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於某種事物的狂熱往往會達到令人難以預料的狀態,從西晉的「洛陽紙貴」到今天的「章丘鐵鍋」,這份熱情太灼人,以至於章丘鐵匠不得不發出「章丘無鍋」的呼聲。
《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後雖然遭遇了很多惡評,豆瓣評分也從8.0跌到5.4,但是許多觀眾卻被片中的一口鐵鍋——「章丘鐵鍋」圈了粉。大家爭相購買,導致章丘鐵鍋一時間竟被賣斷貨,甚至還出現了黃牛黨屯鍋。
微信朋友圈裡甚至也出現了專門代購鐵鍋的,為此我們特意打電話給之前拜訪過的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章丘鐵匠習俗」傳承人牛祺聖牛大爺來求證這件事。
「章丘鐵匠習俗」省級傳承人牛祺聖
正如網上所傳,章丘相公鎮的馬路上現在已經停滿了外地車輛,而去年我們去的時候還只有打鐵聲迴蕩的農家小院裡,現在也充滿了前來搶鍋顧客的嘈雜聲音。
牛大爺的小院兒裡滿是前來買鍋的顧客
當章丘鐵鍋成為網紅之後,章丘鐵鍋開始出現一鍋難求的局面,買鍋已然成為搶鍋。
僅這兩天,牛祺聖的兒子牛大偉的微信好友就多出來一百多人,這一百多人以相同的目的找上了牛大偉:買鍋。
「不少人一開始說買一個,然後直接微信轉帳,過一會又說再加幾個,說是給親戚朋友買。也有人說想訂二百個,但是我們沒這麼多,他就說有多少買多少。還有找合作的,說是幫著往外賣。」
「微信上已經預訂到農曆十月份了。」
牛鐵匠家的鐵鍋已經預訂到今年年底了,而到現場搶購鐵鍋的人只能看著牛鐵匠家的兩口打好的「樣鍋」乾瞪眼。
面對這麼多的買鍋訂單,牛大爺又喜又憂。
喜的是章丘鐵鍋打出了名氣,銷路也打開了,憂的卻是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在這口鍋上,打鐵這門技藝,卻依舊鮮少有人問津。
「來的都是要買鍋的,哪有個說要學打鐵的,這個太苦太累了。」
打鐵鍋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慢活兒,「我兩個兒子加上我女婿,只講打鍋的話,我們四個一天也就打個四五口,一個月最多能打上150個左右。」
一口鍋需要幾萬次的錘擊才能鍛制而成。而接下來,牛大爺和他的兒子女婿們要連續幾個月一直不停的揮動著鐵錘敲打,才能完成這些訂單。
雖然這幾天訂購量突然大增,但牛大爺並沒有給顧客漲價,鐵鍋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口賣300多塊錢,用的材料也還是原來的優質材料。他也從未想過減少製作工藝,以次充好來減少工時增加鐵鍋產量。
「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好,絕不會少打!」
「一錘不能少!」
三萬六千次的鍛打,方能成就一口近5斤重的鐵鍋。這一錘錘的敲打中迸發出的清脆之音,正是中國傳統匠人匠心精神的響亮呈現!
· 好鍋配好刀 ·
聚匠推薦 x 匠心好物
工匠精神之「高密一絕」——高密菜刀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著「天下第一刀」美譽的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密邵鐵匠牌邵家菜刀
以傳承了400年的經驗技藝鍛制著每一塊菜刀
僅刀刃就要經過六道工序精磨
「削鐵如泥」堪稱「高密一絕」
好鍋配好刀
點擊閱讀原文
馬上購買一把「高密一絕」邵鐵匠牌邵家菜刀
讓你的廚房新年換新裝備吧!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www.聚匠.com
www.jujiangwang.cn
400-8818-257
買非遺正品,就上聚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