的動力,所以推薦大家讀這套《蘇軾詞傳》,此書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融東坡的生平與經典詩詞為一體,將他少年時的驚世才情、青年時的意氣風發、中年時的愈挫愈勇、老年時的達觀淡泊生動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整套書分為《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性德》《倉央嘉措》。

內容講得很精緻,涵蓋政治、歷史、人文等很多的領域。可以說,這是最不可錯過的一套經典詩詞讀物。

《李清照詞傳》中華文壇幾千年,其中的女詞人寥寥無幾,才貌雙全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詞人更是鳳毛麟角,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翹楚。僅憑詩詞,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轉,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倉央嘉措詩傳》他是一個天生的詩人,用精妙動人的詩篇歌詠愛情,讚美生命,滌淨靈魂,求索真諦。

《李煜詞傳》從南唐後主到違命侯,再到一-代詞宗,生命賦予了李煜獨特的軌跡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領略詩人的才情,了解人生軌跡

為您推薦這套「古典詞傳6冊」, 囊括了千古詞帝《李煜詞傳》、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詞傳》、詞中之龍《辛棄疾詞傳》、大文豪《蘇軾詞傳》、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詞傳》、西藏民歌詩人《倉央嘉措詩傳》。

相關焦點

  • 蘇軾夜晚醉酒寫下一首詩,流傳千古,道盡無數男人心聲
    蘇軾在來到黃州之後,寫了很多好的作品,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等,要我說我最喜歡的還是這首《臨江仙》。《臨江仙》宋·蘇東坡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蘇軾夜晚醉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辛酸,成千古名篇
    蘇軾在這裡寫了很多好的作品,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蘇東坡醉酒後的作一首趣詞, 寫下了這首道盡中年男人辛酸。蘇軾跟朋友在東坡田中飲酒。酒宴散後,蘇軾深夜孤身回到居處雪堂,結果吃了閉門羹。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 蘇軾酣醉時寫下一詩,道盡了人生的心酸,說進了中年男人的心坎裡
    蘇軾一生傳世的詩篇甚多,然而豪情天外、氣吞山河的作者卻不多見。這大概就是文人雅士的情懷吧,恰恰就是這一點讓我崇拜蘇軾多年。少年時喜歡那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壯志豪情。青年時喜歡喝上一杯酒,領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憂傷。
  • 蘇軾夜晚醉酒寫下一首詩,一直流傳,說出了很多男人心聲
    蘇軾在來到黃州之後,寫了很多好的作品,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等,要我說我最喜歡的還是這首《臨江仙》。《臨江仙》宋·蘇東坡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寥寥幾句,流傳千古,卻道盡了無數男人的心酸,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 人到中年不由己,餘生落魄怎復起之《臨江仙·夜歸臨皋》
    引文:「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一句詩短短十四字,寫盡了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的無奈,這是多少失意的男人最為悲苦的心聲,飽含著辛酸、孤苦和寂寞,中年的力不從心,中年的無人可依。人經歷得越多,路便會越來越狹窄,想放下卻又放不下,這首詞遠沒有蘇子寫橫槊賦詩時的豪氣,多了很多生活氣息,讓我們接觸到了一個豪放之外的真正蘇子。
  • 蘇東坡醉酒後寫下一首詞,下片甚是經典,說出無數男人的心聲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蘇東坡醉酒後的作一首趣詞,道盡中年男人的心酸,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這首詞就是《臨江仙·夜歸臨皋》:《臨江仙》宋·蘇東坡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蘇軾的《臨江仙》:真正的友情溫潤如玉,讓人沒有心理負擔
    朋友之交,貴在相知,蘇軾和他的老朋友錢穆父多年未見,再次見面,兩人並不感到陌生,相視一笑,熟悉的溫暖在兩人心裡流淌。朋友即將遠行,蘇軾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臨江仙》: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 蘇軾喝醉後寫下一首詞,下片開頭太經典,道出中年男人的心酸
