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沙俄總能攪動歐洲格局?三場戰爭三場「倒戈」,三次改變歷史

2020-12-23 田瑞安

縱觀歐洲歷史,俄羅斯帝國絕對在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莫斯科附近一個公國崛起成為橫跨亞歐大陸的龐大帝國,沙俄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扮演著改變歐洲格局的角色。

沙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還是在1721年,這一年,彼得一世通過大北方戰爭打敗瑞典,俄國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這個「面向歐洲的窗戶」,為表彰這位沙皇開疆拓土的偉大功績,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彼得一世「全俄羅斯皇帝」頭銜。

從1721年成立到1917年崩盤的近二百年中,沙俄「面向歐洲」積極投身各項事務,在歐洲不同時期形成的不同陣營中,總能出現俄國人忙碌的身影。

而當歐洲發生武裝糾紛時,沙俄又總能不失時機地加以幹涉,比如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反法同盟」與「大陸封鎖」之間的糾紛,19世紀中期歐洲各國發生革命等等,由此,沙俄一度被冠以「歐洲憲兵」稱號。

期間,在沙俄介入的歐洲衝突中,有三場著名的戰爭對歐洲產生深刻影響,而在這三場戰爭的關鍵時刻,沙俄都無一例外地「倒戈」,最終不僅改變了戰局也改變了歷史。

布蘭登堡王室的奇蹟

著名的「七年戰爭」發生在1756年—1763年,這是歐洲列強為爭奪利益和殖民地進行的一場混戰。戰爭在歐洲大陸和列強各殖民地上同時展開,最終造成約120萬人死亡。

在歐洲大陸,日益崛起的普魯士與日漸衰落的奧地利在神聖羅馬帝國體系內外為爭奪霸權大打出手。起初,俄羅斯與奧地利結盟向普魯士發動攻擊,在前期的拉鋸戰中起到重要作用。

奧地利陣營形勢一片大好,連吃敗仗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在一年比一年絕望中度過。柏林被圍時,腓特烈大帝甚至準備以身殉國。作為盟友的英國也認為普魯士要崩潰了,不斷催促其放棄抵抗。

然而,1762年初伊莉莎白一世過世,其侄子彼得三世即位。這位親普魯士出了名的沙皇突然改變立場,與腓特烈訂立了攻守同盟,不僅下令停止進攻普魯士,還將正圍攻柏林的2萬俄軍交給腓特烈指揮。

伴隨著布蘭登堡王室的奇蹟上演,腓特烈獲得喘息之機,最終重新集結軍隊擊敗了奧地利。就這樣,身臨絕境的普魯士被「倒戈」的沙俄挽救了。被俄國人從背後捅了一刀,奧地利不得不在戰後承認西裡西亞受普魯士統治,那不勒斯和西裡西島也脫離了維也納統治。

沙俄這次倒戈當然引來奧地利、法國一片叫罵聲,但贏得與普魯士的深厚友誼。通過這場戰爭,沙俄不僅鞏固了其在東歐的勢力,還對維持歐洲大陸均勢起到關鍵作用。

一百多年後的1945年4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病逝之際,柏林再度被俄國人包圍,第三帝國元首也在幻想出現類似的「奇蹟」。

大陸封鎖

半個世紀後,歐洲迎來拿破崙時代。通過一系列戰爭,拿破崙大軍橫掃歐洲大陸,逐漸奠定了在歐洲的霸權地位。特拉法爾加海戰後,拿破崙認識到從海上入侵英國成死路一條,隨後改變戰術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

英法互相「封鎖」對歐洲各國經濟無疑造成很大影響,然而,英國擁有眾多海外殖民地,此時就發揮出優勢了,僅在美洲的貿易,英國就可渡過難關。

相比之下,許多歐洲大陸國家對英國商品有一定需求,同時也需要將本國的原料賣給英國。於是,伴隨著對拿破崙大陸封鎖的不滿,各地的走私一度達到猖獗的地步。

作為與西歐有密切經濟聯繫的國家,沙俄起初同意配合拿破崙對英國實施封鎖並加入了大陸體系。然而,由此對自身造成的經濟壓力很快令沙俄苦不堪言。

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關鍵是對法國擴張一直存有強烈戒心,1811年,沙俄突然宣布退出拿破崙的大陸體系,隨即恢復中斷已久的俄英商貿關係。

