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我國成功研製先進高速高精度雷射湯姆遜散射儀

2021-01-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剛剛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近日,在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高功率納秒雷射器及精密探測儀器研製」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聯合研製出高速高精度雷射湯姆遜散射儀。今年5月在「科大一環」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裝置開展實驗中,基於重複頻率200赫茲、單脈衝能量5焦耳的雷射脈衝,實現了小於5電子伏特的電子溫度測量精度,電子溫度安全預警時間間隔達5毫秒,所獲得的預警時間是國際同類系統的一半,指標提高一倍。這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進入國際領先水平行列,為我國未來磁約束聚變能裝置的高精度測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裝置「科大一環」

在磁約束聚變反應裝置工作過程中,偏濾器將承受巨大的能量洩放,需要對等離子體電子溫度進行提前預警和實時反饋控制,實現脫靶而避免等離子體損傷器壁進而導致災難性後果。基於高頻高能雷射的湯姆遜散射測量是精確測量等離子體電子溫度的唯一可靠測量手段,雷射的工作頻率決定了溫度預警的採樣時間間隔,間隔越小系統預警越及時,裝置運行安全係數越高。限於雷射器能量和頻率水平,我國以往等離子體溫度診斷採用數十赫茲的低頻雷射器,採樣間隔寬,遇到緊急情況無法及時預警,導致裝置運行存在巨大風險。雖然採用多臺低頻率雷射器合束技術可以滿足預警時間間隔要求,但是這種方法可靠性大幅降低。歐洲和日本已經掌握了100赫茲工作頻率的高能雷射技術,預警時間間隔達到10毫秒,但這個預警時間間隔仍然較長,無法完全保證裝置安全運行。

雷射系統

自2015年起,空天信息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和同濟大學等單位歷時3年時間,突破了高能量高光束質量雷射傳輸與放大、雷射相位共軛波前畸變校正、大口徑/大尺寸雷射放大模塊、大功率脈衝雷射驅動電源等關鍵技術,於2017年4月在國際上首次發布重複頻率200赫茲、脈衝能量5焦耳、脈衝寬度6.6納秒、光束質量1.7倍衍射極限的高頻高能雷射指標,將我國納秒脈寬雷射器的功率水平提高了1個數量級。研究團隊研發出基本完善的工藝流程,核心器件/部件實現國產化,形成整機工程化製造能力。以200赫茲/5焦耳雷射器為光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克了大功率雷射傳輸系統綜合降噪、收集光學精準對焦、弱光信號探測提取等難題,成功地研製我國迄今精度最高的雷射湯姆遜散射檢測系統。

