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據悉,自打響全面脫貧攻堅戰以來,嘉興市通過平臺化引導產業發展、多渠道開展消費扶貧、「組團式」實施智力幫扶、大數據推進勞務協作、全領域倡導社會扶貧等做法,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攜手結對地區共同書寫了情動「東西」的時代答卷。
截至今年2月,嘉興市結對的四川阿壩州若爾蓋、九寨溝、黑水和宜賓市屏山4個縣已全部脫貧摘帽,其中屏山縣位列四川省66個受幫扶縣考核第一名,黑水縣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成績和群眾滿意度名列四川省38個摘帽縣第一名;產業扶貧模式不斷創新,浙川紡織產業扶貧示範園被評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飛地扶貧效果顯著,與山海協作結對地區實現「消薄飛地」全覆蓋,累計向結對地區兌現收益3130萬元;消費扶貧如火如荼,2019年累計完成消費扶貧5.7億元;厚描民生底色,援建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嘉興海寧讓「家宴中心」華麗轉身「公共廚房」,嘉興港區在布拖縣援建設施最好最全幼兒園「交鑰匙」工程……一個個詳實的成績單,生動彰顯了幫扶路上的嘉興力量,見證了跨越千裡、情貫東西的深情厚誼,也全面構建起嘉興市因地制宜、全方位、寬領域、多角度的精準幫扶大格局。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而2020年,嘉興市又被賦予了新的幫扶任務,新增四川涼山州的11個國扶辦掛牌督戰村脫貧摘帽任務。
越是臨近最終的勝利,越是艱苦卓絕的時刻。嘉興市攜手結對地區,響鼓重錘,凝心聚力、奮勇前進,以志在必得的信心、爭分奪秒的狀態、攻堅克難的幹勁,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
有準度——
「所需」「所能」精準對接,產業扶貧更有生命力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而產業的培植和壯大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基於科學的研判。只有立足於結對地區特色資源優勢,實現結對兩地資源互補,因勢利導,推進產業扶貧,才能為產業發展架起堅實槓桿,讓扶貧產業更有生命力。
海鹽縣和屏山縣的成功牽手,就是嘉興市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找準結合點的驗證。東部,紡織服裝產業是海鹽縣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當地具備紡織產業轉移輸出的能力和優勢,但日益面臨環境容量制約、成本競爭加劇、產業升級梗阻等現實問題;西部,屏山縣有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艱巨、工業基礎弱等問題,但依託宜賓絲麗雅原料龍頭企業、向家壩水電站「留存電」特殊電價優勢,正積極打造要素成本窪地、產業配套高地、人力資源富地。
著眼於兩地的差異性和互補性,海鹽縣與屏山縣商定在屏山縣共建「浙川紡織產業扶貧協作示範園」,推動「海鹽所能」與「屏山所需」實現精準對接,努力打造西南最大生物基紡織特色產業基地。截至2020年8月,該園區已引進浙江天之華公司等紡織企業33家,其中投產16家,籤約紡紗產能377萬錠、紡絲9萬噸、織布1億米,服裝3000萬套、產業用紡織品4萬噸,計劃總投資143.8億元,投產後可實現總產值200億元以上,2019年產值達50億元以上。同時,園區吸納就業3200人,其中貧困人口1042人。
因地制宜找準結合點,產業扶貧更有準頭。與此同時,嘉興市還依託龍頭企業品牌、市場、訂單等資源優勢,系統謀劃產業扶貧,把發展成果能否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項目能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扶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其中,桐鄉市發動當地龍頭企業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四川省阿壩州33億元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平湖市投資建設屏山縣10億元時尚產業園項目;秀洲區大力推動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團實地考察若爾蓋縣並籤訂合作協議。
有深度——
創新「飛地」抱團升級,共建共贏迸發新活力
這些年深耕東西部扶貧協作,嘉興市已經不再是「單向輸入」的簡單幫扶,而是逐步轉變為以項目合作為紐帶、惠及雙方的緊密互動,共享共贏,以幫扶為紐帶最終實現兩地的共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飛地扶貧」模式應運而生,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理念。
如何讓「錢生錢」,奧秘就在土地「飛」到優質平臺。
跨越地理的界限,嘉興市創新飛地抱團模式,讓原本「天女散花」的幫扶資金,變成了股金,植入了「造血功能」,激發了內生動力,實現資源挪位、價值翻倍,打造出產業精準扶貧新樣板。
「南湖—若爾蓋」飛地園區,在2019年12月底已正式開園,以引進精密機械裝備及新材料產業關聯產業為主,以「畝均論英雄」為導向,並通過「投資固定回報+租金稅收返還」的方式,每年為若爾蓋提供1000萬元以上的經濟收益。目前,已有「浙江全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高藝科教有限公司」等2個項目入駐園區內,預計達產後年產值2億元左右,畝均稅收48萬元左右,全力打造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共建產業平臺的典型樣板。
