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木匠的藝術人生

2021-02-07 新湖南

文/方君才

本文圖片攝影:秋實 向旭

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026縣道一路向南,盤旋三道急彎,則達舊有「糧倉」之稱的和平村敖溪寨。

一幢雕梁畫棟的吊腳樓矗立村中央,樓門不大,翹簷黛瓦,細緻打磨,卻是極為精緻。

這是木匠彭學坤的家。

彭學坤今年60歲,一家六口人,看著兩個孫孫在屋前屋後撒歡,老彭一臉皺紋舒展開來,那些皺紋似乎從沒經過墨斗畫線,深深淺淺的,散布著,寫滿歲月的印記。

這個老木匠談起學手藝的時光,神情一點也不淡定。他說16歲初中一畢業,就被父親押著學手藝,儘管心裡有十二個不願意,也拗不過彭老木匠的高壓手段,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不學藝不給飯吃。一個回合下來,他只好委屈地跟在父親身後眼淚啪嗒地走鄉穿寨。

「木匠好學,斜眼難鑿」,雕花關鍵是鑿眼,一般師傅都會留一手,很少將鑿眼技術傳授徒弟。民間有「祖傳木匠本領高,鑿眼功夫代代傳」之說,雕花木匠後人要比一般學徒進步快得多,拋開基因概念,恐怕與手口相授不無相關。

在湘西,一般木飾雕花多採用鬆軟的樟木和榕木,但因木料金貴,主人家通常不讓學徒過手,彭學坤只能在邊上看,然後找廢料邊畫邊雕,雕成品相後再讓父親端詳,直到嚴厲的父親開了笑臉:「你這小子還是有那麼點悟性,可以和我一起幹活了。」

1976年,還是農業社的時候,他們家每年給熬溪大隊上繳600元錢,彭學坤才拿起斧頭鑿子,跟著父親到周邊縣市開始有模有樣找副業幹木匠活。

木匠行當過去也有相當龐大的市場,大量的手工操作,造就了他們必備全面技能,刨、劈、削、畫、鑿、雕面面俱到,才能獨自應承各種單子,大到起房子做牙床,小到打腳盆做梯子,精到畫龍刻鳳,細到描竹雕花,應會皆會,不一而足。

在湘西有句老古話,難討一門親,難豎一棟屋。過去建房子和討婆娘(湘西泛指娶親)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人生大事。團近二十四寨,老彭幹了44年木匠,也不知為鄉親們修建了多少幢「躲腦殼」的大瓦房。

「抬頭望青天,師傅在身邊。勾臉望地邊,師傅在眼前。早喊早到,夜喊夜到,不喊都到。」老彭說,這段歌落句唱的是請師傅,是上梁歌的一部分。木房落成,必唱上梁歌,還要甩屋梁粑。其實所有木匠心中都有一個神,那就是魯班,上梁請師傅,實則請得正是魯班大神。

現代木匠對過去木匠的許多「講究」不再講究,大量的機械作業代替了傳統手工操作,兩者之間已是不能相提並論。當下,從事木製品行業仍大有人在,但他們已不是傳統的「木匠」,他們是新生的或由「木匠」衍生為現代版「木工」。而從事傳統木匠師傅們已漸漸失去了傳業對象,許多代代相傳的行業技能,逐漸被機械代替,慢慢被丟棄和遺忘。

光陰荏苒,彈指一瞬,湘西農村傳統木匠慢慢枯萎,為數不多的老彭們逐漸老去,可這些僅存的手工雕花匠人,從未放棄心中那一份執念,他們苦苦堅持究竟為什麼?

