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上海的一位爸爸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失控,點燃孩子作業本,並將它扔下樓,差點把鄰居家燒了。這位爸爸表示,當時把點燃的本子放陽臺,以為燒完了就扔下了樓,沒想到風太大復燃了。
雖說這位父親已寫下了保證書,並誠懇道歉。但還是想提醒一下,天乾物燥,能撕作業就撕作業,千萬別再別點作業了 ,太危險啦。正如消防叔叔的留言:「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把握好火候,尤其要控制好火氣」。
作為一個有著六年辛酸血淚史的中年老母親來說,隨著孩子步入青春期,作業輔導已捉襟見肘,只能退居二線,做好後勤保障工作。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怎樣看待學習這件事本身?
看看身邊的同學,那些小時候的學霸,和那些成績比較普通的人,後來都生活得如何了?
說實話,我們的學習成績,我們上什麼樣的大學,和我們人生的幸福感,關聯並不是那麼大。
關聯比較大的是我們的身心健康程度,我們的人格水平,我們有沒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對這個世界是不是主動、樂觀、有激情。
所以,衡量孩子,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要綜合地看到孩子各個方面的成長。
把寫作業和孩子的負面情緒剝離開。
父母可能會說:我的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寫作業磨蹭。這個大標籤一貼上去,在心理學上,叫自我實現的預言。這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很難抵擋,他的行為自然就按照符合標籤的要求而去了,而且會越來越磨蹭。
有的家長有一種內在劇情,看到孩子寫作業沒有自己預期的高效、高質量,內心會上演受害者戲碼: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這麼不爭氣。你不好好學習,以後你就完蛋了。你成績不好,真讓我沒面子。
你的這些內心的受害者戲碼一上演,自然就對孩子生出了敵意。你說的話、你的語氣、你的表情、你的身體語言,處處都在表達你的敵意,孩子自然會捕捉到。所以,他會一邊寫作業,一邊竭力消化你的敵意,那寫作業的速度和質量可想而知。
怎麼破?慢慢的,把寫作業和孩子的負面情緒剝離開。
寫作業是誰的事?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需要做的,是調整孩子的情緒,給孩子賦能。
孩子有挫敗感的時候,家長當好那個容器,當安撫者、支持者和鼓勵者,當站腳助威的、當路邊鼓掌的。而不是把事情做反了。
如果家長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積極暫停,離開現場,讓情緒得到緩衝。
孩子慢、磨蹭,是因為暫時他沒有能力快,你接納他的慢,對他的慢不要做任何評判。而在他偶爾快的時候,你及時鼓勵他,只有這樣,快才能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發生。
改變,不是來自於控制的力量,而是來自於接納的力量。
大多數孩子磨蹭問題的根本,都是親子關係問題。需要回到這裡找原因。不解決根上的問題,使用任何解決辦法,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更需要做的是做一些自我療愈的工作,上鼓勵小組也好,找心理師諮詢也好,你自己持續讀書也好。
正所謂「育兒先育己」,你越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越是破除了自己的各種內在劇情,你們的親子關係就會越好。
增加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的掌控感
增加孩子在學習上的掌控感,需要我們首先確認,學習是誰的事情?孩子的功課是他自己的問題,如果你在這件事上比他還要努力,那你其實並沒有幫到他。
所以,你要避免問孩子:你做作業了嗎?作業完成了嗎?
而是問孩子:你的作業需要幫助嗎?你有個寫作業的計劃嗎?你的計劃完成了嗎?
孩子在學習上的動力取決於一種感覺,一種關於「誰對什麼負責」的感覺。
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目前的現狀,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個計劃,定一個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
如果我們想幫助孩子提高課業成績,一定要幫助孩子把目標定得小,具體,細碎。
期待他一個周一個月把科目變得優越,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把目標設計得很小,孩子計算有問題,就先解決計算問題;如果是方法不對頭,就解決方法問題,一次只解決一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次小進步。
昨天錯了三道題,今天哪怕還是錯了三道題,也要告訴孩子,你寫得很認真,這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鼓勵,肯定,確認,可以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在情感上有正向轉變。
讓孩子有機會體會到自己的微小進步,就是給孩子掌控感,修復他和學習這件事的關係。只有對學習有了掌控感,並且有了「我自己對我的成績負責」的這種內在感覺,孩子才可能生發出自律來。
家長最重要的任務是給孩子充電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放學之後,寫作業之前,家長先陪孩子放鬆地玩一會兒,
如果能夠在寫作業之前,先和孩子痛痛快快玩一會放鬆的遊戲,孩子在遊戲中的笑聲,是無可替代的腦神經營養劑,會提升孩子在學習上各方面的表現。
學習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情,我們希望孩子每天都知道,自己在學業上奮戰了一天之後,回家可以安心地調整放鬆,消化一天所學,家裡就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一個休息和恢復的地方。
當孩子感受到,即使身處困境之中,也深深地被父母愛著,他的韌性就會增強。
如果你總是關注孩子上交家庭作業的最後時限,還為此與自家孩子「交火」,那就會導致學校的壓力在家裡紮下了根。
因此,那些嘮叨、爭論、一遍遍的提醒遠不如一句:「我那麼愛你,才不願跟你因為家庭作業而吵架。」有媽媽穩穩的在大後方鎮著,孩子才會安心在學業上衝鋒陷陣。
在學習上,孩子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控制。一旦孩子的學業能自己做主,他們自然就會迎頭趕上。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