    蘇軾44歲時,因一件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由於太守的照顧,他得以住在黃州城南的臨皋亭。第二年,蘇軾為了養家餬口,在黃州城外開闢了一塊荒地,叫「東坡」。從此,他開始自己活自己。這件事對蘇軾的心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陰影很深,他因此案差點丟了性命!雖然被降職了,也算是劫後餘生吧!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夜醉進不了門,跑到長江邊吹風,一首《臨江仙》悟出人生真諦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臨皋,在黃州城東南開荒種田,又修了一座「東坡雪堂」。從此自號「東坡居士」,布衣芒鞋,出入阡陌,過起瀟灑放浪的生活。某一日,他在東坡雪堂中喝高了,半夜才回到家中。結果敲門無人回應,門童已經鼾聲如雷。於是他只得到長江邊吹吹江風、聽聽潮聲,思考人生,然後寫下了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 李煜的《臨江仙》,蘇軾的《臨江仙》,都不如他的《臨江仙》
    《臨江仙》是詞牌名,原來是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等。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自宋代開始,很多文人墨客都以《臨江仙》為題做詞,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1、《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宋代: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
  • 蘇軾這首《臨江仙》,究竟寫的是淡泊之心還是消極之情?
    蘇軾歷來以樂觀曠達的形象留存於後世讀者的心中,數不清的人以蘇軾為榜樣去笑對生活中的艱難挫折來試圖獲取一個別樣的人生。蘇軾的達觀自然是令人十分羨慕和欽佩,但是他的惆悵憂傷的作品亦不在少數。可以說蘇軾是一個矛盾體,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愁苦,但他總是試圖謀求超脫,通過頓悟消解愁苦的方式來傳達出對人生的積極的思考,儘管有時這種嘗試不能獲得成功。他的這首《臨江仙》似乎就是這種矛盾的產物,以至於後世的讀者產生了不小的爭論。有人說這首詞展現了蘇軾在被貶時期的淡泊超脫,也有人說它是蘇軾無可奈何的消極情緒的流露,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 蘇軾的一首《臨江仙》省身開悟,末二句仙味十足,古雅浪漫
    白馬君對這句話是深信不疑的。詩書能載道,能傳神。對詩書能領會貫通的人,應是一位有著豐富精神內涵、多姿多彩的人——不論女人還是男人。生長在這個詩詞的國度裡,幾乎人人都有幾首詩詞記於心中。今天白馬君就和諸位詩友一起來欣賞蘇東坡的一首《臨江仙.夜歸東皋》。 《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蘇軾一首送別友人的《臨江仙》名篇,感性的你一定要記住尾二句
    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有一首詞寫得別有一番滋味,這詞也是寫春日裡同友人送別的,它就是《臨江仙.送錢穆父》。等錢穆父走後,蘇軾也申請外調,皇帝也批覆了,讓他去杭州任知州。元佑六年春,錢穆父又從越州知州任上調往河北任瀛州知州。從越州到瀛州,兩地有三千多裡之遙,正如蘇軾在上文《臨江仙》詞中所寫的「天涯踏盡紅塵」,詞裡所言一點不虛。當錢穆父途經杭州時,又與老友——杭州知州蘇軾告別。蘇軾便寫下了這首《臨江仙》以贈老鐵。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這八首《臨江仙》流傳千古,你都知道嗎?
    這首《臨江仙》是小堯2020年2月冬去春來之際,與友人外出飲酒而題,今以拙作拋磚引玉,與諸君盤點一番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臨江仙》。 蘇軾謫居黃州時,住在長江邊的臨皋亭。這首詞寫作者雪堂夜飲,醉歸臨皋,家童熟睡,無人開門,倚杖觀江引發的聯想。語言暢達,格調超逸。傳聞蘇軾作此詞後,因「江海寄餘生」之語,次日便傳出流言「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拏舟長嘯去矣。」太守聽聞,急忙前往查看,還未走近,卻已聞蘇軾鼾聲如雷。
  • 蘇軾一首《臨江仙》,送別好友侍女,傳唱至今讓人感動不已!
    今天我們所要說的這首詞《臨江仙》就是蘇軾寫給其中一個侍女勝之的作品。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青缸明滅照悲啼。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情聲兩盡莫相違。欲知腸斷處,梁上暗塵飛。在黃州,蘇軾一直承蒙黃州太守徐君猷的照顧,成為朋友後,更是經常飲酒作詩,侍女助興。但是後來徐君猷去湖南赴任,離開了黃州。
  • 用情最深的古詩詞九首,道盡世間無數深情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吟誦了愛情這種美好的情感,其中有悲有喜。 而在古人的筆下,更是通過詩詞來道盡愛情的滋味,每一首每一句,滿滿都是深情。下面小編就分享十首用情最深的古詩詞,一起來欣賞下!
  • 蘇軾為了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臨江仙》,最後兩句驚豔了後世千年
    《臨江仙·送錢穆父》——北宋·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詞作意譯:  自從上次一別,一晃已過了三年。這些日子裡,你我各奔東西,足跡遍布天涯。緣來相逢一笑,依然溫暖如春。你是無波的古井水,你是有節的秋天竹。
  • 蘇軾這八首詩詞,道盡悲歡離合,戳中你我人生,教會從容生活
    他一生屢遭貶謫,坎坷曲折,嘗盡悲歡,飽經聚散,這讓他發出人生空幻的喟嘆。有網友對我一篇文章評論:經歷了這次疫情,我感到人生儘是虛幻。古今同心,這位網友,無形中接通了蘇軾的千古感慨,亦接通了佛家與道家「人生如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