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臨江仙》,究竟寫的是淡泊之心還是消極之情?

2021-01-19 老愚公的文學世界

蘇軾歷來以樂觀曠達的形象留存於後世讀者的心中,數不清的人以蘇軾為榜樣去笑對生活中的艱難挫折來試圖獲取一個別樣的人生。蘇軾的達觀自然是令人十分羨慕和欽佩,但是他的惆悵憂傷的作品亦不在少數。可以說蘇軾是一個矛盾體,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愁苦,但他總是試圖謀求超脫,通過頓悟消解愁苦的方式來傳達出對人生的積極的思考,儘管有時這種嘗試不能獲得成功。

他的這首《臨江仙》似乎就是這種矛盾的產物,以至於後世的讀者產生了不小的爭論。有人說這首詞展現了蘇軾在被貶時期的淡泊超脫,也有人說它是蘇軾無可奈何的消極情緒的流露,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這首《臨江仙》一探究竟。

《 臨 江 仙 》

宋·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夜色深沉,在東坡飲酒的蘇軾醉而復醒,醒又成醉,大約到三更了才東倒西歪一路歸來。家童等得太久已經鼾聲大作聽不到他的敲門聲,老蘇就這樣被擋在了門外。這家童可是厲害了,能讓咱們的名震千古的老蘇孤零零杵在門外無可奈何。老蘇也是個有情調之人,既然不能進家,索性倚杖聽江聲。

蘇軾此時身處貶所黃州,距離他來時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他望著悠悠江水,慨嘆身不由己宦海沉浮飄零天涯。他嚮往著什麼時候可以過著自己想過的的日子,清閒自在不受世俗的幹擾束縛。他幻想著不如就架上一葉扁舟,漂流江海了此一生。

按理來說,我想這首作品應該還是一種淡泊之情的體現,至少是嚮往這樣的生活,而不是悲觀消極對餘生失去希望的哀傷。想想此後年過六旬被貶惠州(今廣東惠陽),蘇軾尚能豪情滿懷地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之語,何況此時身處黃州的蘇軾還要更加年富力強心懷著對未來的期盼,他抒發的一定不是消極厭世的沉痛心緒。

當然了,對於文學作品,讀者的感知與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的,伴隨著想像力的閱讀再創造允許人們在不明顯違背作品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心得與見解,主張此作是蘇軾消極情緒的體現的觀點,也不失為一種考量的角度。

蘇軾的詞有好多句子都有一種韻味無窮的畫面感,像之前文章中提到的那一句「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還有這一首中的「倚杖聽江聲」,我覺得這種句子才是最為精妙的所在。豪情之語也罷,惆悵之心也罷,有時候太過直露稍欠含蓄蘊藉之美,唯有這種平淡卻別有風味的句子才是巔峰妙語。千古詞壇,能夠擁有東坡,實在是一大幸事。