「一分口一分鑿」,老彭的平鑿、鉤鑿、圓鑿、三角鑿等雕花工具俱從浙江東陽購進,他把這些工具珍藏在床底下,要用的時候,又佝著腰杆從床下拖出。

年逾花甲,老彭依舊一副童心,滿心歡喜地向客人介紹他的作品,吊腳樓、樓門、滴水床、太師椅、花轎等工藝品,都是老彭用光陰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木雕凝固無聲,一尺一寸都是生動的風景。

老彭家的樓門,是他跑到永順縣看了一眼別人的作品,然後回家琢磨,一木一瓦搭建起來的。

木匠活首先是彈墨線,用紅鉛筆在木頭上畫上記號,然後閉上右眼,用左眼瞄準,眼睛一閉一睜,墨斗垂下來,輕輕一彈,一線墨準確無誤地彈在了木頭上面。刨木頭時,刨子利利索索地咬著、啃著,地下飄滿紛紛揚揚的小木片。

一件木製工藝品,從乾燥——出料——畫線——雕花——鏤空——打磨,是需要些時日的。

所有工藝品中,老彭尤對滴水床製作最具喜感,他給兄弟姐妹們每家都打了一架五滴水做紀念,足顯他對手足的深情厚意。

土家滴水床亦稱牙床,滴水床不滴水,它是模仿轉角樓滴水簷疊加結構設計而成,一般三到五進,最多七進。五進五個鑿眼,五個鑿眼五滴水,意即出了五步就是大戶人家睡的床,一般人是睡不起的。床簷下有踏板一塊,據傳是土司丫鬟的踏臥之側。

老彭打一架三滴水床要九十個工,五滴水床要一百二十個工,這尚算快的,舊時這些床皆稱「千工床」,有的要三年才完工!床雕內容豐富,表現為「八仙過海」「喜鵲弄梅」「五穀豐登」「龍鳳吉祥」「松鶴延年」「雙龍搶寶」等內容形式,湘西土家打餈粑、打溜子、推磨、犁田、吹嗩吶、《錦雞和春哥》等人文風情和民間故事都可以刻上去。

木雕寓意豐富,藤子花代表喜氣,木舟代表一帆風順,翠竹寓意添子發孫……現存老彭家中的是一架五滴水床,雕花設計有傳統風格,也有自己設計的圖案。

老彭眯縫著眼睛說:「滴水床先出架子料,畫墨鑿眼,把架子對上去。然後再出花板料,畫線雕花打磨下臺子,一扇一扇按上去。一架滴水床大約需要100多塊小花板。」

土家木雕是有歷史文化可追溯,老彭走過很多地方,也驚嘆機器雕花的精細和準確,但手工木雕是不可複製的,它是唯一的,也是無價的。

前些年,老彭把手藝教給了兒子和女婿。

2012年9月24日,彭學坤參加了湘西州第二屆民族工藝術美術旅遊產品精品展暨湘西工藝美術大賽,以一架歐式架子床參賽獲得銅獎,並作為鎮館之寶放在州博物館2年進行展覽。

簡單地說,老彭的作品無論結構上,或美感上,我們只有膜拜。但當你看到他的雙手,那些因為職業而變了形的手指,你才明白,但凡活在這個世上要有建樹,必須要有付出,這或是工匠精神。

每當閒下來的時候,老彭會把二胡拖出來,拉一段保靖陽戲調調,他閉著眼搖頭晃腦,仿佛回到童年時坐在戲臺下的舊時光。更多時候,他也會鼓著腮幫子,朝天吹著嗩吶,曲調歡快。這大約在和村莊對話,卻無時不刻喚醒我們心底深處最柔軟最感性的那部分。