大陸封鎖的關鍵時刻竟然「反水」,沙俄這一敵對行為令拿破崙怒不可遏。1812年6月,拿破崙集結60萬大軍,向破壞「大陸體系」的沙俄發起進攻。拿破崙大軍兵敗俄國後,俄軍一路追著法軍打到巴黎。

1814年,作為反法同盟盟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以聯軍總司令身份在巴黎舉行了盛大入城式,至此被譽為「歐洲的救世主」。

同上次救了普魯士一樣,沙俄這次「倒戈」救了英國一命。當時,英國不僅在歐洲被拿破崙壓得喘不過氣,法國還攛掇美國在北美大陸挑起「1812年戰爭」,兩線作戰的英國眼看撐不住之際,沙俄出手了。

「歐洲憲兵」果然名不虛傳,俄國人倒戈一擊瞬間改變了歐洲格局,拿破崙統一歐洲的偉業就這樣斷送在俄國人手上。

一戰

有一種說法,一戰是全世界被塞爾維亞裹進去的,而塞爾維亞背後站的正是歐洲憲兵沙俄。一戰爆發時,為了對抗強勢崛起的德國,英法不得不與他們打心底不待見的俄國並肩作戰。在對一戰結局有決定性影響的1917年,發生了俄國革命和美國參戰兩件大事

彼時,協約國與同盟國兩大陣營打得難分難解,雙方都認定誰挺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羅曼諾夫王朝長達300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宣告結束。隨後的俄國臨時政府繼續履行協約國義務在東線與德奧作戰,但戰績仍一塌糊塗。

當年十月,布爾什維克又通過一場革命奪取了政權。新生的蘇俄主張停戰退出戰爭,隨後在布列斯特與同盟國展開談判。首輪談判破裂後,德奧聯軍發起旨在蘇俄屈服的「拳擊行動」,兵分三路攻入蘇俄腹地,僅11天就兵臨彼得格勒城下。

俄軍一敗塗地,列寧不得不下令遷都莫斯科。1918年3月3日,蘇俄與德奧籤署了「布列斯特和約」,喪失大片領土並賠償60億馬克。蘇俄突然退出戰爭招致協約國一片叫罵,正在西線作戰的英法聯軍傻眼了,對付兩線作戰的德軍還累個半死,百萬德軍從東線掉頭而來,這不是置協約國於死地嗎?

當年4月,美國宣布參戰,身處險境的協約國總算舒了一口氣。沙俄這次「倒戈」徹底激起眾怒,英法隨即以阻止戰略物資落入德國手裡為由出兵摩爾曼斯克,美國和日本也在遠東登陸,「十四國武裝幹涉」紛至沓來,一時間,蘇俄大地遍地狼煙,紅軍、白衛軍、外來軍打作一團。

如果說前兩次「倒戈」還情有可原,那一戰關鍵時刻單方退出戰爭就很不厚道了。不過,新生的蘇俄的確獲得喘息之機,半年後同盟國投降,布列斯特籤訂的割地賠款條約統統不算了,這不是意外之喜嗎?

歷史上這三場戰爭,沙俄的三次「倒戈」招來盟友一致譴責,落得一世罵名。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沙俄不僅在這三次倒戈中獲得了豐厚利益,還改變了歐洲甚至世界格局。真要說有什麼損失,那就是名聲壞了,不過這對俄國來說應該不算事。