本次文章就寫至此處。

相關焦點

  • 李煜的《臨江仙》,蘇軾的《臨江仙》,都不如他的《臨江仙》
    《臨江仙》是詞牌名,原來是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等。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自宋代開始,很多文人墨客都以《臨江仙》為題做詞,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1、《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宋代: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
  • 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願
    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願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豪邁,他的灑脫,驚豔了數千年。所以當這樣豪情的詞人滿含悲情地吟詠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才會那麼感人至深。一場烏臺詩案,讓蘇軾宦海夢斷,仕途受阻,但與此同時,也讓他靈感爆發,佳作湧現。
  • 8首《臨江仙》,每首都經典,驚豔世人千年
    8首《臨江仙》,每首都經典,都有佳句,令人叫絕。讀一讀,你最愛哪首?01 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
  • 李白與蘇軾的最消極詩詞對決,誰才是詩詞之王?
    今天,我們來看下李白與蘇軾的最消極兩首詩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感悟下詩詞實力大家的魅力!李白最消極的詩詞:《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畫龍點睛,以警策之語收尾,嘆息人世間繁華不過如此,實在不足以珍惜。可以說,這八句詩幾乎將宇宙間的事物全都否定了,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的;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無論是天上的,還是人間的。在李白眼裡,全都沒啥意思。但總的來說,雖有悲觀情緒,卻不顯頹廢,反而深深地揭露出世間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的虛幻,這也是李白作為頂尖詩人的魅力所在,頹廢之外的弦外之音。
  • 這八首《臨江仙》流傳千古,你都知道嗎?
    黃封:古時酒罈之封泥。 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記「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首《臨江仙》是小堯2020年2月冬去春來之際,與友人外出飲酒而題,今以拙作拋磚引玉,與諸君盤點一番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臨江仙》。
  • 蘇軾一首送別友人的《臨江仙》名篇,感性的你一定要記住尾二句
    這一別,瀟灑如「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惆悵如鄭谷的「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有一首詞寫得別有一番滋味,這詞也是寫春日裡同友人送別的,它就是《臨江仙.送錢穆父》。等錢穆父走後,蘇軾也申請外調,皇帝也批覆了,讓他去杭州任知州。元佑六年春,錢穆父又從越州知州任上調往河北任瀛州知州。從越州到瀛州,兩地有三千多裡之遙,正如蘇軾在上文《臨江仙》詞中所寫的「天涯踏盡紅塵」,詞裡所言一點不虛。當錢穆父途經杭州時,又與老友——杭州知州蘇軾告別。蘇軾便寫下了這首《臨江仙》以贈老鐵。
  • 七首《臨江仙》,道盡曲中多少恨?
    賞析: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盪氣迴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 蘇軾的一首《臨江仙》省身開悟,末二句仙味十足,古雅浪漫
    但近年來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又說: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白馬君對這句話是深信不疑的。詩書能載道,能傳神。對詩書能領會貫通的人,應是一位有著豐富精神內涵、多姿多彩的人——不論女人還是男人。夜飲東坡醒復醉這首詞寫於蘇軾剛被朝廷貶謫到黃州第三年九月的時候。之前他在杭州城任通判,後來又在密州、徐州、湖州任知州。每到一地為官,也頗有一番作為,挺受民眾愛戴。
  •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這首詩創作的作者是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等等,他的這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資歷深,詩文書畫樣樣精通,他的詩特點為喜歡使用誇張、比喻等等的藝術手法。
  • 蘇軾的這首楊花詞美輪美奐,詞意情景交融,將惜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章質夫給蘇軾寄來的這首《楊花詞》:一來表達對蘇軾的慰問之情;二來這首詞也是章質夫逞才露思的詞作;三來章質夫在詞中表達了自己辭家巡按之際的離情別思。 章質夫的原詞如下: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 蘇軾五首瀟灑詞,喝酒,無奈,失意,豁達,人生沒有永遠的失敗!
    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一顆淡泊的心,可是在生活面前,這顆心藏得太深,上面又蓋了一層虛偽的欲望,所以更多的人活得勞累,活得痛苦。當什麼時候我們能放下這顆心上的物慾、名欲、利慾,我們才能活得舒暢,活得明白,才能活出一個內心深處的自己。人的痛苦一半來自於對名利的欲望,一半來自於對愛的期盼,有些東西需要我們放下,變得淡泊一些,這樣我們才能在寧靜中給心安一個家。
  • 蘇軾夜醉進不了門,跑到長江邊吹風,一首《臨江仙》悟出人生真諦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臨皋,在黃州城東南開荒種田,又修了一座「東坡雪堂」。從此自號「東坡居士」,布衣芒鞋,出入阡陌,過起瀟灑放浪的生活。某一日,他在東坡雪堂中喝高了,半夜才回到家中。結果敲門無人回應,門童已經鼾聲如雷。於是他只得到長江邊吹吹江風、聽聽潮聲,思考人生,然後寫下了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 蘇軾一首《臨江仙》,送別好友侍女,傳唱至今讓人感動不已!
    蘇軾被貶到黃州之後的日子裡,一直得黃州太守徐君猷照顧,兩個人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經常一起飲酒作詩。在北宋,聚在一起喝酒,要有美女助興才行,於是徐君猷就經常讓他的侍女嫵卿,勝之,慶姬三人來以舞助興,就這樣蘇軾就認識了她們。
  • 被貶黃州,蘇軾喝酒到半夜,回家時無人開門,來到江邊寫了一首詞
    蘇軾,就是其中之一。在仕途上,多少年來,蘇軾一直都走得不順暢,不斷被貶謫,不斷遭遇著各種人生的坎坷。那麼,在這些人生失意之時,蘇軾的內心想法,究竟是怎樣的呢?是覺得一切都無所謂,都可以挺過去,依舊陽光、積極?還是想要逃離、避世,內心充滿著對世間的厭棄?
  • 蘇軾的《臨江仙》:真正的友情溫潤如玉,讓人沒有心理負擔
    朋友之交,貴在相知,蘇軾和他的老朋友錢穆父多年未見,再次見面,兩人並不感到陌生,相視一笑,熟悉的溫暖在兩人心裡流淌。朋友即將遠行,蘇軾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臨江仙》: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 蘇軾《殢人嬌》,贈予小妾王朝雲,寫在「裙帶」上以表感激之情
    蘇軾一生有三個紅顏,她們各有各的長處,不論貧賤都甘心照顧蘇軾,都有識人的智慧,為蘇軾的仕途出謀劃策,也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夠做蘇軾的紅顏知己。世間萬物,總是不那麼完美,可惜的是這三個人都沒有能陪伴蘇軾太久,都在三十,四十左右的年紀去世離開了蘇軾,為此也讓他痛斷情腸。
  • 如何像蘇軾一樣豁達?牢記這2句話,心胸一天比一天寬廣
    眾所周知,蘇軾歷來以豁達著稱,並以其豁達的人生風格影響著後世的文人和文壇。值得注意的是,蘇軾的豁達不是消極避世,更不是玩世不恭,而是以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積極入世,去實踐他濟世安民的理想。簡單來說,就是蘇軾始終能以寬廣的心胸坦然面對一切坎坷,並能在坎坷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和希望。
  • 歲月如梭14年光陰似水,蘇軾一首宋詞寫人生之變,更寫壯志未酬
    我們今天讀蘇軾的很多作品,從中都能夠讀到有關人生思考的詩詞名句。這其中浸透著的理趣之美,是宋詞當中最大的特點之一。同時也說明了蘇軾對於人生已經有了非常深切的思考,不光是一個文學家,還是一個哲學家。蘇軾的很多詩詞都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的,感慨光陰如水,感慨人生之變,感慨世事艱難。
  •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寫下了這首《臨江仙》。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盪氣迴腸,不由得在心頭憑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 放下他人的過錯,解脫自己的心,讀《臨江仙·夜歸臨皋》
    《臨江仙·夜歸臨皋》宋代: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據史料記載,在他出獄後以及初到黃州的日子裡,蘇軾寫給朋友的信件,一封都沒有得到回覆。不可避免地,他陷入了一個極度孤獨的境地,正如他的名作《卜算子》裡所寫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