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果加重犯?《刑法》中的罪數論

2020-12-14 玉亦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玉亦山

每天學點法律知識

01什麼是結果加重犯

法律規定的一個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超出犯罪既遂所要求的)嚴重結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即基本犯罪+加重結果=結果加重犯。

那麼結果加重犯有什麼特徵呢?

行為人實施了基本犯罪行為,但是造成了加重結果,基本犯罪行為與加重結果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例如,甲欲強姦某婦女而遭到激烈反抗,甲一怒之下卡住婦女喉嚨,致其死亡後實施姦淫行為。甲的行為並不構成結果加重犯,因為甲「一努之下卡主婦女的喉嚨」並不是為了更好的實施姦淫,而是為了洩憤,所以這個行為應該獨立地評價為故意殺人罪,不是強姦罪的結果加重犯。

所以,以下的情形不能認定為結果加重犯,一,行為人在實施基本行為之時或之後,被害人自殺自殘、或者因為自身過失等造成嚴重結果的,因缺乏直接性要件,不能認定為結果加重犯。

二,基本行為結束後,行為人的其他行為導致嚴重結果發生的。三,在故意傷害等暴力案件中,傷害行為只是造成輕傷,但由於醫生的重大過失行為導致死亡。

02刑法就加重結果,規定了加重的刑罰

《刑法》第263條第1款規定,普通搶劫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如果刑法沒有對某一加重結果明確予以加重評價、即使該結果實際發生,該犯罪也不能是結果加重犯,例如,詐騙行為致人死亡的,不成立結果加重犯。

刑法中還有很多犯罪,容易造成重傷、死亡的結果,但是刑法規定,造成加重結果,應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這類行為就不屬於結果加重犯了。例如,如果妨害公務過程中致人死亡,不屬於妨害公務罪的結果加重犯,因為罪名已經發生了變化,轉化為故意殺人罪。

刑法中大量的手段涉「暴力」的犯罪,均有可能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可能,如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虐待被監管人員罪、聚眾鬥毆罪、妨害公務罪等,但這些犯罪的法定刑普遍較低,在實施這類犯罪行為導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而不是結果加重犯。

03罪數論

對於《刑法》中的罪數論,原則上,一行為為一罪,數行為數罪。但是立法有一些例外規定,兩個行為規定為一罪,如綁架並殺人的,僅定綁架罪一罪,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姦婦女的,僅定拐賣婦女罪一罪。這種特別規定並沒有放縱犯罪行為,刑法提高了其法定刑,同樣可以實現罪刑均衡。

還有部分特殊情形,一行為被認定數罪:

《刑法》第204條 騙取出口退稅,同時觸犯逃稅罪的,數罪併罰;

數行為被認定為一罪:

《刑法》第239條 綁架過程中殺害被綁架人或者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的,僅定綁架罪一罪。《刑法》第240條 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姦婦女的,僅定拐賣婦女罪一罪。《刑法》第241條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後,又出賣的,僅定拐賣婦女、兒童罪一罪。《刑法》第318、321、347條 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走私毒品過程中,妨害公務的,不需要數罪併罰。其他犯罪過程中妨害公務的,則應並罰。

