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情懷,已然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國慶喜逢中秋,假期間帶孩子一塊兒觀看《奪冠》,讓孩子也領略中國女排的風採,意義非凡。
《奪冠》太勵志!輔導孩子寫好觀後感,讓女排的精神永駐孩子心間。
01觀後感的寫作方法指導
陪孩子全程滿含熱淚看完《奪冠》,回家後馬上又輔導孩子寫觀後感,感恩有這樣正能量的電影和節目,滋養著我們,感動著我們!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1、「觀」是基礎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電影的故事內容,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觀後感必須把電影故事的基本內容給讀者交代清楚,讓讀者大致了解一下是怎麼一回事。
2、「感」是重點
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神,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
3、要聯繫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繫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裡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02範文賞析:《奪冠》觀後感
國慶喜逢中秋,盼望已久的電影《奪冠》上映,我和爸爸媽媽有幸去看了首映。滿含熱淚看完《奪冠》,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賞析】簡要交代觀看電影《奪冠》,並寫出對電影的喜愛和感動。
電影《奪冠》通過三場比賽,深刻地描繪了郎平教練帶領中國女排不怕吃苦、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在國際大賽中頑強拼搏、奮勇奪冠的波瀾壯闊的場面。中國女排的精神,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幾代中國人不斷得到傳承。
【賞析】簡要介紹電影的故事內容,概括、清楚、明白。
看完電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我被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深深震撼著:不怕吃苦,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我們的中華民族需要這種女排精神,我們的國家需要這種女排精神,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女排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郎平這個角色,她是女排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第一場大阪世錦賽中日對決的比賽中,18歲的郎平,當時剛來到國家隊,連摸球的資格都沒有。可是,她不怕吃苦,刻苦練習,她說:「我來到國家隊,身高比不過別人,球技不如別人,以前我覺得自己特別能吃苦,現在連吃苦都吃不過別人,我再不刻苦訓練,還能做什麼?」最後,在全體女排姑娘的努力下,中國女排最終戰勝日本隊,並由此拉開了女排「五連冠」傳奇的序幕。
想起自己平時的學習經歷:夏天怕熱,冬天怕冷,我的臉一下就紅到了耳根。郎平的話迴響在我的耳邊,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
尤其感動的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前,郎平臨危受命,回歸中國女排,執掌帥印,面對彼時士氣萎靡的球員,她唱的不是高調,而是選擇走近她們,「你們愛排球嗎?你們為什麼打排球?」
聽了郎平教練的話,我感覺她好像在問我:你愛學習嗎?你為什麼學習?
【賞析】重點詳寫感想,不怕苦、不怕累,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而且能夠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具體生動,很感人。
電影看完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太需要這種精神了。今天的我們,也許早已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苦」和「累」,其實我們小朋友以前遇到的苦和累與女排比起來全都是矯情!想想中國女排,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總評賞析】這篇觀後感從自己的「觀」寫起,簡單介紹電影故事的基本內容,然後有感而發,並能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具體生動,有血有肉。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家長就有一千種輔導孩子寫觀後感的方法,孩子不同,因材施教,方法合適才重要。
感謝您的點讚與分享,您有什麼好的指導方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表。