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度納進入球場。
他的足跡遍布那些城市與球場。在那些球場的草皮上,在觀眾席的座椅間,曾經的吶喊與歡呼依然聲聲入耳。
1976,初登舞臺
馬拉度納球場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青澀的馬拉度納代表阿根廷青年人隊初次登場。
1976年,未滿16歲的馬拉度納初次為阿根廷青年人成年隊登場。幾分鐘後,他以一個穿襠過人博得了滿堂彩。
儘管初登舞臺便技驚四座,當時在場的觀眾也很難想像這個眼前的小男孩日後將站在世界之巔。
在青年人,馬拉度納度過了他職業生涯早期的時光並開始嶄露頭角。儘管沒有贏得任何榮譽,他在代表青年人的167場比賽中攻入了驚人的115球。
馬拉度納為阿根廷青年人效力時的照片。
2003年,在新球場重建竣工後,阿根廷青年人俱樂部將球場改名為馬拉度納球場,以紀念這位阿根廷民族英雄。
上圖:以馬拉度納命名的阿根廷青年人主場
下圖:馬拉度納去世後,阿根廷青年人俱樂部為馬拉度納點燈以紀念這位傳奇。
1982,登陸歐洲
諾坎普球場
西班牙巴塞隆納
比賽時的諾坎普球場。
在一屆令人失望的世界盃後,阿根廷隊在第二階段小組賽打道回府。而馬拉度納則以一張報復性犯規的紅牌憤然離場,留下一地雞毛。
儘管如此,馬拉度納的身價依舊能夠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足球運動員。
在1982年的夏天,馬拉度納以在當時創紀錄的轉會費(500萬歐元)轉會巴塞隆納,站在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諾坎普球場中央。
馬拉度納站在諾坎普中央。
1983年6月26日,巴塞隆納在世界上最知名的國家德比(El Clásico)中擊敗了皇家馬德裡。那場比賽中,馬拉度納成為了第一個讓客場皇馬球迷起立鼓掌的巴薩球員。
比賽中馬拉度納輕巧地晃過皇馬後衛胡安·赫塞打入一球,這一進球徵服了挑剔的皇馬球迷。在短暫的肅靜後,伯納烏的觀眾開始起立鼓掌。
左圖:倒黴的胡安·赫塞,成為了馬拉度納偉大瞬間的註腳。
右圖:代表巴塞隆納的馬拉度納與代表瓦倫西亞的肯佩斯,後者帶領阿根廷於1978年捧起世界盃。
1986,上帝之手
阿茲臺克體育場
墨西哥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阿茲臺克體育場。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阿根廷在賽前並不被人所看好。他們在世界盃預選賽階段磕磕絆絆,而在84年的尼赫魯金杯賽中,缺少馬拉度納的他們甚至以0-1輸給了中國隊。
相比陣容星光熠熠的巴西和法國等奪冠熱門們,阿根廷陣中除了核心馬拉度納和巴爾達諾,只有四名球員在歐洲俱樂部效力。
1986年阿根廷的首發11人,由馬拉度納領銜。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拉度納幾乎以一己之力帶領阿根廷奪下了大力神杯。
整屆世界盃,馬拉度納打入5球助攻5球,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阿根廷全部14粒進球中的13粒。墨西哥城的阿茲臺克體育場則見證了這一路上馬拉度納最經典的三場比賽。
阿茲臺克體育場獻花紀念馬拉度納。
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遭遇英格蘭。這場比賽由於其獨特的時代背景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1982年,為了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現名福克蘭群島),阿根廷與英國之間爆發了一場為期2個月的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阿根廷人灰頭土臉地在家門口認輸告終。
649名阿根廷士兵陣亡,而阿根廷國內對英國政府的敵對情緒則抵達了峰值。
如今的福克蘭群島以兩件事聞名於世:帝企鵝和馬島戰爭。
這樣的情緒延續到了足球場上。當馬拉度納和阿根廷人踏入四分之一決賽的比賽場時,這場比賽無異於「國讎家恨」的另類延續。
在一個相對沉悶的上半場後,比賽風雲突變。第51分鐘,在由馬拉度納策動的禁區前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配合後,他插入禁區高高躍起在門將希爾頓面前用手將球打入了球門。
