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風採】王強眾:帶領農民一起致富

2021-02-15 江蘇百斯特農業

今年二月,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檢察院的黨員冬訓活動如期展開。這一次黨員冬訓淮安區檢察院的幹警走進企業,來到了位於淮安區施河鎮的江蘇百斯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一次實境教學。

一走進公司的農場,幹警們就被這裡的繁忙景象所吸引:農戶們正在採摘成熟的西蘭花和上海青,質檢員則有條不紊的檢測著蔬菜的農藥殘留,蔬菜種植大戶正準備著把檢驗合格的蔬菜運送到公司總部。看著成熟的瓜果蔬菜和忙的熱火朝天的農民,幹警都被這樣的氣氛感染,紛紛蹲在地上研究起了蔬菜的長勢。

這家公司的掌舵人叫王強眾,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的另一個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江蘇共創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2017年從熟悉的人造草坪領域涉足現代農業,王強眾有自己的看法:「我生長在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深厚感情,我們農民朋友非常艱苦,他們的收入也是來之不易。我的一個願望就是要進入現代農業,帶領農民一起致富。

淮安區施河鎮地處淮安、揚州、鹽城三市交界,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資源匱乏。但施河人硬是不等不靠不要,打造出了聞名遐邇的教學具產業。
王強眾就是地地道道的施河人,是施河教學具產業眾多從業者中的一員。此前,他做過教師,跑過客運,小日子過得殷實富足。但1996年淮安共創教學設備有限公司的成立,宣告了王強眾創業之路的啟程。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王強眾的帶領下施河現代教育裝備產業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現代教育裝備產業基地,擁有現代教育裝備企業246家,標準化廠房100多萬平方米,有電教裝備、實驗室裝備、體育裝備、教室裝備、數位化校園等9大類2000多個品種的產品,從業人員達到1.2萬人,5000多名供銷員遍布全國各地。

同時,施河也是全國最大的現代教育裝備產品的集散地,全球現代教育裝備產業的窗口,引領著現代教育裝備的發展方向,且成功完成了數位化校園、動漫課件、教育軟體、智能體育的轉型。

不僅僅在教學具行業做到華東地區的翹楚,在人造草坪行業王強眾取得了更大的成功,這都源自一次美國之行。2001年下半年,他到美國參加ABC國際展會,在這次展會上發現了一個前景廣闊的產業--人造草坪。回國後,他立即組織論證,並於翌年投資1600多萬元啟動人造草坪項目。

一部震驚業界的「黑馬」傳奇故事開始書寫。從此,王強眾和他的企業走上了轉型發展的跨越之路。

王強眾至今仍然無法忘記初涉人造草坪產業時的種種艱難。除了對人造草坪這一國內新生事物的種種誤解外,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國產人造草坪的質量問題。

王強眾就從最擔心的入手。當別人忙著找客戶做銷售的時候,王強眾卻忙著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和專業的工程師隊伍,並四處尋找先進設備和高質量的原材料供應商,致力於提高產品的質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強眾堅持以創新贏得市場,共創人造草坪獲得了外觀設計、實用新型等多項專利,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短短十年時間,共創草坪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一躍成為全球人造草坪企業的領跑者、產銷量全球第一,並通過國際足聯FIFA論證,國內市場所佔份額達45%以上,產品暢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就業崗位2600多個。同時,王強眾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投資9800萬美元,興建越南共和國西寧省人造草坪生產基地。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王強眾一直為農民發聲,他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於打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先一公裡"的建議》。王強眾認為,產業帶領農民致富難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沒有規模;二是沒有市場;三是農民搞養殖、種植的科學性不夠。

基於這樣的考慮,王強眾自籌資金創立完中央廚房項目,建成了農產品生產基地。基地主要包括自營基地、合作農場,以及和農戶合作。在和農戶合作過程中,王強眾根據中央廚房需求來給農民下訂單,並為農民提供生產資料、知識培訓,從而保證農產品的品質。

王強眾介紹,中央廚房模式惠及當地6000多農戶,為他們帶來增收,產業致富被證明是成功的。王強眾算了一筆帳:「淮安地區主要是種植水稻和小麥,成本高、價格低,基本上一畝地收益五六百塊錢。現在根據需求種植揚州青、上海青這樣植物,以一年種植四到五季計算,收益最少在2萬塊一畝地。」