文/田瑞安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留言評論,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29年前,冷戰後的哪三次戰爭,對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都知道當今世界是一個一超多強的格局,從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就只剩下了美國這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方面的確都領先全球,尤其是29年前發動了3次大戰,不僅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給我們中國敲響了警鐘!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一個人類歷史上如此龐大的帝國,卻僅僅通過三場戰爭就在英倫半島以外開闢高達數千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那麼英國人是怎麼做到的呢?英國為了遏制法國吞併西班牙的企圖,這是他們一貫推行的「大陸均勢」政策,也就是說英國人認為歐洲大陸必須保持勢力平衡,不能出現一個超級帝國的存在,懷著這樣的目的,英國加入了這場針對法國的戰爭。
  • 19世紀發生這3場戰爭,歷史上作用非常重大,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19世紀的時候全球爆發了三場帝國主義戰爭。這三場帝國主義戰爭是美西戰爭,英布戰爭,還有日俄戰爭。這三場戰爭在歷史上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因為他們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當然了,他的參展方就是美國,古巴,菲律賓和西班牙,在這場戰爭中,西班牙單打獨鬥對抗美國古巴和菲律賓三個國家。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美國獲勝獲得了關島和波多黎各的土地,西班牙把菲律賓賣給了美國,並且在這場戰爭之後,古巴獨立。美西雙方戰鬥時,西班牙的軍隊有七艘巡洋艦,其中一艘是開裂的,五艘是老式的巡洋艦。
  • 我們經歷了三次世界大戰
    如果我說這世界上經歷了三次世界大戰,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因為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外,第三次世界大戰僅僅發生在好萊塢電影與遊戲中。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類經歷了三次世界大戰。先來看看我們熟悉的那兩次世界大戰吧。(老規矩,文末有福利。)
  • 勝負最懸殊的三場戰爭!
    戰爭本質上打的是錢,或者說資源。從來不要低估敵人的勇敢和決死的鬥志。 雞蛋是碰不過石頭的,只有小石頭才能碰大石頭。 以下是歷史上勝負最懸殊的三場戰爭。
  • 歐洲黑歷史:三次被俄國瓜分,只怪波蘭自己太作
    為了壓制俄國貴族的反抗,波蘭軍隊索性開進莫斯科,拿破崙沒做到的波蘭倒是提前完成了,這在兩國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也說明相對混亂的俄國,波蘭實力佔有壓倒性優勢。雖然1612年波蘭軍隊被驅逐出境,但依然奪去了斯摩稜斯克、切爾尼戈夫、塞維爾斯克等三個地區。
  • 普魯士一統德意志的三場大戰!
    德國,位於歐洲西部,領土面積357000多平方千米,作為歐洲一霸,德國曾先後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雖然都以戰敗告終,卻絲毫不影響它在全球的影響力。德意志為何這麼強大呢?追根溯源,我們先從德意志的統一談起。
  • 沙俄,幾百年玩命擴張,瀕臨11處海域,為何海岸線僅排世界第四?
    拜佔廷帝國滅亡後的1469年,當時的羅馬教廷做出一個改變歷史的重大決定:把拜佔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婭許配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為此,羅馬的當權者可謂費盡心機,教皇親自撮合這門婚事。渴望保留羅馬帝國王室的血脈可以理解,但為何選中俄羅斯呢?
  • 過去十年最動人的五場比賽!科比謝幕戰上榜,三場和詹姆斯有關
    在NBA歷史長河中,幾乎每一個時代裡都會有一些裡程碑式的瞬間,這些瞬間將會被球迷永遠銘記。近日,美媒評選了過去十年裡NBA最偉大,最動人的五場比賽,而這其中勒布朗·詹姆斯先後三次上榜,這也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影響力。這裡咱們就來看看到底是哪五場比賽吧。
  • 波蘭三次被滅國,又三次復國,它為什麼會這樣悲慘的命運