英格蘭球員紛紛抗議,而馬拉度納已經開始肆意慶祝了。主裁和邊裁對了對眼,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確認這一進球的合法性。
疑罪從無,進球有效,馬拉度納偷天換日般地在全世界面前欺騙了所有人。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馬拉度納嘟囔道:"這一部分是馬拉度納的頭,另一部分是上帝的手。」
由此,「上帝之手」的名聲不脛而走。
「上帝之手」。
而四分鐘後,他從中線帶球晃過英格蘭全隊後防線,連過五人將球小角度推入網窩 —— 這粒進球事後被評為「世紀進球」。
馬拉度納在下半場短短五分鐘內打入了世界盃歷史上最無恥與最光彩的進球。而以這樣不公正又心服口服的方式擊敗英格蘭,則讓整個阿根廷陷入到復仇的快樂之中。
連過五人,「世紀進球」。
半決賽,在同一片草坪,馬拉度納再次以一己之力摧毀了比利時的防線。
他在比賽中再次梅開二度,其中包括一次中路不可思議的個人奔襲表演。
馬拉度納晃暈了比利時整條防線。
決賽中,馬拉度納收到了老對手德國隊的特別照顧。在一場相對寂靜的表現後,頑強的德國人在下半場連搬兩球。
正當阿根廷人陷入搖搖欲墜的境地時,比賽第79分鐘馬拉度納靈光一現在中圈弧不停球送出直塞,布魯查加心領神會順勢單刀破門。3-2,阿根廷絕殺險勝德國捧杯。
馬拉度納助攻布魯查加一劍封喉。
馬拉度納帶領不被看好的阿根廷人舉起了大力神杯,而他賽後在阿茲臺克體育場更衣室內高吼「Argentina!"的畫面,則被永遠銘記。
上圖:1986年馬拉度納在阿茲臺克體育場帶領阿根廷舉起大力神杯。
下圖:馬拉度納在更衣室怒吼「Argentina!"。
1990,絕境逢生
阿爾卑球場
義大利都靈
都靈雪山腳下的阿爾卑球場。
關於1990年夏天的幻夢在賈尼尼《義大利之夏》的歌聲中開幕。而對阿根廷人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衛冕之旅。
在以小組賽第三名的成績勉強出線後,阿根廷將在八分之一決賽中面對老對手巴西隊。彼時巴西陣容豪華,而阿根廷則捉襟見肘。
1990年世界盃主題曲《義大利之夏》專輯封面。
在阿爾卑球場,馬拉度納俱樂部死敵尤文圖斯的球場,比賽的進展如同觀眾想像的一般一邊倒 —— 阿根廷門前風聲鶴唳,僅上半場巴西隊就打中了四次門框。
佔盡優勢的巴西人進球帶走勝利看起來只是時間問題,然而馬拉度納卻不這麼想。
比賽的第81分鐘,他帶球在中圈蝴蝶穿花,送出一記直塞,風之子卡尼吉亞掠過阿爾卑球場的草坪一劍封喉。飽受腳踝傷勢的困擾,那時的馬拉度納已經失去了四年前致命的速度,但他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技藝與狡猾在關鍵時刻帶走比賽。全場比賽巴西對阿根廷射門比22:2,比分0:1。
馬拉度納助攻卡尼吉亞一劍封喉。
1990,全城傾倒
聖保羅球場
義大利那不勒斯
馬拉度納在那不勒斯登場亮相。
1984年,在巴塞羅納度過了兩年不算太愉快的時光後,馬拉度納動身啟程前往那不勒斯。穿上地中海般憂鬱的水藍色球衣,馬拉度納抵達了他俱樂部生涯的巔峰。
在馬拉度納效力那不勒斯期間,義大利富裕的北部地區和相對貧困的南部地區之間緊張的政治局勢達到了頂峰。七年間馬拉度納帶給那不勒斯俱樂部歷史僅有的兩座意甲冠軍獎盃。
馬拉度納不但以球技徵服了北方傳統豪強米蘭與尤文圖斯,與此同時,他個人傑出的魅力也徵服了那不勒斯這座城市。
馬拉度納為那不勒斯捧得意甲獎盃。
在那不勒斯人的心中,馬拉度納的地位高於教皇。
而當1990年世界盃半決賽阿根廷做客聖保羅球場對陣義大利時,近半數的當地觀眾甚至叛變轉為支持馬拉度納與阿根廷。
馬拉度納在聖保羅球場。
直到今天,人們仍可以在那不勒斯各處找到關於馬拉度納的街頭藝術品和壁畫。
而在星期三晚上,數千人聚集在聖保羅球場附近,以向他們的英雄致敬。
左右滑動查看:當地球迷聚集在聖保羅球場邊紀念馬拉度納。
而那不勒斯市長則建議將聖保羅球場改名為馬拉度納球場,以紀念屬於他們的城市英雄。
聖保羅球場將重新以馬拉度納命名。
1994,電視怒吼
福克斯波羅體育場
美國福克斯波羅
福克斯波羅體育場,NFL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的前主場。
1994年的美利堅對於阿根廷人和馬拉度納來說都是想要忘卻的回憶。在小組賽氣勢如虹的贏下前兩場比賽後,馬拉度納因賽後藥檢麻黃鹼成陽性被逐出世界盃。
而失去了馬拉度納的阿根廷則丟了魂一般,在八分之一決賽便負於哈吉領銜的羅馬尼亞草草收場。
馬拉度納藥檢陽性後接受媒體採訪。
