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的日本籤訂投降戰書,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裡,日本侵略者大肆侵犯我們華夏的土地,瘋狂屠戮我國的老百姓和部隊。其行徑,在整個二戰時期都相當令人髮指,尤其在戰後態度模糊,試圖抹除和不承認這段侵略史。這也是為何二戰三大軸心國裡,日本法西斯在國際上風評最差的原因之一。
在抗日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原本一個幸福美滿的普通中國百姓家庭,由於日軍的到來,而變得家破人亡,分崩離析。日本鬼子不但抄我們的家,還要殺我們的人,即便他們面對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也會下此歹手。
大多數情況下,出於人的本能,老百姓在面對日軍即將到來的暴行前,都會苦苦哀求,希望日本鬼子能良心發現。但通常時候,都沒什麼作用,日本鬼子哪裡還有什麼良心,「非我一族者必誅之」,這也是戰場上法西斯們的主要作戰法則。
不過,在華夏土地上被抄的數萬萬家庭中,還有著這麼一個特例。面對日軍上門,他臨危不懼,巋然不動,用日語將門外的日本鬼子臭罵了一頓。前來的日本士兵被嚇壞了,不但沒有抄家,還畢恭畢敬地退出了他家。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他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陳寅恪189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是我國近代史上百年難見的全才,他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以及詩人的身份於一身。和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合成為清華大學史上「四大哲人」,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而陳寅恪的愛國情懷也是家族祖傳,其父親陳三立為了抗議日本早年侵略我軍領土,國民政府的綏靖政策,特意絕食以示抗戰之心。奈何年事已高,沒多久就因為扛不住去世。在這之後,陳寅恪舉家搬到了昆明,之後又流轉到香港,在香港大學裡教起了中文。
陳寅恪有多博學呢?由於經常在世界各國遊歷,陳寅恪精通十多門外語,也是因為在外傳播中華文化。陳寅恪不止在近代中國,在世界文化圈都小有名氣,而早年他也在日本也待過一段時間。日語什麼的對陳寅恪而言屬於信手拈來。更厲害的是,日本人也聽說過陳寅恪的大名。
侵佔我國後,為了讓中國百姓能迅速歸順日本帝國,認可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日軍必須要找幾個在中國有頭有臉的文化大家來為自己站臺背書。而當時,日軍第一個就想到了陳寅恪。
於是,就有了前文中提到的那一幕,日軍上門拜訪陳寅恪,想讓其出山為日軍代言。陳寅恪哪是那種賣國求榮之人,加上其父親間接因日本人而死,更是加重了陳寅恪對日本人的仇恨。
面對門外拜訪的日本士兵,陳寅恪不但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更是用日本東京的地方方言將他們大罵了一頓。要知道,會說日語不算啥,要是會說東京地區的「土話」,那可就相當厲害了。當時日軍中會說東京方言的基本上都是軍官級別的大人物,相當於是一種「貴族口音」。
聽到陳寅恪的辱罵,門外的日軍士兵也慌了,他們接到任務時,上級並沒有告訴他們裡面是什麼人,只知道是一位大人物,沒想到竟是個會說東京方言的「日本人」。他們趕忙回應道「大爺息怒,我們再不來了」,說罷便迅速撤退,而之後,竟再也沒找過陳寅恪的麻煩。
由此可見,在抗戰時期,會說日語可能是一項相當實用的保命技能。而作為一個文人,陳寅恪的風骨還是在的,面對侵略者,不同流合汙,挺直腰杆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在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老百姓們篤信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