信號光收集系統

研究團隊後續將開展更高功率、更高頻率雷射器研發和更高精度的診斷實驗,計劃將雷射器的工作頻率提高至500赫茲,檢測系統提供2毫秒的安全預警時間間隔和1電子伏特的電子溫度測量精度,為下一代磁約束聚變裝置安全運行提供高速預警手段。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研製高速高精雷射散射儀
    中青在線北京6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獲悉,在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高功率納秒雷射器及精密探測儀器研製」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聯合研製出高速高精度雷射湯姆遜散射儀。
  • 我國成功研製時速350公裡高速貨運動車組在唐山下線
    在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支持下,由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簡稱中車唐山公司)牽頭,聯合國內優勢單位開展攻關,經過3年多努力,我國成功研製出時速350公裡高速貨運動車組,12月23日在河北唐山正式下線。
  • 堅持不懈研製的國產雷射武器性能如何?能瞬間釋放1000萬億瓦能量
    可以說,不論是哪一個國家,只要能將雷射武器應用於軍事領域中,在未來戰爭中都將佔據優勢地位。01.美國雷射武器已相當成熟,中國如何?從美國曾公布出來的部分雷射武器試驗視頻中可以看出,即使是一艘快艇,也會在雷射武器的照射下發生爆炸,無人機更是直接當場熔化墜海,美海軍表示,雷射武器上配備了大量先進技術,如固態雷射器、精確跟蹤系統,那麼,與之相比中國的雷射武器如何?
  • 2020年我國所取得的十項重大突破!蒸蒸日上的中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並沒有被疫情所打倒,在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同心的抗疫下,我國成功地把控住了疫情,在疫情防控方面成為了全世界的楷模,離2020結束僅剩16天,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國的科技成果依舊豐碩,並且取得了十項重大突破!
  • 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沒有被打趴下,而且還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向著星辰大海飛奔,2020年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研發成功
  •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而此次新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於2009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
  • 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高通量通信衛星研製能力達到國際先進...
    亞太6D通信衛星是我國第11顆整星出口的商業通信衛星和我國首個Ku頻段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同時也是我國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輸出功率最大、設計程度最複雜的民商用通信衛星,代表了我國高通量通信衛星研製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雷射領域中國領先世界的技術盤點|雷射脈衝|院士|聲子|雷射|非線性...
    經過長達15年的努力,和克萊門森大學合作的美先進光學晶體公司終於在2016年成功研製美國產KBBF晶體,打破了東方大國的技術封鎖。然而這已晚了一步。2013年9月9日,中科院網站公布,我國深紫外固態雷射源系列前沿裝備通過驗收,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雷射器的國家。
  • 裡程碑式突破!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我國盾構核心部件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 兩大世界級盾構機成功下線
    原題 我國盾構核心部件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 兩大世界級盾構機成功下線
  • 裡程碑式突破!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速度究竟有多快?
    裡程碑式突破!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速度究竟有多快?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中科大教授陸朝陽說,多年來國際學界高度關注、期待這個裡程碑式轉折點到來。
  • 重大突破!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網友:今天真是個大日子
    在HL-2M裝置建設過程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聯合國內多家研製單位,在裝置物理與結構設計、特殊材料研製、材料連接與關鍵部件研發、總裝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實現了可拆卸線圈結構,增強了控制運行水平,提升了裝置物理實驗研究能力;攻克了高鎳合金雙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壓成型和焊接變形控制等關鍵技術;掌握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異形銅合金厚板材製造成型工藝,實現了高強度膨脹螺栓組件的自主國產化
  • 簡析現代製造中雷射切割技術
    三、數控雷射切割技術的發展前景  1高速、高精度雷射切割機及切割工藝  我國的數控雷射切割機生產,經過近2噼的發展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與國外先進產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切割機的運行速度低,動態精度差,配套功能不夠,切割工藝參數不完善和切割斷面質量不易保證等。
  • 科技迎來兩項重大突破,中國走向世界最前列
    導讀:近日,一篇新加坡網站的文章引起了外界普遍關注,該文章的主要內容闡述了我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了井噴期」。本月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布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緊隨其後,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已經進入了擇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
  • 50多年前中國就搞出最大雷達,還在研製亞洲第一巨炮和雷射武器?
    當「雷射女神」侯靜在超連續譜光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後,國人也為此感到雀躍不已,但鮮有人知的是,早在5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在研究雷射武器,還搞出了亞洲第一巨炮和最大雷達。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對霸權鬥爭毫無興趣的國家,研製武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我國的國防實力,聊以自保。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海鬥一號」萬米海試成功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海鬥一號」萬米海試成功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 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圖為「海鬥一號」正在布放。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供圖6月8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鬥一號」),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這標誌著我國無人潛水器技術跨入了一個可覆蓋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新階段。
  • 2020年我國科技實現的硬核突破,這些重大突破你都知道嗎?
    2020年已經面臨了尾聲,馬上我們就要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面對疫情我們眾志成城不放鬆警惕,在科技上我們努力鑽研,今年我們的祖國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的硬核突破你知道哪一個? 1.
  • 國產0.01mm超細微型鑽頭成功突破,為電路板帶來新契機,超越真難
    對於鑽頭大家不會太陌生,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會經常使用,在電子行業超小型的鑽頭也被廣泛應用,最近,一款加工直徑僅為0.01mm超細微型鑽頭在深圳成功面世,一舉打破了寡頭把持的局面,並成為世界最小鑽頭。那麼只有直徑只有1個絲的鑽頭到底有什麼用途?研製超細微型鑽頭需要克服哪些問題?這將給我國的印刷電路板帶來怎麼樣的新格局呢?
  • 這一年,這些突破彰顯中國實力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當晚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用於我國空間站艙段發射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