當告別敖溪,龍頸坳的竹林被一層山光籠罩著,很美。是的,是這樣,其實人間有很多美好的東西需要再現,需要傳承,別問為什麼。

相關焦點

  • 「神剪」彭粉女的藝術人生
    01-生活在剪紙藝術裡的彭粉女彭粉女生活在動人的剪紙故事裡,她本身也是一篇自己創作的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時候的她才正真進入了一個剪紙的夢,飄飄欲飛……02-把剪紙當生命的彭粉女彭粉女一生,衣食住行不離剪紙,她的生命緊連著剪紙。她把剪紙看成是人生最閃光的部分。而剪紙,已經把彭粉女留在了莊戶人的各個角落裡。
  • 「木匠爺爺」李石水的榫卯人生
    最近,福建龍巖長汀一位70歲的老木匠使用榫卯工藝製作「中國版變形金剛」的視頻,引得許多網友誇讚,這位木匠爺爺到底有多牛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這個榫卯技藝手工打造的「變形金剛」名叫「偃甲人」,是北京一家遊戲公司向木匠爺爺訂製的木製人偶。
  • 逍遙酒中仙——於彭
    午後蟬噪,移步瞬間,看到在一排落地玻璃窗後,一位穿著淡藍中裝,鬚髮黑白相間盤膝作畫的人,心裡明白這個人一定是廬主——於彭。我入室內,於彭停下畫筆,看了我一眼,表情有點狐疑。我便說如此,他一邊聽,一邊拿了一撮艾草投入香爐,一時嫋嫋艾煙升起,於彭問我要不要學站樁?說很多朋友都跟他學。
  • 「有夢想,就不要輕易放棄」 儀徵62歲木匠寫出32萬字長篇小說
    揚子晚報網10月20日訊(通訊員 周曉明 記者 陳詠)19日,儀徵市「民兵書屋」分外熱鬧,該市「木匠作家」蔣萬忠的長篇小說《寤園夢》舉行首發式,並向「民兵書屋」捐書。年過花甲的木匠出版長篇小說,而且這已經是他的第三本長篇小說,這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
  • 木匠家的書生
    請欣賞他的近作——木匠家的書生□王廣元在漫長的農耕時代裡,農家過日子是少不了匠人的。在常見的匠人中,最吃香的當數木匠。造屋的梁榀,耕田的犁杖,居家的桌凳,婚嫁的箱櫃,出殯的棺木,挑水的木桶,甚至伐樹採木,哪一樣活兒少得了木匠呢?
  • 彭皓鋒憑藉電影《破冰》斬獲最佳男主角
    網易娛樂9月30日報導 2017年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於溫哥華時間9月24日在BELL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15個小時的時差,溫哥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仿佛是從短暫的生命裡竊取而來,交織著絢爛的色澤,不著痕跡的流動著。
  • 寶雞日報丨【文化周刊】木匠
    釋迦牟尼感到人生苦海無邊,遂拋妻離子,流浪到菩提迦耶的一株菩提樹下苦苦修行,七七四十九天後大徹大悟,於是創立了佛教。不啻是釋迦牟尼和孔子在大樹下修煉成功,柏拉圖在雅典的一片森林裡辦起了「柏拉圖學園」後,亞里斯多德在這片林中徜徉了二十多年,終於成為繼柏拉圖之後的又一西方聖哲。可以說,整個東西方文化,都是一片樹林中見風就長的紅孩兒。
  • 逐漸消失的技藝,北歐木匠用一輩子詮釋
    挪威的木匠歐勒·託史登森曾這麼說道。許多生命悠久的北歐品牌,其創始人都是木匠出身。一點一點用雙手構造未來。特別是在北歐。當我們抱怨自己工作平凡和無聊時,這些木匠,用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作為一個木匠,他非常享受木頭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選擇最好的木材,深思熟慮地使用它,精心處理接縫和細節,這一切就是為了擁有好看、安全和舒適的家具。如今,卡裡從事木匠行業已經五十多年,他說希望自己還可以再做三十年。他的專注已經體現了這一點。
  • 【「星」觀點】廚子傳給司機,司機傳給木匠,木匠進球了,場邊的牙醫笑了
    網絡段子說,冰島隊就是「廚子傳給司機,司機傳給木匠,木匠進球了。場邊的牙醫笑了」。當你總是擁有多種能力,始終追求改變,你就不會呆在原地,就能夠選擇與誰同行,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 一個湘潭的小木匠,最後為何能成為享譽世界的大畫家?
    在這兩千多年之間,湘潭人才輩出,很多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從這裡走向外面更寬闊的天地和舞臺,而享譽世界的大畫家齊白石,無疑是此中翹楚。清朝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二十二日,齊白石出生於湘潭縣白石鋪鄉杏子塢星鬥塘老屋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 古時木匠的學徒歷程!