今天的內容你學會了嗎?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END——

相關焦點

  • 刑法2020必考點:結合犯與結果加重犯
    刑法第240條:拐賣婦女、兒童罪中恰好涉及到結合犯與結果加重犯兩個概念,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學習感悟,與大家交流!1、結合犯:法條規定在拐賣婦女兒童的過程中,強姦被拐賣婦女、兒童的加重處罰,也就是:拐賣+強姦=拐賣,強姦並不單獨定強姦罪而是成為了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法定加重處罰條件,是一種法律規定的產物。
  • 什麼是想像競合?刑法罪數論
    刑法中罪數的區分,即行為是成立一罪還是數罪,標準的一罪是:一個犯意,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結果,侵害一個法益,具備一個犯罪構成。但是如果判決宣告後,無論再犯新罪,還是發現漏罪,即使與已經判決的罪同種類的,也應該數罪併罰。財產犯罪中如果針對普通財務,事後處理贓物的行為不成立新罪。
  • 刑法中想像競合犯
    由於想像競合犯只有一行為,從重視行為在確認罪數方面的地位的觀點看,以「一行為」而犯數罪,不是實際的數罪,而是觀念上的數罪或者想像的數罪,所以想像競合犯又稱為觀念競合犯或想像數罪。含有貌似數罪實為一罪的意味。
  • 結果加重犯、想像競合犯、慣犯和結合犯...這些都是什麼鬼
    小編有話:前兩天有個學員讓小編我舉個例子,說說什麼是結果加重犯、想像競合犯、慣犯和結合犯、連續犯、繼續犯、牽連犯、吸收犯,這些你知道在稅收相關法律中都是些什麼鬼嗎?結果加重犯:指法律規定的一個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嚴重結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由於刑罰對結果加重犯規定了加重的法定刑,故對結果加重犯只能認定為一罪,並且根據加重的法定刑量刑。如故意傷害致死,搶劫致人死亡。
  • 故意傷害罪中有哪些加重情節,未成年人犯此罪怎麼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 刑法中的實質的一罪—繼續犯
    一、實質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種類刑法中有一些貌似數罪、實際是一罪的情況,這類情況也成為一行為法定為一罪或者處斷為一罪的情況。其主要有繼續翻、想像競合犯、結果加重犯。即成犯指犯罪發生侵害結果的同時,犯罪行為即告終了,犯罪行為終了,隨之法益被消滅。其特點是行為、結果、法益、不發狀態均隨著犯罪完成而終結。狀態犯指發生侵害一定法益的事實同時,犯罪行為雖然結束,但在其後侵害法益的狀態可能依然存在。
  • 刑法中法定的一罪
    一、法定的一罪,指數個獨立的犯罪行為依據刑法的規定作為一罪定罪處罰的情況。主要有結合犯、集合犯。二、結合犯指兩個以上各自獨立成罪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的明文規定,結合成另一個獨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態。數個獨立的犯罪,是指數個各自具有自己罪名的犯罪;新罪是指區別於被結合之罪、具有自己的獨立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一個新罪的方式是,甲罪+乙罪=丙罪(或甲乙罪)3、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為一個新罪,是根據刑法的明文規定。結合犯是法定的一罪,不是實行數罪並行。
  • 法考刑法——柏浪濤老師講危害公共安全罪系列筆記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114條的成立與既遂:成立:造成具體危險【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現實緊迫危險】;既遂:造成實害後果2、第114條是基本犯,第115條第1款是結果加重犯,且行為人對加重結果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 刑法基礎階段知識點 考點二十四 結合犯 想像競合犯、牽連犯
    刑法基礎階段知識點考點二十四 結合犯 想像競合犯、牽連犯
  • 拐賣婦女、兒童罪罪行加重的八種情形!
    在法考中,刑法分則最重要的三章是侵犯財產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以及貪汙賄賂罪。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這一章中,我們需要對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成立要件和加重情節進行理解並掌握。二、拐賣婦女、兒童罪的八種加重情節1.拐賣婦女、兒童集團的首要分子;2.拐賣婦女、兒童三人以上的;(包括婦女、兒童共三人以上)3.姦淫被拐賣的婦女的;【拐賣婦女、兒童罪+強姦罪=拐賣婦女、兒童罪(結合犯)】
  • 結果加重犯——跟著案例過法考