王強眾認為企業的成功「絕不僅是因為開端好、機會好,更是因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好,沒有國家的扶持,就沒有後來的迅速發展」,所以,「我們更應增強企業責任感、反哺社會,為社會多作貢獻。近年來王強眾先後為全國紅軍學校捐贈價值300多萬元的人造草坪。連續10年給淮安區慈善機構捐資200多萬元人民幣。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為特殊教育學校捐資等等。2018年,江蘇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彰會上他獲得了「全省扶貧濟困獎」。

在今年淮安市淮安區施河鎮召開的綜合目標考核表彰大會上,王強眾把一塊「服務地方經濟先進單位」的牌匾頒發給了淮安區檢察院。

「頒發這塊牌匾目的就是要代表施河的民營企業家們,感謝一年來淮安區檢察院為民營企業發展所作的貢獻。淮安區施河鎮民營企業多,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教具生產基地,但在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民營企業主法治意識欠缺的短板也嚴重製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王強眾說道。

在過去的一年裡,淮安區檢察院檢察官們走訪了施河鎮大大小小50多家民營企業,開展了很多「接地氣」的法律服務。除了問卷調查、法治座談,還及時幫助解決企業所面臨的法律問題。

「這兩年淮安區檢察院黨員冬訓的課堂都放到了我們公司,我本人也受邀到檢察院進行兩會精神宣講,正是這樣的互動讓我和檢察機關走的更近、心貼的更緊了。」王強眾表示,將履行好代表職責,和檢察機關共同維護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風採」楊勇:我是鄉親看著長大的孩子 帶領群眾共同發展...
    楊勇,來自全省脫貧攻堅20個極貧鄉鎮之一的平塘縣大塘鎮,是一名縣人大代表。10餘年來,他致力於發展農業產業,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註冊1000萬元建立了平塘縣谷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紮根貧困山區,為家鄉脫貧致富奔小康積極履職。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劉根全:做好事辦實事 領航致富「快車道」
    為全面展現人大代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使命擔當,「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人大發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特別策劃「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活動,面向全省五級人大代表徵集相關稿件,並將擇優精選100篇同步推出。今天推出第八十一篇,敬請關注!
  • 海門區三陽供銷社紮實推進聯合社建設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海門區三陽供銷社紮實推進聯合社建設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來源: 海門區社 發布時間:2020-12-14 字體:[ 大 中 小 ] 為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帶動更多的農民共同致富,實現抱團發展、資源共享、減少投資風險
  • 【人大代表風採錄】俯首甘為孺子牛——記省、市人大代表楊有義
    【人大代表風採錄】俯首甘為孺子牛——記省、市人大代表楊有義 2020-10-16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定的羅小英,致富不忘家鄉人 !
    雲浮市第六屆人大代表羅小英,心繫群眾,真誠履職,致富不忘家鄉,帶領群眾奔小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分展現了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的風採。...作為一名出自農村的人大代表,羅小英在務農期間深有感觸。她一直在思索著如何在農村這塊土地上帶領留守婦女創出一番事業。羅小英當選雲浮市第六屆人大代表後,在各級人大組織的農村調研視察等履職活動中開闊了眼界,深深體會到三農是國家的基礎,看到農業農村這塊大有為,心裡再一次想到了農村創業。
  • 人大代表風採|三講三做當表率 為民履職展風採
    面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場大考,市人大代表滿懷著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和熱愛,肩負著人民的重託和期待,踴躍投身「三講三做當表率」活動,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守初心擔使命、當先鋒作表率、架橋梁當紐帶,展現了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為民服務中擔當盡責的動人風採。連日來,本報記者對奮戰在一線的部分市人大代表進行了採訪。
  • 一步一個腳印帶領村民致富
    【退役軍人風採錄】「這些天,我重點講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幫助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等政策內容。」在部隊幹了25年的張建國,退役後自主創業,致富後選擇回鄉為農村發展、鄉親致富而努力拼搏。張建國的家鄉東下莊村,是一個群山環繞、溝壑縱橫的偏遠貧窮小山村。2005年,身為廣州空軍某部團職幹部的張建國轉業時,選擇在廣州自主創業,短短兩三年就打拼出上千萬元資產。
  • 方城四裡店:人大代表助力鄉村振興顯風採
    中原民生網 方城訊(趙廣甫 麻林傑)近年來,方城縣四裡店鎮各級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決策、監督和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參與社會經濟建設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了鄉村振興,彰顯了基層代表風採。
