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楦:
這五十年,最想給老伴說一句,辛苦了!
金婚,象徵著半個世紀深深的情,50年,在時間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但對於短暫的人生來說卻是那麼的長遠。五十年間,從青絲到白髮,他們不離不棄,風雨同舟。是兩個人的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成就了這長久的愛和婚姻。
金婚秘訣一:互相理解
那個年代的戀愛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的影響。畢業的時候,學校會把他們分配到不同省份工作,為國家做建設奉獻。但他們並沒有因為分隔兩地而放開對方的手。
當年,李家楦和謝純利是重慶大學的同班同學,一起學習機械製造。大三的時候,李家楦追到了心愛的姑娘,卻迎來了感情的考驗:1965年李家楦都被分配到了西南重機廠(如今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簡稱「二重」)。
他揮別愛人,一頭扎進大西南,為國家做貢獻。此後一年兩人只能通過書信聯繫。而遠在北京的戀人謝純利,千方百計在為李家楦找調回北京的門路。
為了能夠與戀人團聚,謝純利幾經周折,打聽到如果兩個人一起去「57幹校」鍛鍊、學習,就能夠一起回北京工作。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家楦,可是她沒有想到,平日裡溫和的李家楦怎麼說也不肯調到北京,這讓謝純利非常意外。她決定去四川找到愛人詢問。
在那裡,她見證了愛人的理想和堅持。
當時,重型機械製造是國家工業發展的基礎,每一點進步都來之不易,李家楦和同事們在用最大的熱情奮力開拓者這個國之重器的領域。他對祖國的愛和信念深深打動了謝純利,她理解了李家楦的信念和選擇。
1968年,她接受了愛人的求婚。
金婚秘訣二:互相扶持
後來,李家楦主持了多個和軋機相關的科研項目,參與了寶鋼、鞍鋼等大型鋼鐵廠的建設,慢慢成長為「二重」的總工程師。而謝純利也一直支持他。
1971年,謝純利從北京到了德陽的「二重」,也成了「三線人」。為紀念從北京到德陽的團聚,他們還給第一個兒子起名叫李京德。
因為工作的原因,李家楦出差的時候很多,但是兩個人的感情一直很好。謝純利和他相互扶持,做他最強的後盾。家裡家外,從來沒有讓他擔心過。有空的時候,李家楦也會親自下廚做飯,做一些事情減輕家務負擔。兩個人就這樣相互扶持著走過了漫長的時光。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兩個人只要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就能走過這漫漫紅塵而不苦,因為你知道身邊有一個人在支撐著你,愛著你。
本文作者為破鏡重圓pjcy2010原創出品,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