    因此木匠在古代是一向比較重要的職業,由於木工沒有三到五年是學不成的,所以大家對木匠比較尊重,往往在稱呼後面加上個「師傅」二字。而如果徒弟技術馬馬虎虎,那麼他的木匠事業可能也就此夭折了。畢竟在過去,木匠是流動小作坊式的自由勞動者,走村串鄉為僱主服務,為在行業競爭中求得生存,特別重視個人在民眾中的名聲。他們對僱主非常負責,工作盡心。一方面是由於職業道德和行業本能使然,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需要借重僱主的口碑。
  • 三朝老畫師李嵩,從小木匠到大畫家,以界畫著稱卻不拘泥於界畫
    南宋這樣一位畫家小時候做過木匠後來機緣巧合學了繪畫畫又非常親民,名動一世人物、山水、花鳥、樓閣樣樣精通如果不是齊白石,那他是誰?南宋時期有一個杭州的小木匠叫李嵩,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年紀輕輕就可以靠自己的手藝吃飯,是個有天賦又肯吃苦的年輕人。也許是當木匠的人都非常嚴謹和準確吧,李嵩的造型能力和應變能力是超出常人的。所以這個有靈氣又肯吃苦的小木匠李嵩被當時的宮廷畫師李從訓一眼識中,並收為養子,承授畫技,終成一代名家。
  • 一個老木匠,為給女兒報仇冒死將鬼子引入石灰窯,全殲日軍700人
    推薦語: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可是對於我們而言,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時間裡面去創造無限的價值。沒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羽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可是當我們的生命和國家大義擺在一起的時候,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 藝術大美 人間大愛
    這與他所走的藝術道路密切相關。當年王偉彭在考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的時候,他的素描成績是全國第一,總成績也是全國第13名。雖然出於一些特殊的原因,王偉彭那年沒能考取央美,但這樣成績,卻給了他一份走藝術道路的信心與自信。
  • 《FF14》刻木匠任務大全
    《FF14》刻木匠任務大全 FF14刻木匠任務怎麼做?
  • 王慶雲:從木匠到洞庭木雕非遺傳承人
    那一年王慶雲跟一個師傅學習木匠。可能性格使然,他對木匠這門手藝有著天生的親近。與他一道學習的是師傅的兩個兒子,客戶往往更青睞於王慶雲的手藝,說他的活做得更漂亮更具審美性。這門手藝除了能掙錢養家餬口之外,似乎又讓他嘗到了另一番不曾有過的味道。此後數年,他輾轉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等地。多是在家具廠或者裝修工地從事木工工作。
  • 兼職打工遇到的人和事,那個夏天,偶遇木匠老王
    有時在午飯或者往返工地路上閒聊時,總會聽到他們提起王木匠,還有那種由心底比較服氣的神情,看來王木匠確實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記得有個名人說,讓一個人服氣並不難,難的是讓大多數人都服氣。在前期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人們說王木匠那邊也結束了,馬上要到這裡。感覺工地上氛圍都不一樣了,我心說這是什麼樣一個人,會有如此大的能量。
  • 先定書格,再入畫格:陳琪的藝術人生
    他常把別人家雪白的牆壁畫得「一塌糊塗」,鄉親們上門告狀,當木匠的父親也不打罵他,只是拎起泥水桶,拌好石灰水,一邊粉刷人家的牆壁,一邊在心裡評價哪幅畫得好哪幅畫得不好。    19歲時,他因美術專長被招作文藝兵入伍,不久又考入了南京藝術學院,也是全軍第一個獲得劉海粟獎學金的人。
  • 雙流:一座染坊,浸染出百年彭鎮的獨特韻味
    雙流:一座染坊,浸染出百年彭鎮的獨特韻味 雙流彭鎮 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的底蘊 總能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驚喜 無論是楊柳河畔「第一春波」的神韻 還是彭鎮老街的怡然靜謐 亦或是觀音閣老茶館的悠閒自在
  • 彭總侄子評銜,彭總看到後:高了,必須降低,誰讓他是彭德懷侄子
    彭總一生沒有自己的孩子,他把自己的愛,都放在了他的侄女侄子身上,眾所周知,彭總是一個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革命者,新中國成立,乃至之前,他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他卻在家裡立下了一個嚴格的規定,無論何時,都不許搞特殊,不許走後門,不許佔公家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