  • 【代表委員風採】張禎:絕不能辜負群眾的重託和期望
    「既然當上了人大代表,就應該為選區選民代言表意,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現在我致富了,就應該為家鄉盡一份力,回報養育我的故土。」每年兩會召開前,張禎都要專門騰出時間到周邊村子裡「轉悠聊天」,組織選民代表開座談會,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聽取鄉親們的意見和呼聲,以便在兩會上積極反映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知道農民生活的苦處。我總喜歡和村裡的鄉親們打交道,聽聽大家有什麼困難和煩惱,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 嶽陽一女村主任帶領千戶農民譜寫「梔富經」,做成...
    今天為您講述的,是全國人大代表楊莉的扶貧故事女村主任帶領千戶農民譜寫「梔富經」策劃:湖南省婦聯宣傳部製作:今日女報/鳳網文: 羅雅潔「梔子花開,如此可愛,揮揮手告別歡樂和無奈……」這首常在畢業季唱響的《梔子花開》,也許是大多數人對梔子的第一印象
  • 讓農民生活越來越「紅火」——記雲浮市第六屆人大代表、辣椒種植帶頭人陳潔玲
    陳潔玲是雲浮市第六屆人大代表、羅定市綠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她「辣妹子」。作為當地有名的辣椒種植帶頭人,陳潔玲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帶動廣大農民通過種植辣椒實現增收致富、精準脫貧,讓農民生活過得越來越「紅火」,同時以人大代表身份積極為農業發展建言獻策,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
  • 汝南縣常興鎮人大代表周建林:我要帶動群眾共同致富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飛 通訊員 曾丹丹)汝南縣常興鎮曾莊村,有一個佔地30多畝的鱔魚養殖場,這就是該鎮人大代表周建林創立的建興鱔魚生態養殖合作社「選我當代表,說明大家相信我,我的心裡也要裝著大家,為群眾服務好,帶領群眾致富。」在問及這些年來,積極帶領村民發展產業的原因時,周建林言語誠摯地說道。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帶領鄉親一起富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人物檔案劉準,省人大代表,衡陽縣梅花村黨總支書記,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在他眼中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同富才是他最大的夢想。2010年,劉準帶頭創建了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 赫章縣珠市鄉人大代表勇當彝鄉致富帶頭人
    近年來,赫章縣珠市彝族鄉轄區內人大代表主動作為,積極利用當地村民的自身優勢和經營項目的特點,帶頭示範,爭當脫貧致富帶頭人,用責任和行動踐行了基層人大代表積極履職的擔當。龍玉輝,珠市彝族鄉青杆村黨支部書記,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他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靈活的經營頭腦,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闖出了一片天地。
  • 李紅芬:一位執著於「修路」的人大代表
    她是一位愛「修路」的人大代表,11年前就曾幫百姓修了一座「看病橋」,今年兩會還呼籲建一條「致富路」。那是一條結滿了橘子的「路」,滿眼金黃燦爛,微風拂過,橘香倏然撲入鼻孔,讓人陶醉……「要致富,先修路」。
  • 「我的級別是農民!」十句話緬懷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
    「我是個農民代表,每天生活在農村,知道農民想甚、盼甚」,申紀蘭說,「人民代表大會讓人民有了說話的權利。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村民們回憶,改革開放40年,西溝村的變化翻天覆地,兩萬畝荒山披上綠裝,幹石山變成了「花果山」,亂石灘變成了「米糧川」,關停村辦汙染企業建起香菇大棚,引進光伏發電和服飾床品,發展紅色鄉村休閒旅遊……這些都是申紀蘭帶領鄉親們幹起來的。
  • ...風採錄】報桑梓只為家鄉美 只願鄉親富 ——記縣人大代表李明強
    【人大代表風採錄】報桑梓只為家鄉美 只願鄉親富 ——記縣人大代表李明強 2020-10-23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熱血撒荒坡,藥香飄中山 ——助力脫貧攻堅戰,引領青年農民致富奔小康
    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致力於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穩定的致富門路,更著重於把其中的優秀人才培養成為園區、合作社、鄉村的致富帶頭人。並注意對這些優秀人才培養提高,使他們儘快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領頭雁。培養提高素質的方法,一是傳承教育,二是激勵提高。傳承教育的方法,除定期開展黨的方針路線和富民政策教育外,突出進行行業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 北京市人大代表張亞利:建議加強挖掘紅色旅遊資源
    「履職新時代」代表委員專訪第八場昨晚舉行,來自鄉村一線、規劃設計和法學領域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接受記者的專訪,介紹自己在本次「兩會」上對於鄉村振興的議案和建議。代表委員們認為,鄉村振興應當做好規劃,讓鄉親們享受宜居環境的同時,有活兒幹,有錢賺。
  • 【人大代表風採】用心守護 讓每一個生命成為「最美的自我」
    【人大代表風採】用心守護 讓每一個生命成為「最美的自我」 2020-12-21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