    是指法律上規定的一個犯罪行為,由於行為人能夠預見而沒有預見,發生了嚴重的結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如,中國刑法中規定的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的」以及本案涉及的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等等,就屬於這種情況。 結果加重犯的成立必須有三個條件:(1)行為人實施了基本犯罪行為,但出現了加重結果。(2)基本犯罪行為與加重結果之間有因果關係。(3)行為人對結果的發生可能預見。
  • 放火罪點火就構成犯罪既遂嗎,放火罪是如何認定的?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相關規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體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那麼,放火罪點火就構成犯罪既遂嗎,放火罪是如何認定的?
  • 刑法的基本原則中需要注意的知識點
    在近幾年的事業單位考試的筆試中,尤其是刑法學考察內容較多的市縣事業單位考察中,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個考察頻率相對較高的一個知識點。除了要考察學員的記憶以外,還會涉及一些簡單的理解。在一些題目中原則與原則的區別考察相對較細,容易造成混淆。
  • 法考必背刑法總則知識點
    一、刑法概說 (一)刑法的概說:刑法的概念,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單行刑法,附屬刑法。 (二)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本質、內容。 (三)實現罪刑法定原則的方法:刑法解釋,掌握解釋主體及效力、解釋立場、解釋理由(文理解釋與論理解釋:體系解釋中的詞語含義、當然解釋、同類解釋)、解釋方法(平義解釋、擴大解釋、縮小解釋、反對解釋) (四)明確刑法在什麼地方適用、對什麼人適用、在什麼時間適用
  • 刑法中的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
    顯然,傳統刑法理論中的主體要件內容應當分解到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中去,即主體本身與主體身份,應歸入客觀構成要件;法定年齡與辨認控制能力應作為責任要素。   還需要考慮的是,主觀要件的機能是什麼?我國刑法理論中的常見說法是:「故意、過失支配行為人實施特定的犯罪行為」「危害行為是在故意、過失心理支配下實施的」。
  • 緩刑期內犯新罪的羈押時間如何折抵刑期
    分歧  第一種觀點認為,本案應依據刑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先減後並」數罪併罰原則,將被告人前罪所判處的刑罰減去三個月的羈押時間,再與犯搶奪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羈押時間不同於刑罰執行時間,本案應依據刑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將被告人犯故意傷害罪和搶奪罪所判處的刑期,直接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前罪先行羈押的時間,應當在二罪並罰決定執行的刑罰之後依照刑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予以折抵。
  • 前罪緩刑不能作為認定後罪為累犯的條件
    【案情】被告人陳某於2015年8月5日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2016年7月5日因其在緩刑考驗期間吸毒被法院決定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2017年7月4日刑滿釋放。
  • 2019法考必背考點:罪數典型案例 行為複數做一罪處理
    一、行為複數做一罪處理(包括的一罪)(一)結合犯1.結合犯必須法律直接規定:如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姦婦女的,刑法規定只定拐賣婦女罪。2.結合犯結合形式:甲罪+乙罪=丙罪(我國目前沒有這種情形),只有甲罪+乙罪=乙罪(例如綁架後殺害被害人,只定綁架罪。)3.典型的結合犯綁架罪包容故意殺人罪、非法拘禁、敲詐勒索,新增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拐賣婦女罪包容強姦、非法拘禁、引誘強迫賣淫罪。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包容妨害公務罪、非法拘禁罪。
  • 日本刑法超入門(032)罪數
    成立している犯罪が1罪か數罪かを決定する標準について、今日の通説的な意見は、1つの構成要件に該當するごとに1罪が成立するとしています。構成要件を標準にして罪數を判斷するので構成要件標準説とよばれています。 先ほどの例の場合、 構成要件標準説によると、Aの行為は1つで、3人の死亡という3つの構成要件に該當しているので、Aに3罪が成立します。
  • 【法考乾貨】陳永生帶你歸納刑法重點必考點綱要,精華中的精華!
    狀態犯(盜竊罪等財產類犯罪),犯罪行為終了後,危害結果繼續存在。 繼續犯(侵犯人身自由:非法拘禁罪、拐賣婦女、兒童罪、綁架罪,和持有型犯罪),犯罪行為和危害結果同時持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