即便如此,在首戰希臘的比賽中,在福克斯波羅體育場,馬拉度納還是留下了自己在世界舞臺上最後的瞬間。
在阿根廷隊一連串禁區前配合後,馬拉度納爆射將球打入死角。進球後的他不受控制地衝著鏡頭怒吼,一如他本人一般 ——「天使與魔鬼」 的混合體。
馬拉度納衝著鏡頭怒吼。
1995,榮歸故裡
糖果盒球場
阿根廷布斯諾斯艾利斯
糖果盒球場三面看臺由傳統階梯式無座位看臺構成,第四面看臺則是垂直而建的,這樣的形狀酷似一個糖果盒子,因此被稱為「糖果盒球場。
1995年,帶著滿身的榮譽與傷痛,35歲的馬拉度納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博卡青年,這家馬拉度納童年夢想中的俱樂部迎回了球王。
1981年,當馬拉度納在那裡短暫停留時,他還是一隻來自潘帕斯草原的雛鷹。如今那隻雄鷹早已振翅飛過了世界之巔,是時候回家了。
1995年,35歲的馬拉度納回歸博卡。
回到糖果盒球場,回到熟悉的拉丁區,回到色彩斑駁的街道與探戈舞蹈,馬拉度納在職業生涯最後兩年度過了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而退役後,作為博卡的終生球迷,他的名字也被寫入俱樂部的悠長歷史中。
馬拉度納去世後,阿根廷各大俱樂部紛紛點燈紀念傳奇。而博卡青年則僅僅點亮了馬拉度納在糖果盒球場的私人包廂。在夜晚的星辰中,馬拉度納於糖果盒化作永恆。
今夜你將永恆。
1997,掛靴歸隱
紀念碑球場
阿根廷布斯諾斯艾利斯
河床主場紀念碑球場。
馬拉度納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停留在死敵河床的紀念碑球場。在那裡,他帶領博卡青年2:1擊敗河床。而五天後,他於37歲生日宣布退役掛靴。
上圖:馬拉度納代表博卡出戰河床。
下圖:馬拉度納最後一戰告別足球。
作為阿根廷聯賽最知名的兩支傳統豪強,博卡青年和河床之間的關係可謂水火不容。
兩支球隊的競爭時常被抬升到體育運動外的維度:博卡青年被視為代表底層工人階級的球隊,而河床則得到中產階級與富人的支持。兩隊的比賽經常升級為暴力衝突,球迷之間時常爆發鬥毆與流血事件。
博卡與河床比賽場面「火爆」。
然而馬拉度納去世後,阿根廷街頭一對博卡球迷與河床球迷被拍到相擁痛哭。也或許只有他,能以足球的名義讓兩隊球迷暫時放下芥蒂,握手言和。
博卡球迷與河床球迷相擁痛哭。
2010,失意非洲
開普敦球場
南非開普敦
開普敦球場建於美麗的海邊。
掛靴後,馬拉度納並未完全離開足球。在他並不算成功的執教生涯中,唯一值得一提的可能得算上2010年帶領阿根廷國家隊徵戰世界盃了。
可惜,故事的結局並不太美妙。阿根廷以0:4在老對手德國隊面前慘敗出局,而馬拉度納則在開普敦球場的夜空中留下了自己執教生涯最後的背影。
上圖:做教練的馬拉度納在替補席略顯無奈。
下圖:「主教練」馬拉度納與梅西,兩代球王的傳承。
2018,烈士暮年
聖彼得堡體育場
俄羅斯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體育場,被譽為全歐洲最現代的球場之一。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儘管馬拉度納曾短暫輾轉執教一些俱樂部,但他最後一次以足球的名義讓世人銘記,是在18年世界盃阿根廷對陣奈及利亞的小組賽生死戰中。
那場比賽中,憑藉羅霍的進球,阿根廷絕殺奈及利亞死裡逃生驚險晉級。而馬拉度納在聖彼得堡球場邊觀賽,振臂高呼的場景則被電視轉播和攝影記者記錄下來。
馬拉度納助威的動作幅度之大,令同伴不得不緊緊抓住他,以防他從看臺跌落。
在聖彼得堡球場邊振臂高呼為阿根廷助威的馬拉度納。
賽後,馬拉度納由於過分激動,心臟出現問題被緊急送醫治療。在晚年糟糕的身體狀況下,馬拉度納對足球與國家毫無保留的熱情展現了他那顆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的赤誠之心。
在理想的畫面裡,馬拉度納如風一般帶球穿過阿茲臺克體育場的中圈弧,他將盤過英格蘭全隊的防線,輕巧地將球送入網窩。講著西班牙語的解說聲嘶力竭地拖長了音:「Diego Maradonaaaa!Goalllllllllllllllllllllll!」後面就都聽不太清了。然後,馬拉度納將從墨西哥城如浪的喧囂中如一尾鱒魚般探出頭來。
但那不會再有了 —— 他的靈魂如今在上帝的手裡。而這一次,希望馬拉度納不會再頑皮地嘗試著用它打進一粒進球。
夕陽下的聖彼得堡體育場。
撰文 心予
編輯 調反唱唱
排版 白思銳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