    波蘭地處歐洲中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疆域廣闊,經濟發達,還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戰時,夾在蘇德之間的波蘭,在英法推動下,和周邊的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立陶宛緊密合作,形成對德國的戰略包圍。可是當德國入侵,不僅素有世仇的蘇聯參與了瓜分波蘭領土,其它周邊鄰國也坐視波蘭被吞併,有的甚至拍手叫好,落井下石。
  • 日俄戰爭中,為何歐洲老牌帝國沙俄會敗給亞洲新進崛起的日本?
    日俄戰爭時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那日俄戰爭中,為何歐洲老牌帝國沙俄會敗給亞洲新進崛起的日本?對於日本無孔不入的民間情報工作,庫羅帕特金在回憶錄中寫道:「日本人準備戰爭已有十年之久,不但研究了該地區,還在該地區布滿了特務,這些特務對他們的貢獻非常之大……他們通常總能得到關於我軍實力和作戰計劃可靠的情報。」
  • 這三場勝仗,使西方列強不敢小瞧
    按理來說,清朝在乾隆去世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不管是鴉片戰爭,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包括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都是輸得體無完膚,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從乾隆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且如此孱弱的一個政權,再加上連吃了這麼多場敗仗,還面臨外交內困的處境,為何清政府還能苟活到1912年呢?
  • 該國從歐洲第一淪落到被滅國,又三次復國,國土直接丟了四分之三
    三百多年前,波蘭面積有115萬平方公裡,北抵芬蘭灣,東到莫斯科的郊外,南到烏克蘭,是歐洲一等一的強國。波蘭歷史真正開端的是10世紀的大波蘭。「波蘭」起初只是地區部落的名字,後來成為「波蘭王國」。核心是波茲南和格列茲諾,看地圖就知道,這個地區北鄰波美拉尼亞,西鄰西裡西亞,總而言之就是離波希米亞和德意志本土都很近。
  • 落後世界的沙俄帝國,為何蘇聯一接手便迅速崛起?這三點缺一不可
    近代史中,沙俄應該算是最差勁的列強,甚至在日俄戰爭中連「新生列強」日本都打不過,最多只能算是一個二流國家。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十月革命」後,也就是蘇聯全面接受以後,整個就大變樣了,一躍成為世界級強哥,甚至在後來與美國並列成為世界兩極的強大存在。
  • 冰島KO英國,不止在球場;這三場戰爭,冰島對英國,也大獲全勝
    不止在球場上,冰島逆襲過英格蘭,就是在戰場上,冰島也曾經打敗過英國人,而且是三局三勝,這三場戰役就是冷戰期間著名的「鱈魚戰爭」。大概在中國唐朝的時候,世界上還有兩個很大的適合人類居住的島嶼,沒有人居住,這就是紐西蘭和冰島,這兩個島那個時候還保持原生態。
  • 詹姆斯季後賽27次三雙,距離歷史第一隻差三場
    ESPN數據顯示,這是詹姆斯35歲之後第四次在季後賽裡得到三雙,位列NBA歷史第一位。除了詹姆斯之外,歷史上35歲之後的球員總共只在季後賽裡得到過三次三雙,分別由克裡斯-保羅、約翰-斯託克頓和埃爾金-貝勒得到。
  • 為何九進總決賽三次奪冠的詹姆斯歷史地位這麼高,西強東弱的格局
    雖然同樣是三個總冠軍,但是說道庫裡和詹姆斯的歷史地位,所有人都知道詹姆斯更偉大,甚至詹姆斯是可以跟喬丹媲美的人物,說是歷史第二巨星也不為過,那麼為何庫裡五年三冠,而詹姆斯九次進入總決賽,三次奪冠,反而歷史地位更高呢?
  • 沙俄彼得大帝改革後在歐洲縱橫捭闔,同時期的康熙在做什麼?
    彼得一世看到了沙俄與歐洲的巨大差距進行了社會制度的轉型,而康熙只能在封建制度生命周期的末期進行修補博取康乾盛世的虛名;最終清王朝還是在社會發展制度的代差下,淪為列強宰割的犧牲品。清俄之間的差距的拉開並且差距越來越大,根本原因就在於兩位君主的格局和作為。
  • 蘇德戰爭中三場重量級的對抗,哪一場戰役對德軍影響最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慘烈戰爭,而蘇德戰場又是這場大戰中最為慘烈的戰場。在這場耗時近4年的戰爭中,蘇德兩國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與資源,也都遭遇了空前的損失,戰敗的德國可以說是一片狼藉,蘇聯也是損失慘重。
  • 海賊王規模巨大的5場戰鬥,其中路飛參與三場,兩場存在於歷史
    而在過去的海賊王劇情中,大大小小的戰爭也打了數十場,在這些戰爭裡,有幾場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對世界格局也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司法島之戰司法島之戰是很多海米心中的經典戰役,為了殲滅草帽一夥,海軍發動了屠魔令,駐守在司法島的海軍全體出動,5位海軍中將到場,配合cp9作戰,而路飛這邊也有弗蘭奇一家以及水之都的援軍,規模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