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下稱「如涵」)準備要退市了。
上周如涵公布了最新財報,並在兩天後就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沈超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消息一出,當天如涵股價大跌,公司市值縮水至2.41億美元——作為對比,去年四月張大奕在納斯達克敲鐘時,如涵的市值約有10億美元。
如涵的故事要分為兩部分來說。在故事的前半段,如涵手握「天時地利人和」,佔儘先機。
十年前,張大奕剛剛開通微博帳號,當時她還在《昕薇》、《米娜》、《瑞麗》等知名少女雜誌做內頁模特。
2011年,後來成為如涵創始人之一的馮敏用自己老婆的網名「莉貝琳」開了一家淘寶女裝店,請來張大奕拍網店賣家秀。三年後,「莉貝琳」遇上瓶頸期,馮敏當機立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與人氣頗高的張大奕合作開網店。
2014年,張大奕的網店「吾歡喜的衣櫥」正式開業,並在店慶時銷售額破了千萬。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在此後幾年裡張大奕為如涵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般的數字。
2016年,張大奕開始賣彩妝,她的美妝店鋪BIG EVE開業首日就在2小時裡賣出了2萬支口紅;
2017年,BIG EVE年銷售額達5000 萬,她的大本營「吾歡喜的衣櫥」則是單日成交額最快破億的網紅店鋪;
還是在2016年,張大奕第一次嘗試了淘寶直播,觀看人數達41.3萬次,並創下2小時內成交額近2000萬元的紀錄,當時有人稱,一個屬於張大奕的電商時代要開始了。
與賣貨數據相呼應的,是張大奕水漲船高的粉絲數量,種種爭議也隨之而來,譬如把維權者稱為「版權婊」,又或是打版CPB洗面奶,但這些質疑非但沒有動搖張大奕在網紅屆的江湖地位,反而讓她吸引了更多目光。
那款「打版CPB」的洗面奶在首發5分鐘後銷量就突破了一萬支,並在隨後的5天時間裡為張大奕帶來了超過200萬元的銷售業績。
除了來自消費者的注意力,資本也向張大奕,以及她背後的如涵拋來了橄欖枝。
2016年,如涵獲得了阿里巴巴的3億投資,第二年順利掛牌新三板,擔任公司CMO、並持股13.5%的張大奕和她的伯樂、如涵創始人馮敏也出現在了當年的阿里巴巴投資人大會上。
這個故事的拐點發生在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正式赴美上市的那一天。當時它正在經歷公司成立以來最為高光的時刻,成為國內首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紅電商。
頂著淘寶第一網紅以及網紅第一股的雙重光環,張大奕標誌性的大笑印在了每一張上市照片上,她把自己的小號簡介改了改,「身邊人都在勸我最多的就是『上市公司不要跟個體戶一般見識,不在一個賽道『」,被指是在內涵雪梨。兩人時不時隔空扯頭花的故事,在這裡又多了一個節點。
無論是當時的張大奕還是如涵大概都沒有預料到,這會是一個「上市即巔峰」的劇本。
張大奕的快樂沒持續多久,這份美股上市公司的光環就變成了魔咒。如涵上市首日即以11.5美元/股的開盤價跌破了12.5美元/股的發行價,如果你信奉了如涵的商業模式,在那一天買入,那麼接下來就是被套住的每一天了。
事實上如涵在2018財年、2019財年、2020財年都處於虧損狀態。2020年9月,如涵發布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雖然扭虧為盈,但是投資者卻似乎早已失去對這家網紅孵化公司的信心,當天股價就下跌了近13%,如涵彼時的市值只剩下約2.2億美元。
再後來的故事你也都知道了,張大奕沒有征服華爾街,如涵面臨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