作為全省首個跨省跨縣「三地共建」飛地平臺,嘉善-慶元-九寨溝飛地園區自誕生之初就集聚了關注的視線,其位於嘉善縣大雲鎮,現已有6家企業有意向入駐園區,去年已與富億德、巨升2家中外合資企業舉行首批項目入駐籤約儀式。它的出現,不僅將山海協作與東西部對口幫扶有機結合,同時更為三地的發展打造了高要素集聚的平臺,更好地推動慶元和九寨溝兩縣的產業轉型升級。
經開區-黑水飛地園區——中德產業園,一期在2019年6月竣工使用,項目總投資1.92億元,引進高端(精密)機械設備製造業、汽車關鍵零部件製造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等,目前已有艾維迪生命科技、西柏思電梯兩個項目入駐。
循跡嘉興市的這一個個飛地扶貧項目,不難發現,這些跨省合作產業園積極打造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的優質平臺,且定位幾乎都錨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資源共享、高層次合作,謀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澎湃著無限的活力與生機。
隨著多個「飛地抱團」項目的落地實施,嘉興市積累了豐富的「飛地」經驗,結對地區也同步兌現了可觀的收益,其中嘉善飛地去年返還九寨溝700萬元、今年返還1070萬元,南湖區今年返還1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產業園還將優先招用結對地區技能人才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帶動結對地區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增收,從根本上激活結對地區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有廣度——
架起產銷高速通道,集聚全社會力量齊助力
消費扶貧是推動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新鮮、快捷地對接消費市場,「立竿見影」實現效益的有效舉措,是打通產業扶貧「最後一公裡」、促進扶貧事業可持續的重要方式。2019年嘉興消費扶貧佔全省消費扶貧比重17.8%。
這張消費扶貧成績單的背後,是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扶貧開發、多方助力的成果。
金秋九月,瓜果飄香,又是一年扶貧產品大量上市的季節。在嘉興水果市場,來自西部的粑粑柑、青脆李、石榴,個頭飽滿、新鮮多汁,引來一陣陣消費熱潮。
近幾年,嘉興水果市場積極與四川、湖北、貴州、吉林等結對地區的果品產區建立緊密聯繫,探索出一條依託專業市場走出區域農產品產銷合作帶動消費扶貧的新路徑。僅2019年,嘉興水果市場的佳斯果、寶都、恆旺等果商向四川地區收購的水果總金額1.55億元。
不僅如此,嘉興市還積極開展技術幫扶和規範種植標準,以鏈條式產業改造進一步助推水果提質。2019年,屏山茵紅李示範園高標準種植基地優質果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優質果產量達1萬噸,銷售價格4.3元/斤,是2018年2倍多,實現了以300萬元扶貧投入撬動全縣1.5億元的脫貧增收奇蹟。
與此同時,嘉興市突出模式創新,進一步做大消費幫扶。去年累計幫助對口幫扶地區銷售特色農產品5.7億元。紮實推進「萬畝億元」工程,創新區域農產品產銷合作模式,景明果業、西域商貿等嘉興優質果企已建成精品甜瓜示範基地近4000畝,實施包購包銷的「訂單農業模式」。
「我們不僅要共享廣闊的東部市場,還要充分地發揮技術、人才、資金、平臺優勢,從根本上為幫扶地區的農業賦能,以先進的理念驅動當地農業的轉型升級、現代化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扶貧的政策紅利、市場紅利最後都能真正落到貧困地區的扶貧產業發展、貧困人口的增收脫貧上。」嘉興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辦公室(市對口辦)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而在決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大戰役」的關鍵時刻,嘉興市也通過包飛機、包火車、包專車等「硬核」方式,第一時間確保對口地區務工人員安全返崗、為復工復產提供「嘉」速度。頗為大手筆地架起勞務輸轉橋,積極做好一系列政策配套,讓對口地區務工人員「願意來、過得來、留下來」,讓就業脫貧立竿見影地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可觀效果。
「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其實,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關鍵,就是要為貧困地區自我發展創造條件,激發和培育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持續反貧困和促進發展的有效機制。
跨越千裡,山海情深。嘉興市以更真摯的情感和飽滿的熱情,攜手結對幫扶地區重新梳理、審視那片土地,充分發揮浙江特色優勢和經驗做法,與對口地區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後發優勢緊密結合起來,架起資源互補、優勢共享、合作共贏的橋梁,在越來越緊密的合作中,奔競在共同小康的徵途中,長帆高懸、蹄疾步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