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本賽季能否登場,到現在還是未知數。廣東隊在沒有易建聯的日子裡,依然打出凌厲的進攻和壓迫式的防守,球隊的表現和成績沒有絲毫下滑,以此向CBA諸強宣示:即便易建聯缺陣,廣東隊仍然還是總冠軍最強有力的競爭者。或許,總有某一場比賽或者某一個時段,坐在場邊的人和電視機前的你,會在心裡嘆息:要是阿聯在,就好了!
有這種感覺,不僅僅是廣東隊的球迷,還會是全國的球迷。易建聯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但他不可能永遠在場上。廣東隊依然想延續王朝,中國男籃依然想延續在亞洲乃至世界籃球的地位,即便實現,那將都不再是屬於易建聯的世界。他是中國男籃的一面旗幟,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他的漸漸隱去,也是一個時代的漸漸落幕,易建聯,註定是一個王朝的背影。
沒有人是完美的,易建聯也不例外。很多人黑他,叫他「蓮妹」,說他不是領袖。即便以阿聯今日的成就和地位,在任何一次公開訪談中,他也從沒有承認自己在廣東隊、國家隊的領袖地位。領袖是什麼?是榜樣和引領。易建聯打球和做人足夠作為榜樣,但他永遠不可能大喊一聲「把TMD該死的球給我!」也不能振臂一呼「兄弟們跟我上!」 易建聯確實不是領袖,他低調、隱忍、堅韌、努力,象極了我們身邊總能見到的同事或熟人,不聲不響地努力工作,最多幹到班組長或科級幹部,永遠也不會成為「領導」。周鵬可以成為領袖,趙睿將來也可能成為領袖,即便現在的廣東隊,場上的周鵬或趙睿都比易建聯更象或更多地承擔著領袖的作用。
那易建聯是什麼?是基石,是定海神針,是一支球隊的下限。只要易建聯在,廣東隊就永遠是爭冠球隊,雖然不一定拿到冠軍;中國隊就永遠是亞洲強隊和爭奪世界八強的隊伍,雖然不一定拿下亞洲冠軍和躋身世界八強。無論是聯賽、亞洲賽場還是面對歐美任何對手,只要易建聯願意,他都能拿下20 + 10的數據,即便以他33歲的「高齡」。他是考場上永遠發揮穩定的好學生,不會超發揮考第一,也不會不及格。
也有人批評易建聯沒有逆轉局勢的氣魄。是的,他不是挽狂瀾於既倒的人物,15年長沙亞錦賽他騎扣巴赫拉米是中國男籃歷史上最精彩的鏡頭,但逆轉韓國和復仇伊朗靠的是周琦和郭艾倫。易建聯沒有領袖的精神氣質、沒有孤注一擲的混不吝作風,但他的不屈不撓、含著一口熱血堅持戰鬥的精神,也悄無聲息地熔鑄著中國男籃的精神和風格。
易建聯以自己的挺拔和堅韌,畫出了中國男籃的下限,那上限在哪?在年輕人身上,在周琦、郭艾倫、趙睿們身上,他們站在易建聯的肩膀上,能夠攀登到多高、眺望到多遠,就看他們自己了。
真正夠得上「移動長城」稱呼的,應該是是姚明、王治郅和易建聯。姚明的成就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他對中國籃球的貢獻和影響無人可以比擬而且還會一直進行下去。但姚明年屆三十就已經退役,為中國男籃打過多少比賽?王治郅因為特殊原因也缺席了中國隊很多重要的比賽。易建聯,17歲進入國家隊至今,沒有缺席過一次國家隊的召喚,他的堅持、自律和拋開個人得失的付出精神,是姚、王二位不具備的。相比於姚明,「阿聯」更讓人親近,他永遠是樸實的鄰家男孩,笑容裡的溫暖,足夠融化籃球場上冰冷的比分。他不是中國男籃的領袖,卻是中國男籃的大哥,隨性的周琦實心實意地承認他是MVP,桀驁不馴的郭艾倫親熱地叫他「聯哥」。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易建聯終將脫下運動服、穿上西裝,以另一種方式詮釋籃球對於人生的意義。他終將留給我們背影,但那不是山的陰翳,而會是大樹的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